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穆旦的《诗八首》是一组“爱情之诗”。通过对“无题”这一特定的诗歌形式的再书写,穆旦建构了一种人与天地准、返本归一的爱情哲学。  相似文献   

2.
《新作文》2007,(9)
起初认识穆旦并不是因这首《赠别》,而是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赞美》一诗。我很喜欢穆旦的诗,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大放光彩。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诗歌逐渐走向低谷的时期,"九叶  相似文献   

3.
王俊玲 《文教资料》2006,(28):37-38
紧扣穆旦《诗八首》,通过细读文本,对其中所体现的理性与感性的纠缠进行分析,及最终爱情所呈现出的超越之势,得出《诗八首》中的爱情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4.
穆旦是说不尽的.作为翻译家,他和戴望舒一起被举为20世纪中国最成功的翻译家(王佐良语),他译的《唐璜》则又被称为中国诗译艺术走向成年的标志之一(卞之琳语).作为诗人,他越来越引起后人的兴趣,他的经典品性越来越为众多的人注意,《隐现》和《诗八首》是中国新诗里具有《先导》的《旗》,《冬》则不仅仅是一种《智慧之歌》,它更是一个中国新诗世界的无限的允约.然而,这一切成就,是与民族的历史空间有着奇妙的关联的.穆旦活着的时候几乎寂寂无名,甚至到今天我们也没有公正地对待他.如果联想到西人所谓中国是一个没有时间只有空间的国度,穆旦的存在便显得格外意味深长.穆旦在时间里完成了自己,他和文明史上那些最伟大最优秀的诗歌作者一样,拥有时间存在的全部品性,他们的不朽是不需要每一特定的空间都来承认的.在一些人眼里,穆旦为数不多的诗篇是超出短暂的中国新诗史,无愧地进入历史上不朽艺术之列的;在刚刚起步的中国新诗里,他的诗和另外一些诗人的一起做了中国新诗的祖先;在文明世界走向一个千年时代之交的转折点上,穆旦诗篇是和域外那些最著名和最深刻的人类诗歌思维结晶等量齐观的.这也是我要来谈论的一个事实,因为我相信,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前无古人的.  相似文献   

5.
“蛇”作为一个语言符码很少出现在诗中,而在现代文学史上却有五首诗与“蛇”有关,它们分别是冯至《蛇》周作人《五十自寿诗》(两首),穆旦《蛇的诱惑》,郑敏《寂寞》。这五首诗均提到蛇,这在整个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现象,论文拟从“蛇”在神话中的意义出发,通过“蛇”在具体语境中的隐喻意味,挖掘其中的社会深意,并以此探究诗人在写诗时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6.
穆旦是中国现代派诗人中的杰出代表,《赞美》是其力作。该诗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是“寂寞的诗人”(邵燕祥语)穆旦之幸.也是广大学子之幸。相对于中学语文教材上的其他白话诗作.这是一首虽不艰涩然而较为“难懂”的诗作.也是一首因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深沉复杂的情感内涵而让人过目难忘的诗作。这首并不很长的诗歌给予我们这样的艺术直觉:它不是一首单纯的短歌.  相似文献   

7.
穆旦的代表作《诗八章》的写作,和现实生活中他和萧珊的一段特殊感情有关。在穆旦的一些作品和书信中,透出了这方面的信息。明了《诗八章》后的这一"隐情",有助于理解《诗八章》的情思内涵,同时,也可由此看出穆旦的诗歌写作"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特出之处。  相似文献   

8.
穆旦的代表作《诗八章》的写作,和现实生活中他和萧珊的一段特殊感情有关.在穆旦的一些作品和书信中,透出了这方面的信息.明了《诗八章》后的这一"隐情",有助于理解《诗八章》的情思内涵,同时,也可由此看出穆旦的诗歌写作"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特出之处.  相似文献   

9.
菩提,原名提曰品,1931年生,河南青县人,著有《知风草》、《火车想开》、《菩提自选集》、《新诗评选》等。台湾《七十年代诗选》曾介绍菩提说:"他的诗看似冥想,实则并非冥想,看似晦涩,实则并非晦涩。"《二妞在春天》就是这样一首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0.
《玫瑰之歌》流淌着穆旦对历史及现实的思考,是微观切入穆旦诗境的佳径之一。其后来诗歌的诸多元素在这首诗里初现端倪,诸如清醒的历史观、静观默省的情感、独特的生命体验等。穆旦在诗里自喻:“一颗冬日的种子期待着新生”,实际上,这也是一颗具有丰富内涵的种子。  相似文献   

11.
《森林之魅》是穆旦诗作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首诗歌,被学界反复提及。穆旦在世期间五次发表或收录了《森林之魅》,并且进行了反复、细致的修改,标题和内容都有多次改动。但目前该首诗歌版本流变的情况不甚清晰。通过对该首诗歌版本的外部梳理以及对微小改动的细节考辨,整首诗歌的形成过程得以厘清,同时,穆旦诗歌写作的美学追求、诗人的性格特质得以体现。对于收录了该首诗歌的现行出版物,其中几个版本有诸多存疑之处,论文就此进行了勘误与研究。从穆旦这首《森林之魅》的版本流变出发,可以开拓穆旦研究的新的疆域。  相似文献   

12.
克里斯蒂娜·罗塞蒂的四首挽歌语言风格赏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英国十九世纪女诗人克里斯蒂娜·乔金娜·罗塞蒂的《当我离世而去 ,最亲爱的》、《记着我》、《逗留》、《安息》四首挽歌的语言特色进行探析。这四首诗优美纤巧、哀婉动人 ,表现了诗人对死亡的探讨、冥想与体验及对爱的依恋。诗人运用完美的形式 ,和谐的音韵 ,简单、质朴的词汇 ,巧妙的修辞格谱写出凄美的死亡与爱之歌  相似文献   

13.
杨金彪 《现代语文》2010,(1):98-100
作为“现代诗歌”第一人的穆旦,其于1942年创作的《春》表现了诗人年轻的活力,被许多选本用来说明新诗的“现代”。与之相比,1976年的《春》则似乎有点“传统”,但它却有着更为复杂的诗思、更为浓郁的诗情,有着古典和现代的浑融。本文从“我”的攻守和生命的季候感两个层面对穆旦1976年的《春》作了解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新发现的卞之琳新诗处女作《小诗》(四首)及其《慰劳信集》的评论文章等史料。首先对《小诗》(四首)在内容与风格上学习冰心与异于冰心之处略作说明与辨析;继而在卞之琳诗作批评史的历史脉络中,围绕周木斋、穆旦、陈世骧等人评《慰劳信集》的文章,分析该诗集中新抒情的内容及其表现方法的特点;最后以陈世骧、叶圣陶、李广田等人从音节、字义等角度细读卞之琳诗作的批评实践为例,说明现代诗学史上这一"诗的新批评"潮流在沟通作者与读者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穆旦是中国现代名诗人,本通过对穆旦《诗八首》的分析,说明它所包含的异质情感和理性审视对中国现代爱情诗传统的终结意义。同时说明在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营养滋润下,中国现代爱情诗的成熟。  相似文献   

16.
《穆旦诗全集》和《穆旦诗文集》的出版对于推动穆旦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新诗史意义,其中一些史料的增补可以看出穆旦新诗的改动情况。穆旦的日记、书信和诗作,极端年代特殊的诗人心态、新诗观念和新诗传播方式都为考察建国后的诗人写作提供了崭新而宽远的视域。知识分子的心态史和写作史是在时代语境转换中完成的“丰富的痛苦”。  相似文献   

17.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十四行诗《不等收获》的内容、词汇、格律、逻辑结构都交织着有序与无序,这种秩序与混乱使这首诗迸发出一种张力。同时,这首诗中充满了象征,象征赋予这首诗深刻的内涵和意蕴。弗罗斯特以日常生活中细微的小事揭示了现代人的生活状况,展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和对人类的关怀之情。  相似文献   

18.
汪曾祺先生有一次曾对诗人唐湜谈起穆旦时说:"诗人是寂寞的,千古如斯."①作为穆旦的校友,汪曾祺先生对穆旦诗歌的理解具有相当的洞察力.穆旦自己在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的一首诗中也写道:"谁也没有看见赤裸的我,/只有在我深心的旷野中/才高唱出真正的自我之歌."  相似文献   

19.
白雪莲 《文教资料》2007,(34):67-69
李商隐的《宿骆氏亭怀崔雍崔衮》历来为人称道,在各种唐诗选或李商隐诗选的选本中,这首诗无一例外地被收入其中。该诗的后两句在后人的评价中被作为点睛之笔而赢得了无数美誉,其中"听"字作为整首诗的诗眼,被后人一赞再赞。其实此一"听"字却有虚实两种意境,同时也渗透了作者的人生体验。此诗在后来被曹雪芹引入《红楼梦》中,也倾注了曹氏的生命感悟,一首诗将近千年的时空联系在一起,可谓千古尘事随流水,唯有文字留其香。  相似文献   

20.
1 “欲不死,生于诗”,而音乐作为更其纯粹的诗,作为人类灵魂的万能语言,作为充满了宇宙间哲理的律动,作为有声有色的冥想,作为“进入更高的知识世界的唯一、非物质的方法,”无疑是人类重要的精神依傍和生存依赖。真正的音乐,无不具有一种奇妙的魅力。或许,我们正可以循着那美丽而奥妙的音阶,一步步地接近自己的归宿。甚至那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