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推进,国际互联网让人们可以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就能够涉及到跨文化交际。德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传统的面向工科专业学生的语言教学手段注重的是语言形式以及语言的实际运用,而对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却不够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对薄弱。因此,作为语言教师要认识到跨文化交际教学的重要性,在面向理工科专业学生的德语教学中应将德语教育和语言文化相结合,以培养工科学生的语言应用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黄利 《华章》2011,(14)
在德语学习过程中,重语言、轻文化的现象比较普遍.在跨文化交际中,德语学习者容易误将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认识迁移到跨文化交际情境中,这样常常不可避免地产生误解或文化冲突.本文从文化、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出发,对中德文化差异以及语言与文化相融合的德语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严岩 《考试周刊》2013,(87):84-85
本文把跨文化能力作为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试图在德语教学的框架下,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敏感能力、文化移情能力、文化容忍能力、应对冲突能力、文化反思能力和对本国文化的认知能力,并提供一些具体的交际策略和技巧,希望德语学习者在现实的跨文化交际中,提高语言技能,扫除交际障碍,实现成功交际.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正逐渐成为本科德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在从事本科德语教学四余年时间里,笔者尝试分析了专业德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出现的问题以及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欠缺的原因,借以本文探讨一下德语教学中适当的导入文化尤其是母语文化的重要性,同时对文化导入方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5.
张艳芳 《考试周刊》2011,(46):111-11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渗透在语言当中。德语教学中存在着中德两种文化的碰撞与对比。本文以口语教学和阅读教学为例,根据中德两种语言的文化特性,结合学生的思维模式,分析其文化差异,并指出教师在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方面应注意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陈慧 《黑龙江教育》2007,(1):109-111
在外语教学领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被普遍视为外语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尤其对外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尽早在语言教学的同时有机结合文化导入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非常重要的途径.本文重点论述德语专业基础阶段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原则、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孙锦 《考试周刊》2014,(50):93-94
人类不管使用语言,还是学习语言,都受到母语及文化的影响。在以理工科为主导的高校外语教学环境下,大部分学生择习外语的首要目的是提高跨语言交际能力。本文通过汉语和德语的语言使用对比,结合语言迁移理论和跨文化学习的理论,分析其文化内涵,从而深入阐释中德文化之间不仅有"异",而且存"同",并根据问卷调查所得的德语学习者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跨文化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5,(88):91-92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同样重要。要学好一门外语,必须了解这门语言所承载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试从文化因素与德语教学的关系入手,说明在德语教学中引入文化因素的重要性,指出引入文化因素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德语文学课以教学方法为指导、以教学技术手段为辅助构建起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师作为引导者带领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角色,使其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进而探究德语文学课堂实践的教学模式,以解读诗歌为例,把学习德语文学与学习语言和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通过德语文学课能够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能力并了解更多更广的德语国情文化知识,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分析和表达思想观点的能力,加强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林冬 《职业技术》2023,(3):30-36
文章以福州两所高校的德语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得出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处于中等水平、五个因子中交际信心最弱、本科样本比大专样本的差异认同感高三个主要结论。提出相应的德语教学建议:以知识、经验、行动能力三个维度为切入点,增强德语学生的交际信心;包括以交际为导向提升德语产出能力、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以交际框架为指导进行跨文化训练等策略,借助“移情”能力的发展策略培养大专层次德语学生的差异认同感。  相似文献   

11.
文化传授与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交际双方来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外语交际能力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能力。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和由文化因素产生的母语与外语之间的差异入手,可以比较清楚地阐述外语教学中文化传授的必要性,并说明外语教学中文化传授的目的、任务及途径。  相似文献   

12.
外语学习者总是不自觉地将本国的文化错误地转移到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中去,这种语用失误妨碍了跨文化交际的成效.该现象给外语教学以很好的启示:外语教学除了训练好学生的外语语言能力之外,还必须引导学生熟悉交际对象的文化,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语用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外语教学的角度讨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含义及新时代外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能力的必然性和重要意义,并以交际理论为指导,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同时揭示了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4.
语言与社会和文化有密切的联系,语言的使用离不开作为社会和文化成员的人以及使用语言的环境.外语交际双方来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外语交际能力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文章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和由文化因素产生的母语与外语之间的差异入手,阐述外语教学中文化传授的必要性,并说明外语教学的重点应尽快从语言系统本身转到语言的功能上来.  相似文献   

15.
从语言迁移的角度看,英语和德语之间的相似性能够发挥正迁移作用,拉近语言认知的心理距离,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德语(第二外语)的习得效果。然而,这两种语言之中表面相似、实则迥异的不相似性中往往蕴含了大量的负迁移信息。如此的负迁移作用能够影响认知的多个层面,且往往隐于具有共性的词汇中,其干扰作用不容小觑。本文以语言迁移理论为指导,以德语词汇marl_为例,并且基于教学测试和访谈,从语音和词汇的角度剖析德语(第二外语)词汇习得中的英语迁移问题,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英语通用语(ELF)是一种超越国界和文化的语言,用于不同母语背景者之间的相互交流。本文以全国英语专业名列前茅的五所高校为例,从英语专业和大学英语的教学大纲、课程体系和现有教材这三个角度出发,探讨ELF背景下中国英语教学的现状。调查发现,尽管学者们逐渐意识到在全球语境中使用ELF表达多元身份的必要性,英美文化及其价值观仍然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这体现为对本族语英语和文学的重视,以及本土化英语和跨文化交际内容的相对缺乏。因此本文指出,在ELF视域下采用多层级和跨文化的英语学习策略对于实现容纳和顺应国际与本土视野的目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语言迁移及错误分析理论,从语言知识、学习者认知心理、文化三个层面探讨了德语习得中英德对比的必要性.同时,也通过统计学方法定量分析了英语、德语间的语言迁移影响,充分论证了英德对比教学方法在德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德语教学中可借鉴的英德对比方法思路.  相似文献   

18.
外语多媒体教学是我国高校外语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改革任务。本文以德语选修课多媒体教学为例,阐明多媒体教育技术的运用对外语课堂教学的改革和深化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是现代教育技术与外语教学相结合而形成的教学改革中的创新点;并探讨了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的运用对德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体学要求运用比较、选择等多种方法对英语篇章的文体风格进行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将文体学原理融入综合英语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更精细、更准确地掌握英语语言特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本文从语篇结构、照应手段、语言要素等方面,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如何把英语文体学理论运用在综合英语教学中,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新疆双语教学模式的三个典型案例的分析,提出了作为母语教学的汉语文教学和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教学的差异,并对两者的适应性改进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