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对话理论来探讨文学的接受问题,认为文学接受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对话性接受。这种接受图式具有对话性、互为主体性、未完成性、语言性和自由性等特征,表征为接受者与本文对话、接受者与作者对话、作者与作者对话、接受者与接受者对话等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据接受理论和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研究跨文化的文学接受中的文化过滤与文学变异现象,重点分析造成文化过滤的原因是:接受者一方的现实语境、语言翻译、传统文化因素、接受者的个体接受屏幕等.并力图通过对文化过滤的分析来揭示跨文化文学接受中的变异机制.  相似文献   

3.
传媒素养教育与文学熏陶之关系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现代传媒环境中的文学存在方式呼唤传媒素养教育,二是传媒素养教育有助于提高大众的文学审美水平.这种关系说明,文学熏陶作用的充分发挥不只关乎文学信息本身的浸染力,也关乎文学信息接受者认知和利用传媒的水平,以及他所受到的传媒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4.
读者是文学作品的接受者,译者则是文学作品的信息传递者,两者是文学接受与文学翻译中的主体。文学译者,不仅要对原作作者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而且也要对译作读者负责。文学接受中的读者在文学作品的审美中所承担的角色与文学翻译中的译者虽然有所不同,但其与后者也有着相通的一面。  相似文献   

5.
弗洛伊德的文学接受论散见于他的文学艺术批评文章,其要点有三:“前期快乐”是原则,也是接受效果;对人物的“同情”基于“理解”,而“理解”也成为接受者对高水平创作的心理吁求;“认同”是文学接受过程中的一种心理表现,也可作为作品价值判断的标准之一。在论述方式上,弗洛伊德对文学接受心理特征的分析总是与对文学创作技巧的探讨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6.
文学接受活动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至少包括接受主体、接受客体和接受语境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它是作为主体的接受者在特定语境中对作为客体的文学文本的具体接受.杜甫"熟精<文选>理"亦可作如是观,即"<文选>理"实际上是接受者杜甫在特定语境中对<文选>的理解、消化和运用的表现和结果.此"理"字富有三层要义,且具有很强的理论张力.  相似文献   

7.
将接受美学运用到文学审美教育领域,意味着文学审美教育思路的一种转换,即从单一注重教师的传授转向既注重教师的传授又注重学生的接受并重。运用接受美学观,以审美期待作为文学审美教育的切入点,以审美经验为文学审美教育的着力点,以“师生参与”为文学审美教育的互动点,以“第二文本”为文学审美教育的反馈点,探讨和研究文学审美教育接受者的接受是一项颇有意义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一、不确定性与具体化 多样化与先意识 摄影文学要为接受者接受,才能实现它的美学价值和社会功能。接受者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反应环节,而是实现作品功能潜力的主体,是促进摄影文学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对于摄影文学理论来说,需要加强接受研究。这种研究的主体就是接受者与摄影文学作品的关系。探讨接受者对作品的理解、反应和接受,以及接受过程对创作过程的积极干预,并  相似文献   

9.
接受美学要求研究文学与文学史须侧重读者的接受过程。姚斯站在接受者的角度研究文学史;伊瑟尔研究读者与本文的关系;其他学者对其有所研究并有其独到见解。解读接受美学的研究成果,并指出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文学价值问题。(一)文学价值的创造;(二)文学价值的形态;(三)文学价值的复杂性。认定文学价值是一种主客体关系,是作为客体事物的文学作品在精神上和审美上对于文学接受者主体人的需求的给予和满足。  相似文献   

11.
"接受美学"强调接受者是文艺活动中的主体,在此视域下的幼儿园文学活动应以幼儿"期待视阈"为基础,实施过程应为师生间的对话,文学作品的解读应在"第一文本"基础上进行拓展。幼儿园文学活动应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化、多元化方式以及增加复述与诵读趣味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转型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生存状态、价值观念的变化,中国人的文学接受心理也发生了变化。文学接受者不再像从前那样,以国家民族关怀和崇高伟大体验为主要的阅读动机和心理期待。个人趣味成了文学接受状貌的主要决定因素。到文学中寻找日常与闲适,追寻时尚与流行。让缺失得到代偿、让伤痛得到抚慰,让感官得到刺激、让欲望得到释放,成了当今中国人文学接受心理的主要表现。这样的文学接受心理一定程度上流露出金钱为基础、消费做中介、享乐为目的的生活观、价值观,值得省思。  相似文献   

13.
文学创作活动和文学接受活动是在作家和读者的头脑、意识中生成虚拟文学世界的过程。文章对文学创作世界和文学接受世界各自的生成过程、特征以及文学创作世界与文学接受世界的关系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现象学描述, 并对文学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予以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文学的文化特质源于对传统文学进行的文化审视和文化改写。表现在:网络文学的创作者和接受者都是网络文学文本的制造者和发布者,二者享有平等的话语权;网络文学消解了接受者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读者获得了更大的能动性和自由度;网络文学将传统的被鉴赏的文学改造成了被浏览的文学。所以,网络文学是网络文化向传统文学渗透,对传统文学进行改写,既体现了网络文化精神,又体现了文学审美特点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5.
魏蓉婷 《文教资料》2011,(35):13-15
20世纪法国文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新文学由之启蒙,当代文学比之关系密切。作为外来文学,20世纪法国文学在中国的文学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法两国在文化的气质、主题、精神上的相似与相近。文化因素既决定了文学接受的方向,又决定着文学接受的程度,文化因素的分析对文学接受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接受美学的创始人H.R.姚斯在其接受美学的经典著作《走向接受美学》一文中写过这样一段话:“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如果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只有通过读者的传递过程,作品才进入一种连续性变化的经验视野”。从接受美学的视角看,文学接受是发生在文本和读者问的对话,文学朗读就是读者的审美期待视野对文本的响应和与文...  相似文献   

17.
鲁迅早期关于文学与革命的关系认识主要来自于托洛茨基。本文比较苏联同一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接受者的观念,进而确认鲁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思源与托洛茨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金圣叹在其小说、戏曲评点中阐发了重要的接受美学思想,主要体现为:重视文学接受活动中接受者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认为文学作品是文学接受的前提;对文学接受心理尤其是审美快感的分析.金圣叹的接受美学思想,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深远的理论价值、启示意义而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9.
由于“全球化”浪潮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作为人类文化代表形态之一的文学经典,当前正面临着被冷落、瓦解的危险。当代文学接受机制,主要是指文学研究机制、文学传播机制、文学教育机制等,它肩负着继承、发扬、重建文学经典的历史重任。文学研究机制应该以整个人类文学作为思考背景,不断重建文学经典;文学传播机制应该有意引导、培育文学接受群体;文学教育机制应该强调对文学经典文本的细读。  相似文献   

20.
杨洋 《文学教育(上)》2010,(17):147-148
本文从文学形式的最基本作用入手,结合部分形式主义文论和美学原理,发散阐释了作为文学独特特征的文学性,并浅谈了文学的形式给文本接受者带来的审美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