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前现代社会相对照,现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基础既发生了根本性逆转,同时也出现两者两极对立的境地.要克服现代境遇的弊端,必须摈弃个人与社会各为实体的二元思维框架,从互动关系和相互构成角度理解个人与社会,并且以人与人的内在构成关系取代人对物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2.
与前现代社会相对照,现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基础既发生了根本性逆转,同时也出现两者两极对立的境地。要克服现代境遇的弊端,必须摈弃个人与社会各为实体的二元思维框架,从互动关系和相互构成角度理解个人与社会,并且以人与人的内在构成关系取代人对物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3.
哈代在其代表作《苔丝》中塑造了一个"纯洁的女人"——苔丝的艺术形象,她有着强烈的生存愿望和爱情理想,面对种种不幸遭遇,她从未停止对生活和爱情的执着追求,同时又以独有的方式与命运勇敢抗争,但诸多因素使苔丝最终走向了毁灭。  相似文献   

4.
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在现代社会,人们享受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为现代社会所产生的一些社会病所困扰。一些著名的社会理论家对这些社会病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做了深刻的描述。他们的阐述揭示了现代社会对人的规制,能给我们很多有益启发。  相似文献   

5.
苏童的《黄雀记》围绕着保润、柳生和仙女之间的一场强奸案,叙述了冤假错案之后的个人和隐藏其后的社会悲剧。小说鲜明地凸显了两条线路,其一是比较明朗的由强奸案引发的主要人物的人生悲剧;其二则是隐藏在人物背后的转型期社会的残酷变迁。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小说中,笔者不仅看到个人欲望的膨胀和人性的丧失;还看到转型时期金钱崇拜的国民精神的紊乱。在这段故事中,或明或暗地折射出时代和社会惨痛变迁,深藏着苏童对个人和社会的人文关怀,凸显了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6.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现代社会一切问题的根源,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权益自主与权力规范既是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具体化,又是它的实质与焦点。社会生活过程本质上就是个人“自主”与社会的“规范”不断进行相应地自我调适的过程。权益自主与权力规范所表现的个人与社会关系,可以也必须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考察。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和谐的理想是政治正义和个人自由的美好契合和有机统一。一方面,以人为本,实现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是一个公正社会的最后目的。为了公平正义的社会大可不必牺牲个人自由,同时,个人自由可以检验社会公正。另.一方面,作为自由主体的人发出对公共秩序的需求,政治正义能够提供一种普遍公正和持久稳定的生活秩序,满足人们对稳定生活的秩序期待,也就是说政治正义可以约束和范导个人自由。  相似文献   

8.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在当代,社会对人的规范与监控不断加强,个体本性不断被压制,个人与社会的张力关系不断扩张.面对这一问题,笔者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得出,要立足现状,结合当代社会的现代性特征,破除它们二元对立的尴尬局面,使二者处于平稳的状态,保证社会的稳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春尽江南》是著名作家格非呕心沥血十余年,深入思考并描写一百年来中国社会、历史、知识分子等问题的"江南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本文从个人原因和社会现实原因两方面来分析文本内外掩藏的爱情悲剧的其影响因素,并试图进一步探索在时代背景影响下人们的生存观与爱情观。  相似文献   

10.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从二者存在先后角度看,它是一个无法解决的伪命题;社会学两大理论派别的争论,割裂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宏观的历史的线索勾勒出二者的真实发展轨迹;微观的人与社会的探讨使我们从多重视角,再次回归到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断解释了对此关系的认识问题上的争议、困惑与停滞,对我们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幸福思想史上的思想家们总是以人性为出发点来认识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及其关系。只有科学的人性论才能科学地解读人的幸福。马克思的人性论是科学的人性观,人的本质是最根本的人性,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人的需要和社会关系的总和三者的完整统一,从这三个方面出发可以确证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及其统一。  相似文献   

12.
胡步芬  陈勇 《文教资料》2007,(14):106-108
本文从希尼的早期诗歌出发,分析希尼诗歌里所表现出的文化冲突语境下的诗人艺术追求与社会责任的冲突以及诗人最终的突破。以时间为序,本文以希尼不同时期的典型诗歌为例分析诗人从冲突到突破的这一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个人与社会:一场无尽的拔河--从自由主义到社群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论争.需要从存在论层面上升到价值论层面并结合特定的接受语境来看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群主义坚执社会本位,自由主义则坚执个人本位。而且自由主义内部也一直处于发展、歧异与调适之中,从而保持了自身的活力与繁荣。自由主义的核心理念——个人本位恰恰是中国历史与现实语境所匮乏的化传统和精神资源,对中国当下及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针对性匡正意义。  相似文献   

14.
《裸者与死者》是美国当代文坛四杰之一———诺曼.梅勒的处女作,也被普遍认为是他的代表作。小说以战争为背景,通过主要人物卡明斯将军、克洛夫特上士等人的权力观,对权力的追求和滥用的描写,揭示了美军内部专制、集权的官僚体系和蔑视人权践踏人格、摧残人性的野蛮行为,并以此揭露美国的强权政治。对当时的社会和现在的世界局势具有警世与预言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伦理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对于它的不同回答,划分为在历史上产生不同影响和作用的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两大根本对立的思想体系。本依据这一基本线索,对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进行一番历史考察和辩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导价值取向和道德原则-新型集体主义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是教育价值观基本问题中的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表现在教育活动中就会有偏重个人或偏重社会的不同价值取向。绝对的个人本位或社会本位是不存在的,两者各有其长,也有其短。在新的历史时期,应着力于寻求两者的融合,既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极大实现个人价值。  相似文献   

17.
《安娜.卡列尼娜》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成就,其重要原因在于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令人仰而望止的俄罗斯妇女形象——安娜。小说中安娜对真正生活的热切向往,对自由爱情的执著追求,表现了她性格的正直、坦率、勇敢和精神的崇高,展示出有生命的、生机勃勃的人物对平庸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环境的顽强反抗。作家托尔斯泰通过独特的外部特征描写和内部心理描写,向我们展示了新一代俄罗斯妇女身上所具有的伟大人格魅力,同时充满了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  相似文献   

18.
本从对现代社会学思想有重要贡献和影响的戈夫曼与舒茨的行动理论出发,阐述并分析了他们关于在社会情景中的个人与个人行动的观点,在这个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了他们思想中对社会情景中个人与个人行动的认识的趋同处和共同点,而这些趋同处和共同点正反映了现代社会学思想中的主观主义倾向。本的最后,本的最后,对他们理论中所反映的主观主义倾向进行了整理和归纳。  相似文献   

19.
20.
许敏 《培训与研究》2010,27(6):51-53
在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牢牢地把握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性是十分必要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立在社会价值的基础之上,但个人价值实现与否以及实现的程度如何也是判断和谐社会的标准尺度。因此,和谐社会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