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建华 《文教资料》2008,(25):57-59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是起源于第三世界国家的一种激进的翻译理论,是对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解构.本文从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出发,对中国翻译活动进行解读,并指出在其影响下中国翻译的优势及不足.  相似文献   

2.
周琨  周丽宏 《文教资料》2008,(30):211-213
在翻译理论和实践研究中,怎样克服文化障碍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这一重点问题也体现在翻译教学中.目前的翻译教学存在教学内容和培养学生的实际交流能力脱节等问题.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加强英汉对比、增加文化知识导入等教学方法的改进来解决.本文将文化因素在翻译教学中的地位,文化因素如何在翻译教学中进行导入做出了系统的阐述.教师可以收集文化知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语篇意识,适应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仅包括语言教学过程,而且包括文化教学过程。关于如何进行文化导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始终是个值得争议的话题,在中国曾出现过一场对语言文化教学和研究的大讨论,西方也曾出现过诸多种语言文化教学模式。本文对三种主要的语言文化教学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文化导入策略。  相似文献   

4.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中的“身份定位”一直是后殖民主义研究中的热门话题。后殖民是一种“精神殖民”、“文化殖民”。平等的文化交流,既避免“文化缺钙”,又避免文化交流中的“民族主义”,是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提倡的一种文化交流模式。边缘文化在文化交流中,一定要让自己的文化发出声音。  相似文献   

5.
后殖民文化批判逐渐被国际社会学术机构确定为一种重要的甚至是独特的文化批评模式。后殖民主义的文化批判,以否定和颠覆西方新旧殖民主义的文化霸权和文化殖民为宗旨,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批判和颠覆殖民主义所确立的"黑人/白人"、"自我/他者"和"男性/女性"等三组二元对立的文化模式,利用后殖民理论最终在"西方/东方"、"支配/被支配"的二元对立模式中对西方文化殖民现象作出解答,反对用西方殖民主义统治所构造的知识形式来框定和分析自己民族的文化而使其民族精神深处被殖民化和奴隶化。但是,这三组文化批判模式都存在各自的缺陷,即都是在殖民主义话语体系下对殖民主义文化及种族主义所进行的并不彻底的批判。  相似文献   

6.
魏藏锋 《文教资料》2006,(9):116-117
翻译问题不单单是语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翻译教学的任务不应该仅仅是讲授翻译理论、技巧,同时要进行系统的文化导入,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7.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顺畅的跨文化交际、交流,将文化学习与语言习得相结合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必然选择。从"双向文化导入"模式入手,分析日语教学中应用该模式应遵循的双向性、实用性、阶段性原则,并提出在词汇教学、翻译教学、非语言文化教学中应用"双向文化导入"模式的具体策略,肯定日语教学中应用"双向文化导入"模式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后殖民主义是一种多元综合的理论,立足于种族、性别与阶级这三个层面上,对西方宗主国的经济侵略与文化侵略进行意识形态的抵抗。后殖民主义的文本观是它的理论基石,主要代表人物赛义德等人大都是从分析文本入手来解构西方中心话语的。在赛义德等人看来,文本是话语权力的直接体现,文本的叙事方法和角度隐含着来自权力中心的隐喻和暗示。后殖民主义的文本观是在福柯的话语学说的启发下逐渐完善起来的,认为文本是一种权力隐喻,透过文本的表面文字可以揭示出潜在的殖民霸权,揭露出西方对非西方的文化侵略和科技侵略。但是这种揭露却有点纸上谈兵的味道,因为由于后殖民主义理论家自身身份等的制约,这种理论可以看成是西方第一世界内部的一种自我调节,所以后殖民主义理论被认为是一种调和性理论,充当了西方文化和原有地方文化之间的协调人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王芳 《考试周刊》2008,(3):82-83
语言与文化是统一的整体.大学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教学,文化导入应是其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任务型文化导入是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一种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文化干扰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难题.本文从语言、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说明翻译教学中文化导入和进行英汉文化对比的重要性,从翻译教学的角度介绍了文化导入的原则和内容,并以教学中的翻译实例从语言结构、语义、语用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对英汉文化进行对比,旨在把文化教学贯穿于翻译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从翻译的“文化转向”看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的教学过程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第二语言教学和学习需要进行跨文化与跨语际的交流。这一特点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翻译"实践。近年来翻译学科的"文化转向"尤其是有关"翻译政治"的讨论,势必对对外汉语学科的自我认同与自我理解产生重要的启示。能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形成一种文化自觉,将对外汉语教学理解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手段,已成为决定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推广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文化转基因为切入点,通过对许渊冲所译诗歌《游东田》进行研究,认为诗歌翻译应当从文化转基因角度采取适当策略,保证"意美"、"音美"和"形美",在传递诗歌意境的基础上尽量保留源语诗歌的文化特色以飨译语读者。  相似文献   

13.
我国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一种以简单事实的机械记忆为核心的非理性教学模式。“简单模式”模糊了英语和汉语本质的差异以及书面英语和即时英语功能和地位的差别,消解了英语教育者及英语教育本身所应肩负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英语文化的导入、文化差异的比较和疏导,最终超越“简单模式”,实现教学从“识字课”向更加系统的英语文化课的跨越,有利于培养更多的全面发展的“人”,对中华文化的复兴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由于译者在文学翻译中都会受到本族文化和自身文化意识局限性的影响,文学翻译中的文化缺失在所难免。英国语言学家埃杰顿的《金瓶梅》英文全译本TheGoldenLotus成功体现了译者的双语才能和双文化功底,但在《金瓶梅》中,"哭"的大量描写反映了"哭"一词除字典意义之外的丰富文化内涵,而在埃杰顿的TheGoldenLotus中cry,weep,sob,mourn,bemoan,lament等英文词的言辞语境并不能完整地传达原语的文化信息及文化语境。语言与文化、文学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使翻译中的"文化传真"只能是一种理想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在中英文跨文化教学中,由于文化导入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文化导入问题成为公认的教学难题。为此,必须追溯主流文化,构建文化思想导入系统;立足文化分类,构建交际文化导入系统;以词语库为重点,构建教学文化导入系统。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的基础英语课程标准的推出,对我们在一线工作的教师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文化导入的作用在当今基础英语教学中日渐明显,它是交际教学法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注重中西文化导入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不仅可以促进英语教学,同时也有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象。在汉英翻译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汉英意象的转换。而武侠小说中含有很多独特的武侠文化意象,这些文化意象则更具中国特色和武侠特色。在《鹿鼎记》的英译本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中,译者闵福德对于其中的武侠文化意象采取了独特的"杂合化"表达,文章拟从武功招数、绰号名称及帮派名称三个方面探讨武侠文化意象的传递方式与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上课的前奏,是"序幕",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直以来英语教育只重视语言结构,忽视文化知识的导入,导致学生只会考试而不会交流,本文主要介绍了文化导入的重要性以及初中英语课堂导入教学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文化知识的缺乏,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屡屡受挫,因此英语教师必须加大文化导入的力度。文章从文化的定义及其分类入手,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应涉及的文化范畴,同时结合实际提出了文化导入的原则和方法。文章强调不同专业的文化导入的侧重应有所区别,此外不可片面追求高级文化的传授,相反,对低年级的学生应多介绍些大众文化和深层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