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 :“在初中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高现代语文的说话能力。”同时强调“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在现代生活中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指导学生口述见闻、说明事理、发表意见 ,不仅可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对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也有促进作用”。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册也编排了“口语表达”的专题训练 ,并提出了明确要求。由此可见 ,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何等重要。但如何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思维敏捷、反应快速、说话到位的实用人才呢 ?我以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展示高超的说技感染学生说话。教师的说主要…  相似文献   

2.
在基础教育的全社会大力提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生进行说话能力地培养与训练,已成为共识."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在现代生活中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即说话”,“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要说真话、实话”。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写作教学的新思路——“口头作文”训练。口头作文是指口头运用规范的语言形式表情达意直接作文的写作方式。它既具有口语表达的特点,又是书面写作的雏形阶段,更易于学生接受,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往的作文教学效果总不能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与教师只重视书面写作、忽视口头作文能力的培养有密切关系。如果我们能在作文教学中重视说与写之间的有效结合,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4.
和书面作文一样 ,口头作文也是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工具。良好的口头作文能力 (即口语交际能力 )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一、初中生口头作文必须加强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是初中作文训练的两种基本形式。目前 ,初中的作文现状是 :绝大部分学生 ,甚至是语文老师都只重视书面作文而忽视口头作文。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一定要两条腿同时走路 ,才是健康的、符合素质教育的作文教学。其一 ,大纲指出 :“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在现代生活中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指导学生口述见闻、说明事理、发表意见 ,不仅可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对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也有…  相似文献   

5.
钟真祥 《现代语文》2008,(4):109-109
一、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的协同训练的理论基础 口头作文是指在作文领域内的表达训练,是在一般说话基础上培养学生具有出口成章能力的训练;书面作文是运用书面语言表达思想、传输信息,是人们重要的交际方式之一。现代作文心理学研究指出,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的本质区别是前者由思维到表达只经过二级转换,而后者由思维到表达却经过三级转换。口头作文的转换路径是“思维——内部语言——表达”,书面作文的转换路径是“思维——内部语言——过滤加工——表达”。  相似文献   

6.
卢航燕 《新疆教育》2013,(11):26-26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前我们往往只重视对学生“写”能力的培养,而常常忽视对学生“说”能力的训练。当然这种现象和高考指挥棒的导向有关系。历届高考,只考书面表达能力,不考口头表达能力,致使教师忽略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与使命感。  相似文献   

7.
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说话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作文训练的组成部分。可是,长期以来重“文”轻“语”的现象十分严重。对于说话训练,近些年虽有好转,但只限于低年级,中年级就忽视了,到高年级就把它置之度外。因此,学生说话能力差,尤其是广大农村的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可  相似文献   

8.
“说”的能力是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说话”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说”侧重于对语言文字的表达运用 ,是书面表达训练的基础或过程 ,能独立承担信息传递、情感表达、思想交流等口头表达任务。在说的训练中 ,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同时得到训练。 2 1世纪 ,社会将进入信息化时代 ,人们的各项活动与说的能力联系将会更加紧密 ,说话的机会与时间将会大大增加。电话进入普通农村家庭 ,运用电话进行交流已是常事 ,广告宣传、商品推销、择业口试、导游介绍、自我辩护等工作、生活、娱乐、消闲无不与口头表达密切相关。能说会说将…  相似文献   

9.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听话、说话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说话训练是从口头表达向书面表达(即作文)的必然形式,怎么说,就怎么写,说得好,就会写得好,因此,说话训练必须作为一个重点来抓。说话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很长时间,需要花很大的气力。现从我的教学实践中谈几点做法:一、从字词入手,通过直观形象的事物,进行训练例如:一年级教学“云”时,可让学生说说关于云的一些知识,天气晴时带领学生…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粤农村方言地区的学生受其独特的文化与生活环境影响,惯用方言,造成用普通话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不佳;与此同时,口语交际训练在农村小学也得不到重视,造成大部分农村学生不敢说话,也不会说活?如何尽快地提高农村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是摆在我们农村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马维明 《高教论坛》2011,(11):113-115
如今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两者应该相辅相成,协调发展。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高职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分量和力度应该加重。针对高职学生口头表达的弱点,运用口头作文进行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快速思维的能力和形象表达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从而促进书面作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说话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重视说话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从说到写可以使作文教学降低坡度,减小难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3.
李靖 《考试周刊》2010,(4):63-63
能力的培养是训练口语的表达.学习说好普通话的基础.它不同于口头作文。所以小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着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和智力水平的发展。闲此,我平时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说话能力是中学生不可缺少的重要能力。它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及其他各种能力的提高,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纵观中国历代的考试制度,只重书面表达能力的考试,极少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测试。正因为如此,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重视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语言作为一种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应包括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两个方面,语文《教学大纲》对说话训练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学科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语言表达这三大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具体包括书面表达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言语表达是指在思维的作用下表达者将头脑中的言语信息变成口头言语的过程。一般认为,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是学生在口头语言表达(如说话、演讲、辩论、朗诵)的过程中运用字、词、句、段的能力。在小学阶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尤为重要。早在1924年叶圣陶先生《说话训练——产生与发表的总枢  相似文献   

16.
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而说话作为一种语文能力,在社会实际生活中,有着不能替代的更重要、更直接的价值。但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说话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往往被忽视了,导致学生的口头表达水平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17.
中专学生“说话”能力培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意识地鼓励、有计划地训练、有方法地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相似文献   

18.
如何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历来是语课堂教育改革的焦点。长期以来,受教育现实中诸多因素的制约,语教学普遍注重于读写,偏废学生说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中学生普遍存在口头表达能力差,课堂发言胆小;公众场合说话胆怯,词不达意,言不由衷的现象。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相去甚远。浙江省编初中语教材虽然在说听能力的培养方面作了努力和体现,教材的每个单元训练中已专门列出了“听说训练”,  相似文献   

19.
赖永胜 《广西教育》2004,(7B):39-39
中学语文新教材已将日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列为重要内容,片面重视培养学牛的读写能力,而轻视或相当程度地忽略学生听说能力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的现象尽管依然比较普遍,然而,重视培养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已经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口头作文训练是进行语文基本技能训练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它既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有利于学生的书面表达,还能与学习课文紧密结合,借以巩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是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理想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0.
小学作文教学从三年级起步直到六年级,教师应一以贯之注重学生的说话训练、心理优化、兴趣培养,从而较快地提高班级整体作文水平。1.说话训练是小学生作文的前提和基础。小学生的口头表达先于书面表达,优于书面表达。从“呀呀”学语开始,再加上一、二年级的训练,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说话能力。同时,语言交流之一的口语,学生天天进行着,教师应利用学生的这一基础条件,进一步明确学生平时的说话要求,如说事要有时间、地点、人物及完整的过程。我在教第九册“听话、说话”时,首先让学生回忆印象最深的一件事,然后要求学生想清这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