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雯 《甘肃教育》2009,(19):39-39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学生至少能认识30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会写2500个汉字,且要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又明确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要实现这些目标是不容易的,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积极研究小学识字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文字的产生无疑具有划时代意义,标志着民族思维发展一次质的飞跃。象形造字从源头上奠定了传统思维方式的一些基本特征:观物取象的整体与直观思维,立象以尽意而以具象表达抽象的意象思维;随体诘诎以循具象把握抽象的思维;复体象形的整体系统关系思维等。  相似文献   

3.
赵惠娟 《文教资料》2011,(26):24-25
本文选取"六书"中指事和会意两种造字法,比较两者在定义、特点,以及所形成的指事字和会意字类型的异同,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在辨析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表意性、独立性和上位性三大原则和辨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会意字是在象形字、指示字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造字方法。它最集中地体现了汉字的表意特征,并由表意进而体现其化意蕴。因此,会意字所要表达的概念是抽象的或较为抽象的。本从两个方面阐述了会意字的会意方法。意在说明:会意字是以意象思维作基础,并抓住生活中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用形象的组合,用画面的意境,揭示着抽象的概念。在揭示过程中,体现着中国先人的思维方式和理性色彩。  相似文献   

5.
借代思维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思维方式,在造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羊”字谈起,又进一步从“意”和“音”的角度具体谈论了借代思维在造字中的运用,并由此提出了“借代造字法”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古人在造字过程中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和表现,以及总结出来的"六书"之法,与广告创意颇为相似,对于我们从事广告创意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学习古人的智慧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创意水平和创意思维。  相似文献   

7.
"象形"会意"作为汉字造字基本规律,其所蕴含、孕育的思维形式,乃是中国传统理论思维模式的滥觞和原型.其对传统文化内在而深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儒家多偏重运用象形思维模式,道家则更多体现为会意思维.偏重并非只有,"象形"会意"的互补,亦可视为中国传统特有的归纳和演绎.整个传统理论根本上正是"象形"和"会意"思维模式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象形”“会意”思维规律奠定了传统艺术思维民族性特征基础。“赋”“比”“兴”恰是其运用于艺术表现中的结果;刘勰“神思”说,正是基于造字思维在艺术创造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而作的抽象和概括;“象形”“会意”思维还相应造就了中国传统独特的艺术追求:“意境”和“传神”。  相似文献   

9.
聂焱 《湘南学院学报》2005,26(3):58-62,76
用"四书"创制的汉字是用比喻、象征等辞格式思维模式将"世界图式"和物质符号融为一体的文字,其中比喻式思维模式是创制汉字的主体思维模式。用辞格式思维模式创造的汉字世界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心灵化了的一种艺术性全息图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会意字构件的性质、构件之间的关系以及隐性构件--"关系位"的分析,时"会意"特点从根本上给予揭示,同时利用这些特点把会意字和合体象形字、指事字、形声字区分开来,澄清会意与其他几书之间的漫混之处.  相似文献   

11.
运用科学的方法,广泛占有古文字材料,不囿于许慎的“六书”框架,对古文字现象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科学的总结,可以发现传统会意字理论在名称、构件、分类、外延以及文化衍射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疑点和漫混之处。  相似文献   

12.
象形、会意等造字思维乃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滥觞和原型。原始五行说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依据和运用对应现实、具有直观具体性的象形思维;阴阳说则主要是运用会意思维而往较高程度抽象性发展的结果;两者的合流,从思维角度看,亦是依据于象形与会意思维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3.
象形和会意是汉字符号的两种基本构形方法。象形法的构形结果是具象符号,通称象形字;会意法的构形结果是意合符号,通称会意字。两种方法的构形特征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本质区别。构形特征主要体现在符号构形的结构特点、符号构形的思维特点以及符号构形的文化特点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会意”是“六书”之一,它是一种充分地运用和体现了人们的心理与语言的联系的、意会性的造字方法。对于“会意”的研究,前人做得还不够,往往局限于东汉许慎的说解,所以,我们有必要作一番新的探讨。许慎《说文解字·叙》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一般都认为,“会意”就是“合意”,是“合二字三字以为一字之意”(见王筠《说文释例·六书总说》,与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的说法基本相同),这是许慎的原意。但是,我们认真研究一下甲骨文、金文等较早的文字就会发现,“会意”本是用形象的方式表示词义,而象“止戈为武”、“人言为信”(这是春秋时人的误解)之类单纯合并字义的抽象会意,则是汉字隶变以后才出现的。  相似文献   

15.
象形造字思维直接孕育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会意思维则造就了源于老庄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儒家多倾向象形思维,道家倾向会意思维,象形与会意思维互补运用,便造就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因素结合的传统。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民族性特征,与源于“象形”“会意”等造字规律而孕育的民族传统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儒家教育思想主要较倾向于象形思维;道家教育思想则偏重运用会意思维。  相似文献   

17.
十多年前,第一次去永州见徐志高,略有失望。他寸头深目,面黑肌黄,衣衫要整不整,脸庞似笑非笑,哪里寻得到儒雅书生的影子!但我和志高一交谈即投缘入契,会意成友。永州民风淳朴,亦剽悍;世道古厚,亦浇薄。穿着洋气、打扮入时的青年男女,出口多粗言厉色.泼皮扭斗、恶妇撒野时现于街头。志高长得一副蛮相,又不料其言谈恭谨,语气和煦,大有“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的古贤人风致。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研究中发现,汉字中有一批字的结构既不能用传统的六书说作出合理的解释,也不能用新的三书说作出合理的解释。这些字是人们在原有字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字体的办法创造出来的。这些字多数是原有字的异体字,但也有一部分是与原字音义不同的新字。因此,事实上存在着一种改体造字法。改变原有字体的方法主要有省减笔画、增加笔画、改变笔画形态、更换偏旁等四种。  相似文献   

19.
基于造字法的理论,根据汉字的共时和历时材料,考察汉字中"家"的造字法。分析了传统意义上的"家"从宀,豭省声的形声字造字法的不合理性,从汉字的文化意义以及汉字及其结构的历时和共时的演化来阐述"家"从宀,从豕的会意字造字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由于网络应用写作载体和作品传播方式的特殊性,使得应用写作思维在网络环境下呈现出与传统应用写作不同的特征,本文主要从思维时空、思维结构、思维方式、思维过程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网络时代应用写作思维特征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