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谈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的重要作用,并就课始、课中,课尾如何设置悬念作了分析介绍,着重介绍了课中设置悬念常用的四种方法,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相似文献   

2.
教学中,如何恰当地设置悬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置学生于非知不可的“愤”、“悱”境地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以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一孔之见。 1 课始巧设悬念 “善始者事过半”。悬念设置于课的开始,能紧扣学生心扉,启迪他们认真细致地钻研问题,激励他们的探索欲望。一般而言,课始所设悬念应紧扣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例1 在引入“函数单调性”前,让学生  相似文献   

3.
悬念法。电视连续剧往往在情节转折时,毅然“断集”,留下悬念,使观众欲罢不能,悬悬而望。教师也可如此设悬念下课。如教《小麻雀》时,下课铃声响时教师设置悬念:“小麻雀的结局怎样呢 ?到底它死没死呢 ?”   延伸法。下课时间将临,教师用幻灯或板书,将本节课的内容、要点,同时也将下节课的内容、要点展示出来,让这节课与下一节课虽名中断而实连接。   引用法。教师还可引用名言名句来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如教《纪念白求恩》,下课前,教师可用陕甘宁边区政府悼念他的挽联作结语:“万里跋涉,树立国际和平,堪称共产党模范…  相似文献   

4.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境,正是关于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教学艺术。一、创设悬念情境悬念设置于课头,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产生非知不可之感;悬念设置于课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悬念  相似文献   

5.
一节数学课开始,根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特点,精心设计课头悬念,就能促使学生在渴望了结悬念的心理状态中产生学习激情。我在教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一课  相似文献   

6.
悬念本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技巧之一。而借用到讲课中,也能造成学生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对教学活动产生强烈的诱惑力,激发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课始设置悬念,能迅速地把几十个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起到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组织教学作用;课中设置悬念,使教学过程波澜起伏,回旋跌宕,引人入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课尾设置悬念,能给学生留下深长的思索、回味,既可巩固深化教学内容,又可为下节课作好孕伏和铺垫。尤其在小学阶段,悬念的运用,更适宜小学生的好奇和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那么,在小学数学…  相似文献   

7.
巧置课堂“空白”,就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留出一定时间(一两分钟或三、五分钟),将这种课堂“空白”巧妙地设置于课始、课中或课末。让学生质疑问难,或巧设悬念,引发学生思考;或讲到精彩之处嘎然而止,让学生去探究、求索。激发学生求知欲,从而主动探索知识规律,充分发挥学习的潜能。  相似文献   

8.
我在讲人教社出版的义务教育五年制自然(实验本)第五册第十三课《大气压》一课中,运用了悬念技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什么是悬念?是指在实验的开头提出问题,设置疑团,以引起学生的悬挂惦念,并急于了解其中的缘故。它的特点是,先将疑团悬在那里,有意放下不表,不予理会,而进行其他的叙述或实验,直到后面得出结  相似文献   

9.
笑话笑画     
悬念作文讲评课上,老师说:"在叙事作文中,为了克服平铺直叙,一竿子插到底的毛病,还要设置悬念。"  相似文献   

10.
初中数学结课素有课堂教学“豹尾”之美誉,它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缩影和必要环节.一位优秀教师在课堂结束的时候,一般说来都能恰到好处地处理“结课”:或留下悬念,引人遐想,或含蓄深远,回味无穷;或归纳总结,强调重点;或新旧联系,铺路搭桥等,显示出了精湛的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11.
悬念,能使人产生心理追求,诱导人们兴致勃勃地去猜测、去期待,乃至欲罢不能,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正如平时我们看戏剧、看电影那样,总是急切地去追踪剧情,关心着人物的命运,这就是悬念所起的作用。把悬念的这种作用引进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巧设悬念,是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常用的有效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重视一开始上课就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兴趣十足地去学习新课。如我在讲“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一开始,我先用课前准备的两根一端连在一起,可以张开、合拢的木条,拼成各种角,复习什么叫锐角、直角、钝角。紧接…  相似文献   

12.
一、巧借课文激趣 巧借课文“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这方面,可采用两种比较有效的形式:一是课前设置悬念。课前教师在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时,除了常规的预习任务外,还可以有目的设置悬念,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布置《只有一个地球》的预习时,教师可围绕地球的地质构造、地球的资源以及人们如何破坏地球资源三个方面创设悬念,  相似文献   

13.
<正>于漪老师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新课的导入就好比一把钥匙,开启着学生的心扉,调动着学生的情感。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设计精彩的新课导入呢?一、课伊始,疑亦生——悬念设置法古代学者陈献章说过:"疑者,觉悟之机也。"提出疑问,设置悬念,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阅读的愿望,  相似文献   

14.
悬念系列课的实践与意义广东韶关市田家炳中学容理诚中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叙事性文学作品。构成叙事作品的要素之一是情节,而悬念则是情节中的精髓。提到悬念,中学语文教师不会不熟悉,学生似乎也略知一二。然而,在学习叙事作品,尤其是小说、戏剧时,悬念却经常只是被...  相似文献   

15.
许建国 《成才之路》2013,(31):58-59
课堂结尾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既是对本课知识点的归纳整理,也为课后或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教师要适当采用课堂结尾的点睛法、回应法、拓展法、牵引法、悬念法、归纳法,促进学生始终保持对物理科学的鲜活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正>一部优秀的作品,一般都有一个精彩的开头,使读者欲罢不能。一节回味无穷的好课,其理亦然。导课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精彩的导课会使学生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知。它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等特点,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导课的新形式和方法。一、悬念导入法教学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说,悬念式思维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悬念导入,是在学生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学生既感兴趣而自己又难于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境,正是关于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教学艺术一、创设悬念情境悬念设置于课头,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产生非知不可之感;悬念设置于课尾,则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一般说来,课中不宜设置悬念。如讲运用对数进行计算时,我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一张0.083毫米厚的纸,对折3次后,高度不足1毫米,若对折50次,估计会有多高?学生各自估计后,再告诉他们:它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何剑波 《成才之路》2009,(20):87-87
一、悬念——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时.往往喜欢上机操作课。对课堂理论性教学感到单调,尤其是在学习高级语言进行程序设计时表现较突出。此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或采取简单批评指责的方法要求学生注意听讲和积极思考,效果不会很好。如果采用电视节目预告中使用的“悬念”手法,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会得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技巧之一。(?)到讲课中,也能造成学生急切期待(?)心(?)状态,对教学活动产生强烈的诱惑(?)。激发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课的开(?)悬念,能迅速地把几十个学生的注(?)力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起到其他教学手段无法待(?)的组织教学作用.课中设置悬念,使教学过程波(?)(?),(?)跌宕,引人入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的结尾设置悬念,能给学生留下深(?)  相似文献   

20.
在课堂教学中,一个成功的导入往往能成就一节成功的课。教师采用悬念式导入方法,能够在上课伊始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悬念式导入新课是常见的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一、生活类课文的导课贴近生活的课文最能吸引学生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