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戏曲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指出:“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他物,尤加倍焉。”同戏曲一样,新闻评论写作也应求新。在新闻评论中提出求新的命题,好象没有必要。因为新闻评论的论题是由新近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构成,新的问题包含着新的本质,将其发掘出来,加以评论,作品自然会内容新,主意新。其实,新闻评论写作的现状并不尽然。生活不断发生新变化,有的评论却姗姗来迟,总比生活“慢三拍;”有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篇杂文,从内容到形式,若无半点新异之处,全是陈年古董,便形似骷骸,毫无生气。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且不论“人惟求旧”这句话说得是否全面,就小品来说,更应冲破常规,以独特的思维方式,个性化的语言,与众不同的写作方法,提出超凡脱俗的见解,激起读者一种不同寻常的异趣。从多方面求新求异意是杂文的主心骨。杂文的求新求异,首先表现在创意上。一篇杂文,能否卓然自立,关键看它的  相似文献   

3.
思维定式是人们在思维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准备态势。新闻记在采访活动中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能为思考省去许多试探步骤,缩短思考时间,提高思考效率。其弊端是,思维定式往往具有强大的惯性和惰性,易于把人的思维引入僵化固定、重复模拟、狭隘片面,不求变化的歧途。本仅就思维定式所出现的弊端和应采取的对策进行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自救"与"他救"--兼论改革中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日,难得休闲在家,读到了《中国经济导报》上的一篇谈“自救”与“他救”的文章,触发了笔者的些许联想。 文章从“司马光打破缸”入笔提出,假如没有司马光,更没有打破缸,缸里的孩子该怎么对自己施救?进而提出,我们的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其实还有社会教育)过多地强调“他救”意识,而对“自救”意识则关注不够。我们多数孩子在自身安全受到威胁时往往表现出惊慌失措的情形。据北京市中小学心理研究所专家对百  相似文献   

5.
文章贵在有新意。新闻稿件作为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对新的要求则更高,更严格。但我们有些同志由于干新闻时间长了,往往被多年来形成的习惯性思维定式框得过死,很少去探索创新。有的遇到一件新闻事实,不注意用多种角度,多种思维去分析,而是按老一套办法采访写稿,在稿件主题选取、角度选择和报道形式上,形成了多年不变的老套雷同的固定模式。比如对一件事,总觉得过去报道过,再没什么可写的,不注意从另外的角度选取新的主题。再比如,有的写惯了消息,不注意运用通讯、小故事、见闻等形式报道。就是写消息,也是一种用惯了的“八股”文,很少在写法。上创新。 我们知道,新闻报道中的新,是客观的要求,也是新闻得以传播的生命所在。而求新,就需要抛弃老套的东西,打破原来的思维定式,突出求异型的思维,这样才能给人以新感觉。所谓求异型思维,就是分析判断事物,研究问题和归纳推理时,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来寻求出独到的见解。对我们采写者来说,运用求异型思维,就要多思考,多避开老路,去创新路,挖掘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必然联系,从新的层面、新的角度报道同一个  相似文献   

6.
前几天跟一个新闻学教授聊到批判性思维,他很郁闷,期末给学生出了一道题,让学生列举"批判性思维的几种思维特质"并结合当下时事热点分析自认为最重要的一种特质.本以为很简单的一道题,没想到学生却蒙了:课堂笔记里好像没有?老师好像没有专门讲过这个知识点?老师好像讲过批判性思维,但没有给我们总结过思维特质到底是哪几种啊?于是各种...  相似文献   

7.
孩童时期的教育必定影响到一个人的终生,于是我们就这样怀着"不完美小孩"的心理暗示(其实已到了明示地步)渐渐长大与老去。当下对教育失败的讨论众说纷纭,其实大半原因就在这里。幾米最新的绘本《我不是完美小孩》,  相似文献   

8.
问题的提起常有通讯员来信问:“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得新奇别致,引人入胜?”我也常常问自己:“为什么我的文章大都是平庸之作,很少有使人振聋发聩、耳目一新的篇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位并不擅长为文的领兵将军给了我相当内行的回答。他说:“作文和打仗有许多相通之处。比如,打仗讲究“出奇制胜”,“反常用兵”,“以变应变”,“超常思维”等,其实这些原则都可以“引进”到写作上。谁愿意看那种人云亦云、不痛不痒、老生常谈的东西?“文似看山不喜平”嘛,按常规写文章就难出新。而文章的“出奇”和“反常”,首先来自作者的创新意识,或曰求异思维。有了求异思维的习惯,  相似文献   

9.
特约专稿     
创新难,难创新。其实,创新,也正是传媒业的魅力所在,是传媒人彰显自身价值的一个途径。大众报业集团原副总编辑于冠深在《文章出新浅论》中,从自己多年的新闻从业经历出发,  相似文献   

10.
在温州电视界,温州电视台文体部主任董静海称得上是很能“蹦达”的人,他的思路很活,尽冒新点子;他的冲劲很足,常出有轰动效应的节目。“求新,求新,再求新,董静海的最大优点和成功所在就在于他的创新意识。”熟知他的台长沈惠国如此评价。 可以说,创新是董静海矢志不渝的追求。这最能体现在他在电视节目的设置和拓展上。 温州电视台的名牌栏目《周末娱乐城》就源自他的奇思妙想。1993年,董静海看到以往资料剪辑式的电视综艺节目面临困境,便想另觅新路。他拿出构想与部里人商榷,很快策划推出了娱  相似文献   

11.
苏布达 《大观周刊》2013,(3):231-232
小学音乐教育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起始阶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关键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师责无旁贷。我们应在音乐教学中努力探索,寻求多种方法来鼓励学生放开思维求新救异,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依此发掘学生的潜能。  相似文献   

12.
领导的习惯     
佚名 《新闻世界》2008,(4):11-11
在单位做了一年多的文字工作,我逐渐发现领导审稿时有个思维定式:初稿一定是不符合要求的,再次交上修改稿他才会细看。这一发现让我有了可乘之机,每次他瞟一眼便命我修改的稿子,我改个标题,再次送审时总能顺利过关。  相似文献   

13.
1927年12月,朱德接受党组织的指示,与陈毅一道率领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去支援广州起义.部队进军途中却听说广州起义失败了,就在广东韶关西北的犁铺头停了下来,进行短暂的休整和训练.不久,蒋介石发现朱德隐藏在国民党范石生的第16军部队里.范石生与朱德有很好的私交,暗中给了朱、陈部队三个月的军饷以及军需、弹药,让他赶快离开另谋出路.于是,朱德化名王楷与陈毅一道,仍旧打着国民党第16军140团的旗号,准备率部转入湘南,组织湘南暴动.  相似文献   

14.
我不在乎钱     
有一道测试题,说是如果你爱上的一个有钱人原来真实身份是穷小子,问你会怎样。A:依然选择和他在一起,因为你不在乎钱;B:离开他,因为他骗你。身边几乎所有女孩都毫不犹豫地选了B,头也不回地离开那个伪装成多金男的穷小子。可是,接下来,第二道题,如果你爱上的那个穷小于其实真实身份是个富家子,你是选A还是选B呢?女友们正面回答的很少,她们全都讳莫如深地笑了。  相似文献   

15.
虽然已是21世纪了,高考的神圣意义还是让人不敢怠慢,即使肆虐如“非典”,也挡不住它的如期举行。而高考作文这一“抡才大典”中的重头戏总也免不了众多人士的评头品足,似乎别的科目的考试都引不起人们更大的兴趣。 没办法,谁让我们是个文章崇拜的国度呢,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进程,过多的商业考虑也在侵蚀着这块领地。于是,高考作文就在不同利益的冲突中呈现出光怪陆离的情态,变成了一个热门话题,让人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11月30日,吴清源在日本神奈川县小田原市内的医院病逝,享年100岁。本文是《南方周末》2007年关于其人物传记片《吴清源》的一篇报道。关于吴清源加入日本国籍,导演田壮壮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中日开战,吴清源觉得在日本没法呆了,打算回国。最早帮他去日本的濑越宪作跟他说:‘你要是回国,你就没有围棋了。'吴清源没有了围棋就跟鱼离开水一样,这不让他死吗?没有办法他当时只有选择围棋,留在了日本。"  相似文献   

17.
也许在这些学者看来,不玄乎不足以成为学问;而在我看来,其实是不玄乎不足以吓唬人。现在学者的学问是大为精深了,精深到常常让人看不懂的程度读目下一些学问家的文章,我看了几行甚至几十行还是不知所云于是我想,像我这样所谓的读书人都看不懂的东西,一  相似文献   

18.
发展性思维是指在动态环境下形成的动态思维结构,是一种具有开放性、动态性、综合性特点的思维方式。培养发展性思维要理念先行。哈佛校训有言:一个人的成长不在于经验和知识,更重要的在于他是否有正确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所以在出版实践中,我  相似文献   

19.
新闻作品难以出新,千孔一面同是困扰基层通讯员的一大难题。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们通讯员缺乏创造性思维造成的。其实早在宋代,大诗人杨万里的一首小诗就颇含创造性思维的哲理:人家争住水东西,不是临溪即背溪,拶得一家无去处,跨桥结屋更清奇。那么,怎样才能“跨桥结屋”写出富有自己个性的新闻作品来呢 ?  迂回观察,欲写春江先画鸭。报道员身处基层,重大新闻,突发性事件很少遇到,抓到的素材大都是些凡人琐事,要写好这些报道,就要敢于打破常规,找出最吸引人的侧面,进行报道,写出与众不同的新闻来。为此,使我感受到最深…  相似文献   

20.
让新闻语言充满情趣,是摆脱呆板、枯燥、公式化语言的有效办法。说到情趣,其实也不是高不可攀,只要写得流利通畅,朴素生动,叫人读了感到干净舒服,别有风味,就可以了,倒不在于文字花哨。一、多用短句短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简洁有力,字少意多,意思又一目了然。毛泽东同志写的新闻《辽西大捷全歼敌二十个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