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季桂林 《军事记者》2003,(10):48-49
网络文学方兴未艾。她有令传统文学艳羡的蓬勃生长点,又有与生俱来的“内伤”。这是季桂林本次“扫描”网络文化现象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拇指文化”应运而生如果让时光倒退两年,可能谁也不会想到,短信这个“手指上的游戏”会有如此的辉煌。有人说,人类5个手指中最笨拙的就是拇指。然而现在,短信的发送却使拇指忙碌了起来。马路上,房间内,商场中,餐厅里,都市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人在不停地用拇指摁键,发送着短信。微笑、皱眉、尴尬、惊喜……种种表情随着拇指的摁动在他们脸上不断闪现。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现象,“拇指文化”应运而生,异军突起,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有人甚至把她称之为“第五媒体”。短信以其费用低廉、方便快捷、内容丰富、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特点,深受广大网民的…  相似文献   

3.
“小楼听雨易水寒,红袖添香走边关;阿香爆炒知更鸟,李春火烧冰淇淋;勇敢的心大个子,苦恼的人蔡林云;踉踉跄跄走世界,酸酸甜甜话友情。”这并不是一首七律诗,而是一首用网名串起来的打油诗,其中包含了“小楼听雨、易水寒、红袖添香、走边关、阿香、爆炒知更鸟、李春、火烧冰淇淋、勇敢的心、大个子、苦恼的人、蔡林云、踉踉跄跄、世界、酸酸甜甜、友情”16个网名。 时下,上网的人们除了大名、小名、绰号、昵称、笔名、艺名之外,又多了一个  相似文献   

4.
季桂林 《军事记者》2003,(12):54-55
在互联网上,还有一块诱人的“大蛋糕”——电子游戏。在美国,这块“大蛋糕”已取代百年老店好莱坞而独占娱乐业鳌头。据专家估计,电子游戏产业目前在全球已形成1000亿美元的大市场。去年,我国也已形成10亿元的电子游戏市场,电子游戏用户已达1200万。目前,电子游戏已经成为与影视、音乐并驾齐驱的全球最重要的娱乐产业之一。有人预言,网络的发展为电子游戏提供了长足的发展空间,试看明日的世界,必将是游戏的星球。对待电子游戏,有人称它是“阳光产业”,有人称它是“第九艺术”,也有人把它比喻为“电子海洛因”。电子游戏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  相似文献   

5.
"丧文化"是以90后为主的青年群体在网络空间中通过多媒体符号,营造出的一种集体消极、颓废、自我否定、自我解嘲的文化形式,它是青年亚文化在网络时代的新形式,反映出当前青年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焦虑情绪和戏虐心态。青年"丧文化"的风格符号主要包含了图文表情、网络事件和商品消费。以"丧文化"为代表的网络青年亚文化,表现出大众共创、游戏心态、商业塑行等新的风格转向,弱化甚至消解了传统亚文化理论倡导的"抵抗"和"收编"。新媒体时代的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并非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是在与主流文化的交流、协商中逐渐发展,通过与主流文化的协商对话,参与社会文化的版图重构,为了解当今时代的文化提供了多元的、开放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网上聊天,有聊无聊?——网络文化现象扫描之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桂林 《军事记者》2003,(11):52-53
网上聊天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的一大发明。在网上聊天室里,你可以敞开胸怀一吐为快,向别人毫无保留地倾诉生活中的欢乐与忧伤;你可以在陌生的人群中播撒友谊的种子,让远方的网友享受来自他乡的温情与牵挂;你可以在虚拟的空间培育真爱的幼苗,向相聊恨晚的他或她吐露心中的真情。它虽然少了些围炉夜话的氛围和把酒言欢的浪漫,却多了些痛快淋漓的倾诉和平等对话的喜悦,这是网上聊天最吸引人的地方。由于网民素质参差不齐,网上聊天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噪音”和不文明的行为。一些聊天室脏话成堆,网友之间粗言恶语,相互攻击;一些聊天室色情…  相似文献   

7.
章子轩 《新闻世界》2012,(7):169-170
网络恶搞是一种新兴的文化样态,随着BBS、微博等自媒体的流行,网络恶搞正逐渐从一种单纯的娱乐方式向商业化演变。本文通过对恶搞案例的分析和研究,结合媒介社会功能来浅析网络恶搞的本质和意义,展现其处境以及各种隐藏的弊端,重在论证在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坚持创新、包容开放的原则,强调媒介规范化管理,把关人的责任意识,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媒介环境。  相似文献   

8.
本文中所说的“网络红人”,是指在网络上受到网民关注而走红的人。人在虚拟的网络媒介形象和真实的社会人之间不断转化,而其自身的某一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刺激、偷窥、臆想以及看客等心理相契合,有意或无意间受到网络世界的追捧,成为“网络红人”。因此,“网络红人”的产生不是自发的,而是网络媒介环境下,“网络红人”、网络推手、  相似文献   

9.
笔者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当下十分流行的"网络自拍"现象进行剖析。首先对"网络文化"和"网络自拍"进行概念上的界定,然后从技术革新、人与网络文化的互动、心理诉求等方面分析它出现的原因,然后从隐私暴露、色情化倾向等方面分析潜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要通过不断引导来推动网络自拍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这一新兴形式在社会生活中的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10.
董媛媛 《新闻界》2012,(5):38-41
本文通过比较网络文化环境与传统媒体文化环境的差异,结合"郭美美事件",分别解析网络危机传播的"文化折扣"的媒介因素和主体因素,并提出如何减少网络危机传播"文化折扣"现象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1.
叶昌前 《声屏世界》2001,(10):45-46
化人不一定能主持节目,化素质极高的人不一定能做节目主持人,这已是个不争的事实。但这决不是说主持人可以没有化,可以不要化,没有化对主持人来说是万万不能的。这化,不是广义上的化,而是一种符合传播规律和媒介特色的“主持化”。在许多优秀的主持人节目中,那种萌生于感觉、精致与奇警的化灵气,成为节目主持人形象的活跃元素,也成为主持传播艺术思维和直觉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新疆形象构建,尤其是软实力——文化形象的构建,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显得尤为重要.加上“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及新疆独特的区域位置,使其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天山网”2016年度一整年报道的抽样分析,发现:“天山网”汉语频道新闻中心文化新闻报道对新疆文化形象的构建不完整,存在一定偏向性;艺术展览和表演等的客观报道占比稍大,在新疆文化多元报道框架上存在部分漏洞,忽略了新疆文化的现代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10年4月,韩寒登上《时代》全球影响力候选人榜事件再次引发了网络热议。遥想10年前辍学在家卖文度日的高中生韩寒最初被公众知晓,还主要是围绕天才与叛逆、教育与成才,甚至被当做"反面教材"开始的。彼时在央视《对话》中的韩寒还是一个在聚光灯下手足无措的青涩少年,被现场观众苦口婆心地教诲。而10年后韩寒则被亿万网民奉为"民意代表"、"公共知识分子"、"道义的化身"被捧上神坛。事实上,在2001年之后韩寒很快淡出公众视野,人们记  相似文献   

14.
基于7Ps 营销理论,从多元化的产品营销、公益化的价格营销、多样化的渠道营销、立足品牌形象的活动促销、基于信息互动的关系营销、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有形展示营销和基于用户体验的过程营销等7 个方面分析“国家数字文化网”的服务营销策略,发现“国家数字文化网”还存在服务产品可替代性强、适用性不够,线上有形展示缺乏一定吸引力,服务提供主体单一、缺乏服务营销力量等问题。“国家数字文化网”应从完善资源建设,增强服务产品适用性;优化网站门户设计,提升用户体验;改善服务营销方式,加强用户粘度;构建一站式服务网站,组建营销团队这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参考文献24。  相似文献   

15.
田建光 《网络传播》2005,(11):42-45
10月的郑州,秋高气爽,万里无云。中国互联网业界的100多证精英人物,聚会中原,共商网事,参加17日至18日举行的全国“净化网络环境传播先进文化”高峰论坛。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6,(20):69-72
2016年,我国内地掀起一股"纯网综艺热",各大网络平台竞相施行网综策略,行业势头正劲。本文以《火星情报局》作为分析对象,透析"纯网综艺热"背后的网络文化特征,包括"污"的消费、自由表达、崇尚个性、求新逐变、弹幕文化等方面,并围绕过度狂欢、过度娱乐、过度解构对网络流行文化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7.
俞斌  童俊  徐晓 《新闻实践》2012,(2):52-54
近年来,网络文化市场风起云涌:各种特色网站抢滩登陆;商业网站形成网络巨头;县市区等区域网站走热……地方新闻门户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和挑战。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互联网空间的灰色文化已经悄然出现。继李毅吧"屌丝文化"之后,以戒赌吧为代表的网络社区又滋生出带有底层狂欢特性的"戏耍堕落"话语现象,这象征着中国网络空间话语调性的再一次下沉。本文以戒赌吧为案例分析了其利用身体化流行语与行业黑话结合的话语生成机制,解读了在其传播扩散过程中出现的"把关人"缺位和意见领袖重生的奇观现象,并从微观的社会心理层面和宏观的社会结构层面对现象成因进行剖析,得出结论:社会底层群体为应对认知失调而采取的"话语狂欢"策略本质是一次危险的逃避,关注中国农村的空心化问题和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症结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周宇 《今传媒》2012,(3):72-74
随着我国文化市场的开放与发展,明确要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作为在数字化胚胎中孵化并在媒体融合及三网融合浪潮中诞生的新媒体"安徽网络电视台"如何借力国家政策引导,在自身成长中通过完善品牌传播建设,打造视频门户特色品牌,树立新媒体文化品牌成为数字文化品牌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借文化发展之势为背景,以安徽网络电视台为例,紧扣网络电视新媒体文化品牌传播的主题,通过阐述品牌传播的原因,品牌传播的过程以及品牌传播的管理,为推动新媒体文化品牌健康和谐的成长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20.
周璇 《现代视听》2012,(9):32-36
最近网络蹿红的"杜甫很忙"或者"XX很忙"等网络用语体现出了网友的恶搞与涂鸦。在这背后,其实是一种网络公共空间中话语的再生产和传播,作为一种虚拟公共空间,互联网在话语的解构和重构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杜甫传统形象的解读和对现代形象的分析,得出我们对精英形象的恶搞应该把握住"度",即话语的解构和重构是有界限的,在市民社会日益成熟,公共空间日趋多元化的今天,规范公共空间话语的产生和传播还需要我们做很多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