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恽逸群是中国共产党新闻战线的领导人之一。也是党最早的新闻教育家之一,解放前中共解放区唯一公开出版的新闻学著作《新闻学讲话》的作者。他还是中共情报战线的优秀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2.
梁玉峰 《青年记者》2017,(20):110-111
在中国现代新闻史上,恽逸群是个传奇式的人物.他新闻工作经验丰富,从事新闻工作20年.他当过记者、编辑,办过通讯社和报纸杂志,先后在国统区、抗战后的上海和香港、沦陷区、解放区以及新中国从事新闻工作,发表过大量的消息和评论.他热心新闻教育,先后创办和主持的新闻院系达八所之多,为党的新闻理论和新闻教育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捍卫新闻职业道德的先驱 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上海,新闻业发达,但也充满着强烈的功利色彩.假新闻、黄色新闻、医药副刊为名头的广告新闻等层出不穷,新闻失范行为不断出现.初入新闻界的恽逸群心痛不已,他连同陆怡、袁殊等人组织“记者座谈”,主张“联合起来,改造新闻界”.他不时发文提醒新闻界,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还要肩负社会责任.在《良心与天职》①一文中,恽逸群认为,新闻工作要凭良心,新闻工作是“天职”.恽逸群就是这样以国家社会为己任、恪尽职守、严于律己地从事新闻事业的.  相似文献   

3.
恽逸群同志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长期从事党的新闻工作,先后任新华社华中、华东总分社社长、华中《新华日报》社长、山东《大众日报》总编辑、山东《新民主报》社长兼总编辑、上海《解放日报》社长兼总编辑、华东新闻学院院长、华东新闻出版局局长等职。1955年起,蒙受冤狱二十余年之久。不久前,有关部门已正式予以平反昭雪。1978年12月,恽逸群同志病逝于南京。恽逸群同志一生著述甚多,主要有:《抗战国际知识》、《新闻学讲话》、《蒋党真相》。“文化大革命”中,恽逸群同志在江苏阜宁中学图书馆度过了10年艰苦的岁月。在这期间,他尽管被剥夺了一切政治权利,仍默默地写下了一些针砭时弊、见解精辟、言人之所不敢言的文章。《平凡的道理——略谈个人崇拜》就是其中的一篇,现刊登于后。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7,(6):107-108
<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唯一出版的新闻学著作,即恽逸群的《新闻学讲话》。这本小册子近4万字,原为作者1946年2月在华中新闻专科学校的讲演稿,学员将其授课内容整理以后发表于《新华日报》华中版副刊"新闻工作"上,随后由华中新华书店出版。1947年又有冀中新华书店、山东新华书店、胶东新华书店等版本。1948年4月,恽逸群对《新闻学讲话》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新闻史上,出现了众多璀璨的著名记者和报人,恽逸群就是其中独具特色的一位。但是对他的新闻思想的研究一直相对较少,本文从恽选群的新闻作品出发,结合其新闻实践,从五个方面对恽逸群的新闻思想做了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王萌 《今传媒》2012,(3):143-144
结合当代中国新闻现实状况,回顾我国著名新闻记者恽逸群的新闻生涯,分析整理了恽逸群的新闻思想及新闻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历史这面镜子指导和反思现实,以综合的视角将其思想与当代中国新闻事业进行联系,思考当代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恽逸群同志是我国现代名的记,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也是中国记协的前身——中国青年新闻记协会的创始人之一。今年是恽逸群同志100周年诞辰,我们纪念他,旨在表达我们对恽逸群同志的敬慕和缅怀之情,旨在学习恽逸群同志的优秀品德,弘扬恽逸群同志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8.
恽逸群同志是党的老一辈新闻工作者。他蒙受冤狱达10年之久。十年动乱中又倍遭摧残。“四人帮”被粉碎后,他未能看到自己的不白之冤得到昭雪,就离开了人间。每年12月10日,是恽逸群的忌日。回忆起我在江苏省阜宁中学工作期间,和恽逸群相处的10多个春秋,许多往事依旧历历在目。他的高风亮节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9.
恽逸群同志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六日在南京逝世,我们失去了一位久经锻炼的杰出的老战士! 恽逸群同志一九二六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在江浙一带历任县委书记等职。后来在上海、香港及华东解放区从事新闻工作。他读书很多,十五岁己读完六经全部和史记、资治通鉴、汉书的大部。进入中学、大学以后,又刻苦学习中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二十岁左右,他涉猎的古今书籍己逾千册。他学识渊博,记忆力过人,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均誉之为“活的百科全书”。他才思敏捷,主持上海立报笔政时,每天深夜根据当天发生的新闻撰写社论。他的文章字凝语练,风格清峻,说服力强。他的主要著作有:《抗战国际知识》、《新闻学讲话》、《蒋党真象》等。一九五五至一九五六年期间,恽逸群同志因受牵连蒙冤达十年之久,现在,有关部门已予以昭雪,恢复名誉。恽逸群同志的一生,历尽艰难困苦。十年浩劫中,尽管他被剥夺了政治权利,却默默写下了一些“人不敢言”的杂文和史学论文。面对林彪“四人帮”的倒行逆施,他关切党和国家的命运;他终于看到了“四人帮”垮台。他在去世的半个多月前,还在给一位老友的信中写道:“坎坷念余岁,……但信心未灭”“我侪走过的桥多,跌过跟斗也多,知道世事较多、较切,应该较常人多负些责任,多出些主意。……”战士暮年,壮心不己,这是多么高贵的精神! 今天,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民为“四化”而奋斗,新闻工作者正在探索改革的途径,此时此刻,多么需要逸群同志这样学富才高、识多见广的老战士来参加战斗。谁料事不如人愿,他竟溘然长逝。他不是直接死于“四人帮”的毒手,而是林彪、“四人帮”的极左路线长期对他折磨,摧残了他的生命。这是难以弥补的损失。这里我们发表四篇文章,作为对这位杰出的党的新闻战士的纪念!  相似文献   

10.
恽逸群是我党新闻战线上的一名得力干将。他以大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新闻思想、高超的革命新闻工作能力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初期的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并在特殊年代显示出了难得的改革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1.
恽逸群是中国新闻史上不能也不应该被忘记的人物。他为中国人民的新闻事业做出过杰出的贡献。他的事迹至今在中国新闻界传颂。他的著作至今仍为后学者所称引。近现代以来的中国名报人、名记者,不下数千。能够被《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设置辞条加以介绍的,只有区区108个人,而恽逸群就是其中之一。恽逸群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此以前,他曾经加入过国民党。秘密加入中共以后,他长期以教师和记者等公开职业为掩护,在国民党统治区从事地下工作,担任过中共江苏省的武进、宜兴和浙江省的萧山等好几个县的…  相似文献   

12.
建党前,毛泽东报名参加了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半年内系统地学习了新闻学理论和知识,掌握了新闻采写编评和经营管理等方法,成为中国新闻教育开端的历史参与者、见证者;在建党过程中,他通过创办报刊、通讯社发动舆论干预政治,成为新闻工作的行家里手,并创办文化书社推销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教学研究成果《新闻学》,成为中国新闻教育开端成果的积极展示者、推广者;建党后,他在长沙成立共产党支部,创办湖南自修大学培训党的干部,开设新闻学课程,成为中国共产党新闻教育的拓荒者。正是他学新闻干新闻开展新闻教育,使他成为一位“学以致用”的中国早期新闻教育实践的尝试者。  相似文献   

13.
每当我走进解放日报社汉口路309号大门的时候,常常会想起四十年前本报初创时期的一些情景,想起恽逸群同志慈祥的音容笑貌。他是上海解放日报创建者之一。他在解放日报社工作虽然不到三年,但是作出的卓越贡献却是令人难忘的。作为一个杰出的新闻战士,他的深厚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渊博的文史知识,倚马千言的词章文采,在许多回忆文章中都已讲得很充分,但很少有人提到他还是一位报纸经营管理的行家。就办报来说,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全才。恽逸群同志在解放日报社担任领导工作期间,我在经理部门工作,他在报业管理方面的真知灼见和卓越才干使我深受教益。这里记述的便是一些片断回忆。在恽逸群手下当经理  相似文献   

14.
恽逸群同志(1904—1978),江苏武进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他从三十年代起先后在上海、香港等地的新声通讯社、《立报》、《生活日报》、《译报》、《导报》、国际新闻社香港分社任职.抗日战争胜利,进入解放区后又在新华社华东总分社、《大众日报》、《新民主报》担任领导职务.建国以后,担任《解放日报》总编辑、华东新闻学院院长、复旦大学新闻系系主任等职.他一生致力于新闻政论写作,笔锋犀利、见解卓越;同时,潜心于新闻学的研究和新闻教育工作,著有《新闻学讲话》一书(1947年7月冀中新华书店出版).这个《讲话》是一本仅三万余字的小册子.在当时  相似文献   

15.
徐宝璜是我国最早的新闻理论家和新闻教育家,被誉为我国“新闻教育第一位大师”,“新闻界最初的开山祖”(黄天鹏:《新闻学纲要·序》。1918年10月,他应北大校长蔡元培之邀,为政治学四年级学生开设选修课《新闻学大意》,这是中国新闻教育的开端。此后,他一直从事教育工作,直到1930年在北大的一次课堂上“猝患晕厥”逝世,年仅37岁。他写的《新闻学》一书,是我国第一本新闻理论专著,蔡元培称之为我国新闻界“破天荒”之作。 徐宝璜的新闻伦理思想是他新闻思想的一部分,在《新闻学》一书和后期的新闻学论文中都有较多的论述。在我国新闻史上,他是最早较为全面论述新闻道德的新闻理论家。  相似文献   

16.
在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理论研究中,“什么是新闻”是最基本的问题;而新闻又是对事实的报道,因而“什么是事实或新闻事实”就成了更基本的问题。如果说“新闻”是新闻学大厦的基石,那么,“事实”就是新闻学大厦的地基。陆定一晚年还说:“新闻工作,搞来搞去,还是个真实性问题。”而真实性问题,说到底,就是如何准确把握事实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事实,尤其是新闻事实,在理论新闻学建设上,应该是具有奠基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理论研究中,“什么是新闻”是最基本的问题;而新闻又是对事实的报道,因而“什么是事实或新闻事实”就成了更基本的问题。如果说“新闻”是新闻学大厦的基石,那么,“事实”就是新闻学大厦的地基。陆定一晚年还说:“新闻工作,搞来搞去,还是个真实性问题。”而真实性问题,说到底,就是如何准确把握事实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事实,尤其是新闻事实,在理论新闻学建设上,应该是具有奠基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新闻学大词典载:恽逸群,中国新闻记者、报人、新闻教育家,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至1939年,曾先后任《立报》、《译报》、《导报》总编辑;1949年后,任上海《解放日报》副社长、社长,华东新闻出版局局长、华东新闻学院院长.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科学。在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同志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核心,以我们正在进行的新闻宣传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新闻宣传实践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闻工作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继承前人又发展前人,坚持进行新闻理论的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闻学。  相似文献   

20.
“人到暮年,欠下怀旧伤逝的文债就愈来愈多。别的债务可以赖而不还,但欠下象老朋友恽逸群同志那样的文债,不论自己背的债务怎样多,文思怎样钝,正好趁这个机会卸下这个思想包袱。”这是今年1月间,父亲拖着病体为杰出的新闻战士恽逸群伯伯诞辰八十周年写的纪念文章的开头。父亲也可以算个老报人,在新闻界他有许多老相识,其中一些人已经成了古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