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978年11月14日夜晚,穆青在总编室值班。国内部送来一条消息,是北京分社记发来的会议新闻,报道北京市委举行常委扩大会议的情况,2400多字。穆青看到了中有这样一段内容:北京市委认为1976年天安门广场人民群众悼念周恩来总理,愤怒声讨“四人帮”的行动是正当的、革命的。穆青眼睛蓦然一亮,心中一阵惊喜和颤动,这不是为天  相似文献   

2.
新华社社长穆青同志,1982年1月17日与四川分社同志谈《新闻改革的一点设想》时,提出了新闻的结构要向自由活泼的散文方向发展,用形象的东西去表现;1983年9月10日,他在新华社国内部编前会议上又提出  相似文献   

3.
说起新华社西藏分社原社长、北京分社副社长、现任中国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周鸿书教授,恐怕你还不一定了解.但是,只要你随便翻一翻各种新闻教科书和新闻理论书籍,就会发现,凡谈到“新闻敏感”这一问题时,大多会举这个例子:1978年11月15日,新华社播发了一则只有236字的为天安门事件平反的消息,新华社这条消息发在党中央正式为该事件平反前的16天.一下子震动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而这条消息的发现者和执笔人就是此文的主人公——周鸿书教授  相似文献   

4.
会议报道,一直是新闻业务改革的重点。根据实践经验,对人大、政协等重要会议以外的一般性会议,通常采取的原则是:尽量精简,努力写好。即:没有必要报道的会议,坚决不报;某些内容有新闻价值,那就“跳出会议写新闻”,只讲实质性问题,不提会议,或是作为“新闻根摒”、“消息来源”带上一笔;对于一些必须报道的庆祝性、纪念性会议,则力争创新、写好。“跳出会议写新闻”是大家熟知的作法。《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1978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便是一个典型例子。当时,北京市委举行扩大会议,讨论的问题很多,为“天安门事件”平反  相似文献   

5.
为纪念建国50年出版的《通讯 名作100篇》(新华出版社出版,冯健、李峰主编,穆青、李庄为顾问),将《大寨之路》选入了该书。这使我又回想起往事。 随穆青串街走巷 《大寨之路》是 1963年 11月下旬采写的。在此之前,我对穆青的采访作风留有深刻印象。1958年春夏之交,穆青从新华社上海分社调到总社不久,就先到山西分社。当时分社地址在太原市新民头条1号。他不住宾馆,住在分社的客房,也没有随行人员。那年我20岁刚出头,到新华社山西分社当记者只两年,还是光棍。他那年也不过三十来岁,知道他也是鸡年生的,正好…  相似文献   

6.
记者写稿子的素材,如果主要靠编人家现成材料的话,是编不出什么名堂的,而且编得多了,容易把人编懒,编得没出息了,甚至编出问题,编出漏子,给社会造成损失,也坏了自己的名声,断送自己的前程。这样说,是不是就得把编材料给完全否定了呢?不是。编材料稿件不但不能避免,而且有时很有必要,编材料也能编出好稿子来。 1978年11月,新华社播发的《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就是从北京市委常委扩大会议总结报告中,从冗长的会议消息中编出来的,这篇稿子一发表,许多报纸都在一版头条刊登。在这之前,《人民日报》本来已经发了那次会议的消息,消息里已经有天安门事件平反的内容,但是新华社的稿子出来以后,它仍然在一版头条刊登一遍。  相似文献   

7.
今年麦收时节,新华社开辟了一个专栏,叫“麦收日记”,任务落到了河南分社记者的头上,因为河南是小麦大省。为了组织好这个栏目的报道,总社国内部经济编辑室决定派分工负责中南地区分社稿件的编辑姜军同志随记者一同下乡,现场帮助记者出主意、编稿子,同时也让编辑增强感性认识。 姜军同志到分社后,即同分社记者下到麦收第一线。六天中,他深入采访了两个地市四个县的上百个农民、机手  相似文献   

8.
三、穆青新闻实践的特点及影响穆青1942年服从党的安排,踏上了新闻工作岗位。此后半个多世纪,他始终致力于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披肝沥胆、全心全意地为党的新闻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奉献了全部心血。他的新闻实践是多方面的。作为著名记者,他从未停止手中的笔,写出了诸如《雁翎队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一大批优秀作品,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新闻史上公认的经久不衰的名篇佳作;作为领导干部,他的脚步从未停歇,从担任采通部长、编委、分社社长、国内部主任,直至新华社社长,经历了新闻领导工作不同阶段和不同岗位的锤炼,积累…  相似文献   

9.
1990年9月15日,我们新华社新疆分社成立四十周年的时候,总社社长穆青来到了新疆,代表新华总社看望长期在边疆工作的同志们,又在乌鲁木齐、吐鲁番、石河子、伊犁等地进行了访问。我做了他的陪同。短短的十几天,我从他的采访和摄影活动中,感触到这位新闻战线上的老战士,对新闻事业上有着一种勤于耕耘和执着追求的精神。“我们记者应是美的使者”这是穆青在自治区新闻单位领导同志座谈会上讲的一句话。在新疆的日子里,他处处显露出记者的才华,努力发现美,精心追逐美。  相似文献   

10.
1978年。为冤假错案平反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天安门事件”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1月初.北京市常委扩大会议举行。新华社北京分社副社长周鸿书参加了会议。当时大家讨论最尖锐的就是天安门事件的问题。周鸿书将与会代表对天安门事件的强烈看法发了个内参。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新闻界,无论是年岁大些的,还是青年,对穆青同志都是非常崇敬和爱戴的。我也怀着同样的心情。由于我长期在新华分社工作,过去主要是“远处看”的感觉;1992年调到总社新闻研究所以后,开始进入“近处看”的境地,且因从新闻研究的角度多了,自然增添了几分思索。特别是担负中国记协和新华社联办的“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筹备工作之后,我联系穆青同志半个多世纪的新闻生涯,重温他的一系列新闻作品和新闻学论述,一个认识油然而生:穆青同志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重点论述了穆青任职新华社社长期间,对发展少数民族新闻事业的独特贡献。他对5个自治区和多民族省(区)分社的管理,除了与所有分社有相同措施外,还实行了一些倾斜政策。民族报道一直是他关注的焦点,他对民族地区的新闻报道工作提出了许多中肯意见:强调加强民族报道的重要意义;确立加强民族报道的原则;落实民族报道的重大举措。对民族地区的报道工作他多次予以精心指导,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他关注记者的成长,为促进记者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根据各地区的特点,对记者提出了具体的严格的要求。穆青关于少数民族新闻报道和少数民族新闻队伍建设的精辟论述至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穆青同志是一位从事新闻工作五十多年的著名新闻记者、长期担任领导工作的老新闻工作者,其记者的活动和成就是丰富而多彩的,有许多可供我们探索和学习的内容。本文拟仅就其人物新闻通讯,着重探讨他怎样报道时代主流问题的,作一番探索。 穆青同志新闻作品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或者说。它有什么特色呢?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新闻界,从事党的新闻工作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记者编辑为数不是很多,其中75岁高龄的穆青同志格外引人注目、令人尊敬。穆青同志以充沛的精力和高度的政治热情,作为中国历史见证人、记录者,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新闻作品,这些作品无疑是新闻文库中一笔熠熠闪光的财富。穆青同志所写的新时期人物通讯,经过了历史和时间的检验,至今仍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这是他在  相似文献   

15.
殷成明 《青年记者》2003,(11):18-19
2003年10月11日凌晨,82岁高龄的新华社前社长穆青同志走完了他辉煌的人生路程,与和他长期并肩战斗的同事们永别了,与万千尊敬他的青年记者们永别了,与他倾注一生的新闻事业永别了……一位为中国新闻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新闻界老前辈,就这样离开了我们——北京几十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刚去世的新华社原社长 穆青同志,是我国著名记者,又是新闻界德高望重的老领导。他用饱含激情的笔触写出了许多影响久远的新闻佳作。他的新闻作品和新闻实践影响着一代甚至几代人,是国内同行公认的当代新闻界泰斗。研究穆青新闻作品的文章常见之于专业报刊和新闻院系准记者的毕业论文,而河南人民出版社近期出版的《人民记者穆青》,更是系统全面,生动形象地记录了人民爱戴的记者穆青辉煌的记者人生。《人民记者穆青》由张惠芳、王窻合著。作者通过十年的采访、研究、写作、修改,使书的内容丰富翔实、生动精彩,思想鲜明深邃。捧读时,你会…  相似文献   

17.
周果 《新闻前哨》2011,(11):87-91
1979年4月,在"天安门事件"已经平反、中央已经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下,北京市有关部门将北京西单路口东北角一段四五百米长的矮墙重新粉刷以后,安上了很多玻璃橱窗,将其开辟为展示北京国有企业产品的宣传橱窗。这个宣传橱窗实际上成了一座户外广告墙。  相似文献   

18.
穆青,老记者,中国新闻事业家与新闻摄影家。河南杞县人,回族,生于1921年,1937年参加八路军,1940年考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1942年进入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从事新闻工作,1949年担任新华社记者,此后历任新华社华东、上海分社负责人,新华社总编辑、社长、党组书记等职务,在党的十二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十三大上当选为中顾委委员,现为中国记协名誉主席、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名誉会长。穆青是抗日战争以来这半个多世纪中,把被称为“易碎品”的新闻写成思想最深刻、影响读者时间最长、阅览人数最多之作品的记者,被称为中国新闻的擎旗人。他的作品有着深厚的群众根基,闪耀着朴实的文风,我党新闻史上许多具有重  相似文献   

19.
信息窗     
《新闻知识》2004,(4):63-64
陕西日报召开“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事迹报告会 陕西日报社2月17日在陕报社处级以上干部和编辑记者中举办“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先进个人事迹报告会,特请新华社高级记者杨润本回忆他和穆青同志在一起工作的经历,介绍他看到、听到、感受到的穆青同志的人格魅力和他从穆青同志身上学习到的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的优秀品质;西安晚报高  相似文献   

20.
不行,就打回来五十年代中期,北京分社和上海分社是两个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报道上各有千秋。七月中旬,北京分社发了一篇集纳式的通讯,题目叫《当你们熟睡的时候》,热情讴歌为了人们生活幸福而通宵达旦工作的一群普通人,包括守候在孩子床边的托儿所保育员、深夜迎接小生命诞生的助产士、洒扫大街小巷的清洁工、报社的夜班编辑、校对和排字、印刷工人等等。稿子在《人民日报》见报后,得到普遍好评。上海分社也不甘示弱。穆青同志不久出了个点子,组织大家也来采写一篇集纳式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