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宣传舆论战,是指由政府和军队宣传机构控制、操纵、策划,利用各种舆论工具,以网、视、声、文、图等为武器,进行的旨在压制对手、赢得公众的较量。这次伊拉克战争,伴随高度发达的数字信息技术、攻势猛烈的军事火力打击,美英联军与伊拉克之间打起了空前激烈的宣传舆论战,媒体成了直接的战争工具,新闻成了锐利的作战武器。美国为发动战争并达成战争企图,全面启动国家舆论机器,充分运用现代传媒技术,对伊实施强劲宣传舆论攻势,达到了军事打击无法替代的效果。特点之一:先行造势,为发动战争做宣传舆论准备。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是要通过推翻萨达…  相似文献   

2.
濮端华 《军事记者》2011,(11):46-48
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网络舆论引导,既是非战争军事行动舆论宣传的重要内容,也是塑造和展示人民军队形象的必然要求。从近年来我军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舆论宣传实践看,网络舆论引导具有特殊的规律、方法和要求。掌握这些规律、方法和要求,对于增强非战争军事行动舆论宣传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梳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有关新闻工作的文献、著作、讲话,可以发现: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其标识性的概念,每一个概念也反映着对应阶段新闻观的特点.以标识性概念演变为线索,本文把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分为"宣传本位"新闻本位"舆论本位"三个阶段,与之相对应的标识性概念分别为"宣传鼓动"新闻宣传"新闻舆论".  相似文献   

4.
毛婷婷 《新闻世界》2011,(5):146-147
美西战争战前和战争期间,《纽约世界报》和《纽约新闻报》通过铺天盖地的黄色新闻营造"意见环境",并巧借"沉默的螺旋"之力,利用媒体的社会渗透力和人们在公众舆论中的从众心理,有效起到了舆论造势和社会控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战争是国家之间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所以战时舆论宣传也就有别于平时的新闻报道,其往往带有非常强的政治和军事目的性,着眼于如何引导国内国际舆论向于己方政治军事行动有利的方面发展。图片报道是战时舆论  相似文献   

6.
胡迅 《军事记者》2002,(2):29-30
进入20世纪后,战争发生了重大改变。美国著名国际关系学家汉斯·摩根索通过考察战争中“情绪和信念上完全把自己认同于本国战争的人口比例”、“参战的人口比例”、“受战争影响的人口比例”等几个要素,认为现代战争已经成为总体战争。归根到底,战争是一种社会行为,而只有社会的某种共识才能形成社会行为,因此,战争时期,国家内部舆论的统一极其重要。舆论的力量固然不能代替物质的力量,但物质的力量缺少了舆论的支持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是因为人们的行为无论是个人行为抑或是集体行为都是一种有意识行为,受思想观念的支配。新…  相似文献   

7.
中国应当把国际舆论战争放到与国际军事战争、政治战争、经济战争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进而要制定国际舆论战争的工作规划并积极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在开展这项工作时要避免"着相",最好要不露痕迹,在接受宣传者如沐春风、浑然不觉的情况下实现宣传的目的.国际舆论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要捍卫本国的舆论安全,二是要学会进行舆论战争,形成在舆论方面主动出击的意识与能力.目前中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的意识形态工作以及在国内、国际舆论方面的工作,在未来将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8.
田源 《军事记者》2007,(4):44-45
随着伊拉克战争渐行渐远,当年隐藏在这次战争中有关美国的种种军事秘史,开始慢慢撩开了神秘的面纱。最近解密的美国在伊拉克战争舆论宣传战中的“宣传单”史料,不仅让人们看到了五彩斑斓、新颖独特的各式各样“宣传单”,更让世人窥视到了舆论战中小小“宣传单”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舆论战战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战,是指由政府和军队宣传机构控制、操纵、策划。利用各种舆论工具,以网、视、声、、图等为武器。进行的旨在压制对手、赢得公众的较量。伊拉克战争。伴随高度发达的数字信息技术、攻势猛烈的军事火力打击。美英联军与伊拉克之间打起了空前激烈的宣传舆论战,媒体成了直接的战争工具,新闻成了锐利的作战武器。美国为发动战争并达成战争企图。全面启动国家舆论机器。充分运用现代传播技术。对伊实施了强劲舆论攻势。达到了一般军事打击达不到的效果,标志着舆论战战法的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0.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而新闻是“不流血的战争”。震惊全球的伊拉克战争早已落下帷幕,然而,对这场战争的研究和思考仍在继续。研究伊拉克战争的论比比皆是.可深入探讨战争新闻规律和舆论功能的书籍却很少。由胡全良、贾建林撰写的《较量——伊拉克战争中的舆论战》一书,是研究战争与舆论方面的专,已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1.
甲午战争时期,欧美新闻舆论对中日双方的战争爆发和进程是有重大影响的。中国对欧美新闻舆论的忽视导致了其决策的失误以及国际地位的下降。日本则充分利用了欧美新闻舆论,极大地帮助了其新兴形象的树立、战争罪行的掩盖。中日两国对欧美新闻舆论的不同态度,直接导致了战争的进程与结果。  相似文献   

12.
刘欣欣 《军事记者》2004,(11):44-45
随着信息化战争逐步登上历史舞台,以信息为能量和武器的舆论战和心理战在最近的几场高技术战争中显现出巨大威力。以信息性为本质属性的军事新闻作为战时实施舆论战略和心理战略重要载体,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斗争中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它开拓了舆论战、心理战作战平台,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提供强大的信息服务和舆论支持,成为推动我军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舆论力量。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军的新闻事业目前还不能完成适应信息化战争要求,其整体建设上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功能的发挥,必须不断加强各方面的建设,强化服务作战功能。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要尊重舆论宣传的规律,讲究舆论宣传的艺术,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水平和效果,要把宣传工作与人民群众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实践性统一起来,使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为群众所乐于接受,能够回答群众中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这段讲话为我们做好宣传工作指明了方向。近年来,许多县级电视台在如何做好电视新闻宣传工作方面做了许多探索和努力,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提出了围绕发展,经济报道不断线;围绕百姓,民生报道不断线;围绕重心,主题宣传不断线等三方面是提高县级电视台新闻宣传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王亮 《当代传播》2003,(3):79-81
战争舆论战略,是指一定国家组织或政治集团对有关影响战争成败的大众议论所做出的全局性筹划和指导,它随战争形态的变化而变化。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世界战争形态发生了显变化,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美国的舆论战略也随之呈现出了一些新的趋向。主要表现为奉行更为积极的威慑舆论战略,采取更加成熟的新闻管制政策和实施“非线性”的心战舆论战略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马娟 《新闻窗》2012,(5):111-112
战争期间,公众舆论和宣传是最需要人们下大力气的。宣传是反对一个交战敌人的行动中除军事压力及经济压力之外的三大工具之一,它关注的是通过直接操纵社会暗示来控制公众舆论和态度。‘隘抗日战争的宣传战中,《新华日报》作为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创办的一张唯一的中央机关报,一直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工作的理论基础上,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的舆论观,其中“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江泽民舆论观的活的灵魂”。“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要做到“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必须把握什么是正确的舆论,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宣传舆论队伍,必须提高宣传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17.
在早期的新闻传播理论中,曾经非常流行的“魔弹理论”,视新闻媒体对公众的作用如同子弹一般击中人的身体。今天,从伊拉克战争中,人们不仅再次看到了新闻媒体对公众舆论强大的影响力。更看到了它对战争及其进程的左右与巨大影响力。可以说,战时的新闻媒体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舆论宣传工具,而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军事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一种全新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8.
王林  佟健 《军事记者》2006,(10):61-62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为使党的舆论宣传适应抗战形势不断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于1941年5月16日在延安正式创刊《解放日报》(以下简称《解放日报》),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贡献和影响最大的党报。其影响力的重要支柱之一便是诸多新闻评论。作为党报的“旗帜”和“灵魂”,这些新闻评论在战时舆论调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抗战期间我党开展舆论宣传和斗争活动的重要武器,其经验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一、充分发挥新闻评论的舆论引导功能,努力增强各项政策、主张的舆论影响。《解放日报》由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领导,日常社务工作由编委会负责…  相似文献   

19.
“非典”闯进了我们的生活。在万众一心抗“非典”的日子里,一篇护士长的日记,一位小朋友写给医生爸爸的信激动着全国人民。这事,至少告诉我们:只要善于发现、感人的事就在我们身边。让人感动并非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舆论宣传,要通过语言、音响、文字、画面去感染人,让人联想思索,形成公众舆论,造成社会反响,这是舆论宣传的功力所在,也是舆论宣传追求的最佳效果。然而,事实上舆论宣传缺乏感染力的现象普遍存在。诸如:空话套话连篇,大话假话不断,语不过心,  相似文献   

20.
微信公众号日益成为舆论传播的重要途径。姚贝娜的不幸离世引发的舆论浪潮从"记者即秃鹫"的隐喻进入白热化阶段,公众号"新闻传播学研"时刻关注该事件的发展。本文沿着李普曼对舆论的描述性内容,从"外部世界"对人们舆论形成的影响出发,分析来自外部世界的限制,诸如人们日积月累的"成见"、构成"兴趣"的利益诉求,考察舆论结晶为"公意"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