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姗 《传媒观察》2003,(5):20-21
像其他任何一次全球性的重大突发事件一样,伊拉克战争给全世界的媒体提供了一个不断前进的机会。几乎所有的传媒都不会放弃这样的契机,都拿出浑身解数提升自己。在这个意义上,伊拉克战争也是一场异常激烈的传媒“战争”。中国大陆的各大报纸、电台、电视、网站等都对伊拉克战争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广泛深入及时的报道,让受众真正体验到了现代传媒的力量。其中电视凭借其迅速的反应能力,大量实况信息,丰富的报道样式成为在这场媒体大战中的最大赢家。据一项调查显示,电视是公众了解伊拉克战争最主要途径。本文将以中央电视台为例对中国大陆电视媒体的伊拉克战争报道的特点进行粗略的评析,以期能够探悉电视突发事件报道的成功经验,为电视报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徐强 《青年记者》2006,(12):34-35
战争报道历来是新闻报道的热点。世界各大新闻媒体常常不惜血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调动最优秀的人员,运用最快速的机制和最先进的技术手段,以期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战争报道是现代新闻媒体争抢的一个“制高点”,被称之为“战争之外的战争,战争之上的战争”。可以说,战  相似文献   

3.
自从北约空袭南联盟以来,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威胁。战争并没有远离我们。有战争,就有战争报道。战争报道既是军事报道的集中表现,也是最受社会关注和媒体看重的新闻热点。身为一名军事记者,在热切关注这场战争的同时,不能不对新形势下战争报道的地位、作用及如何搞好现代战争条件下的战争报道等问题,作一番重新认识和思考。一、战争报道是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具有极高的新闻价值战争是国家、民族、阶级或集团之间利益矛盾尖锐到不可调和时的产物,是十分典型的突发事件,其爆发和发展进程都具有突出…  相似文献   

4.
在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已成为我军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重要样式的情况下,如何使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报道更加卓有成效,是军事媒体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期专题结合“98抗洪、抗击“非典”、南方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汶川与玉树抗震救灾等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报道,围绕增强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报道的主动意识、塑造人民军队形象、强化报道的权威性、在报道中彰显人文关怀、重视报道的现场感等方面,对搞好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报道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伊拉克战争为电视媒体的自我表现和价值体现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舞台。中外各大电视机构把握机遇,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讯传播技术,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电视传播的优势和特长,在战争报道中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6.
战事报道领域的拓展——伊拉克战争中的网络新闻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超 《新闻界》2003,(3):33-34
每一次战争都会造就不同的媒体。正如第一次海湾战争中有线电视成为新闻媒体报道战事的主要渠道一样,互联网已成为报道这次伊拉克战争的骨干力量。美国最新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自从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77%的美国互联网用户上网都与这场战争有关,美国通过上网浏览战争新闻的人数创下了新纪录。①这意味着网络新闻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如果说伊拉克战争是第一次电视直播的战争,同样也可以说伊拉克战争是第一次互联网全面参与报道的战争。互联网第一次真正参与到战争的报道中来,并且显示出强大的冲击力。在报道战争的过程中,网络媒体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媒体公信力现状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欣  赵虎 《新闻前哨》2004,(4):11-12
本以为2003年中国新闻界最难啃的骨头是伊拉克战争报道,没想到战争还没有结束,全国范围内的非典报道战役就打响了。原本有许多传媒学预计,在伊拉克战争报道结束后,中国会出现一次研究这场战争报道的高潮,但是非典报道推迟了这种研究,取而代之的是全社会、各学科对中国媒体公信力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了报道真相,危险与记者结伴而行;为了维护和平,奉献与牺牲相随。伊拉克战争中,中外记者同时面临着战火、灾祸、饥渴、病痛、伤残、困惑……但也同时收获着报道、友谊与对和平坚定的渴望。为制止战争而执行武器核查任务的我国专家郁建兴,遇难于伊拉克。现在《反对战争呼吁和平》栏目中,特别编发了“新华社速度:10秒领先世界”一文(见4至5页);并编发一组《伊拉克战争中的战地记者》的图片和文字(见6至7页及封二、封三),有关郁建兴部分,有记者采访记和相关报道各一篇,(见8至12页)。愿借此与读者共祈伊拉克早日实现和平。  相似文献   

9.
李习文 《军事记者》2003,(10):10-11
伊拉克战争让人们再次关注战争与媒体的关系。战争中交战双方都极为重视的有关敏感问题的报道,是李习文《战事敏感问题报道刍议》的研究对象,他梳理了此类报道的特征、策略和理念,提出我国战事敏感问题报道的策略,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10.
伊拉克战争期间,我国分析美国传媒关于战争报道的文章很多,几乎所有文章都在努力证明美国传媒如何没有新闻自由。现在冷静下来查看当时的战争报道,实际情况与我们的简单判断差距甚远。本文从总体上统计分析了美国传媒战争报道倾向,认为新闻理念和职业伦理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主要反映在传媒与公权力关系、平衡报道以及消息和言论分离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伊拉克战争的战幕正在关闭,国际社会对战争的影响尚在研究、思考和评估当中。此次伊拉克战争报道,是对媒体应对能力的实际锻炼,也是媒体综合素质的重要检验。《新安晚报》是安徽省发行量和影响力领先的都市报,通过伊拉克战争报道,使反应能力、判断能力、策划能力、协调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为今后处理突发性报道积累了新经验。  相似文献   

12.
从这次战争报道来看,中国媒体已经把保护老百姓的知情权、媒体责任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上。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2003年3月,被世人称作第二次海湾战争的伊拉克战争爆发。中国媒体在报道这次战争中,不仅大量引进了外国媒体的报道,  相似文献   

13.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为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就国际间来说,它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矛盾激化的一种最高斗争形式。在战争蕴酿特别是战争爆发、进行过程中,一方面,战争是当事国及其他国家新闻报道的主要题材;另方面,其中一些国家的新闻媒介又成为推进战争的舆论力量。这是印刷新闻时代、电子新闻时代战争报道的基本特征。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中,西方国家的新闻媒介基于所属国际地位的要求,先进的传播手段,这一基本特征显示尤为明显。由于这场战争在战争方式、战争手段方面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它们对这场战争的报道,跟过去的战争报道相比,也体现出了一些新的趋势。同时,一些过去长期存  相似文献   

14.
冷战时期结束后,美国及其盟国先后发动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报道战争进程和战争真相是媒体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任务。但是,在战争报道的过程中,媒体和记者不可避免地会遭遇有关利益群体有意无意设置的信源陷阱。如何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同时有效地规避陷阱,破解不确定性,对于媒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认清信源性质,提高警觉性  相似文献   

15.
笔者曾经在伊拉克战争爆发的2003年3月20日,对比过本地区各广播电台的相关报道,发现那一刻,无论是新闻台还是音乐台,无论是经济台还是交通台,所有的频率都在进行伊拉克战争的报道,那一瞬间,媒体的定位感消失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定位屏蔽”现象,笔者以为主要原因就是全球化时代所带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在概念隐喻理论的框架下对体育新闻报道中的战争隐喻修辞的广泛应用现象进行研究,揭示了体育报道中战争隐喻的认知机制和生成过程,并总结出在体育报道中战争隐喻手法运用的三大功能,即语言学功能、美学功能和社会学功能。  相似文献   

17.
2003年3、5月间,美国牵头入侵伊拉克的战争情况,已由中外主要新闻媒体丰富多彩的报道,特别是几家著名电视台触目惊心的现场直播,呈现在世人面前。 伊拉克战争中,新闻的地位、作用是什么?众多报道是否反映了战争真相?各种新闻观点经受了哪些检验?战争与新闻的诸多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3月份的新闻报道,有许多牵动人心的事。最突出的是两件事:一是人大、政协“两会”;二是伊拉克战争。“两会”年年开,年年不寻常,今年更不寻常。这是党的十六大后的第一次“两会”。是十六大部署的继续;是换届的“两会”。这次“两会”报道也是《人民日报》实行扩版改版后的第一次“两会”报道。伊拉克战争的新闻报道事关大局,事关稳定。遵照中央的指示精神,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应当说,这两项报道都搞得比较好。“两会”闭幕,但“两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还要持续下去;伊拉克战争的报道随着战事的发展,也将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在各方面对报道…  相似文献   

19.
二战后,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一直连绵不断,几次较大规模的战争,促进了媒体战争报道的重大演变。随着战争报道的成熟,媒体的战争报道框架逐渐成型。在这一框架的形成过程中,视觉符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媒体战争报道框架的构建,正是通过将核心概念、诉求具体化为特定的话语,进而选择或制造与话语表意相一致的视觉符号,借助这些符号的生动性和高度浓缩的代表性将媒体框架传达给受众。这种借助视觉符号传递隐晦的诱导性信息的方法,已经成为媒体报道至关重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20.
2003年3月31日,正在巴格达采访伊拉克战争的美国广播公司(NBC)记者彼得·阿内特被该公司解雇。本文以此为切入点,考察了美国媒体一贯主张的新闻专业主义在战争报道中的缺失。同时,本文讨论了美国记者在战争报道中的职业定位以及新闻专业主义与法律、舆论在战争期间的相互制衡关系。最后得出结论,美国当代战争报道中媒体新闻专业主义逐渐消失;在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还是主流的今天,媒介全球化只能流于形式,媒介全球化中必然要遇到的民族主义和意识形态的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