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涛 《新闻界》2004,(4):90-91
不少人不太会也很“害怕”写“成就”题材的报道,自己写得头昏脑胀,文章写得冗长乏味,不仅文章没有“成就”,人家原本的成就也常常给写没了。可是一年到头了,总要回顾一下成绩,就得在岁末年初搞过去一年的成就报道,每逢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等会议的召开,也都要搞一些成就报道,每遇“五·一”、“五·四”、“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也要搞相关的成就报道……总之,成就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老品种”,是党报新闻宣传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隔三叉五就要出现,好比一道经常要吃的“家常菜”。长期以来,我们做成就报道时,最容易遇…  相似文献   

2.
李节 《视听纵横》2002,(5):72-74
重大主题报道,这是中国新闻报道的一大特色,也是新闻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实现正确的舆论导向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这类报道毕竟不如事件性新闻或社会新闻等等来得“好听”,尤其对于广播媒体来说,做得不好就容易做成说教式的报道,成为“对着空气说话的节目”。通过这两年来的报道实践,我们有这么一些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3.
军事训练,作为部队经常性的中心工作和广大指战员的主要实践活动,理应成为我们记者和通讯员关注的焦点和报道的重点。“焦点”也好,“重点”也罢,都得靠稿子说话。拿不出好稿子,指导不了面上工作,一切等于零。许多训练来稿之所以不能见诸报端,就我看来,恐怕与如下3个问题有关:一、写得太实。如果说政治教育的报道容易写得太“空”的话,我们的训练报道往往容易写得过“实”了,大多是就训练写训练,就演习写演习,陷到技术性的圈子里出不来。这可以说是多年来训练报道的一大通病。不少训练来稿,所以似“泥牛入海”,从很大程度上讲,是吃了技术性…  相似文献   

4.
在对同样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时,有些记者写得枯燥无味,有些记者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这是因为记者采写首先要掌握“讲故事”的本领。那些枯燥的报道中一般很少有故事,都是大段的套话、行话、空话。而会讲故事的记者总是把读者最关心的内容放在文章的开头,利用戏剧性的情景抓住受众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5.
二、体裁运用自如有些记者采访回来 ,一时难以决定选用什么体裁来表现内容。这种现象说明作者采访不深入 ,对要报道的内容缺乏深切感受 ,心中无数。其次 ,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就是内容所固有的客体形式的再现。把握了写作规律 ,就自然会“看菜吃饭” ,“量体裁衣”。1 .掌握基本体裁。常言道 ,无规矩无以成方圆。如果连新闻写作的基本体裁都没有掌握 ,在写作中就难以谈到运用自如 ,更谈不上有所创新了。要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体裁 ,就需要练好必要的基本功。消息是新闻报道中最常用的体裁 ,容易写 ,但要写好却很难。说易 ,是因为只需用简…  相似文献   

6.
“党报上全是工作型的新闻。没看头。”这是一部分读者的意见。“党报不同于晚报,不写工作型报道写啥?”这又是一部分记者的观点。虽然前者观点不免偏颇,那么,对于党报的记者来说,报道非要写成“工作型”不可吗?我看未必。  相似文献   

7.
张维燕 《新闻与写作》2003,(2):14-15,33
当我开电脑开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心情远不是写一篇业务探讨文章所常有的平静,相反,我一直处于一种难以抚平的激情中,一直处于一种深深的自豪中:为2002年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上无愧于其神圣使命所做的一切努力,深深地自豪。我们难以忘记新华社记者为揭露“黑哨”所经历的风险,我们难以忘记南丹矿难真相大白于天下的艰辛,我们难以忘记求索运城富源煤矿透水事故真相的坎坷,我们难以忘记摄影记者为我们定格的南京汤山中毒事件中受难亲属悲绝的目光……而在这么多值得我们追忆和研习的舆论监督报道中,最应该、最有可能被中国新闻史永久记载的,首先应当是华商报的“夫妻家中看黄碟”报道(以下简称“黄碟”报道)。  相似文献   

8.
曹斌 《新闻与写作》2008,(10):43-44
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有人情味.是中宣部新闻局负责人提出的要求.也是我们报道遵循的一个原则,我认为,这是落实“三贴近”的具体体现。是落实“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简单化地把会议报道写短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要用简短的文字写清重要事实,在有限的篇幅中报道丰富信息,做到既短又好,对记者来说是一门永远做不完的功课。记者如果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好采写技巧,就有可能写精、写活、写短会议报道,实现短与好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0.
王晴 《传媒观察》2004,(9):61-61
提起“经济报道”,人们立即会想到“观点 例子 数字”,“经济报道”也因此成了枯燥新闻的代名词。事实上,经济报道也可以写得生动耐读、引人入胜。像《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经济类报刊,近几年来不断尝试改革经济报道形式,在“活化”上下功夫。据笔者观察,引人入胜的经济报道一般都有以下几个共性:  相似文献   

11.
在基层单位,搞报道除了新闻干事,剩下的基本上就是战士报道员了。这些人,我们通常称之为“兵记者”。他们凭着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和一股不服输的冲劲,利用业余时间采写新闻稿件。他们写出来的东西,大多是一些身边的“活鱼”,朴实得像掉在坑上的灰尘;不用长篇大论,却足以让人感到真实、可亲、可信。他们不能像新闻干事那样,可到处去采访;也不能像摄影记者那样,整天手中不离相机。他们白天要进行正常的训练、操课、检验,只有等到晚上或者节假日,战友们都休息了,他才开始了“爬格子”。因为,他们是“兵记者”。爬格子辛苦不说,就怕遭到不理解。虽…  相似文献   

12.
政治教育报道难写,这是记者和编辑的共识;政治教育报道写好了格外出彩,这也是记者和编辑的共识。一般说来,评价这类报道,写得好无非是指写得实写得活,写得差肯定是说写得虚写得死。长期以来,我们就这样在实与虚、活与死之间“挣扎”。去年部队开展“赞颂新成就、履行新使命、迎接十七大”主题教育活动,《解放军报》在二版开辟专栏,跟进报道,赢得一片叫好声。个中原因耐人寻味,认真总结一下,有助于我们转变观念,把这类报道搞得更好。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干什么得琢磨什么。干新闻工作就得首先琢磨怎么把新闻写好。怎样写好消息?笔者受祖国传统医学学习方法启示,总结了八句话,编成“顺口溜”,把它奉献给初学着:开篇导语要抢眼,讲究时效事新鲜。背景交代不可少,再把事情说完全。语言简洁求生动,议论抒情莫充篇。要使报道有深度.“为什么”上找根源。下面咱们分别解说一下这八句话。一、开篇导语要抢眼,讲究时效  相似文献   

14.
1986年初,我在苏北某师侦察连当兵,元旦之夜,指导员到连队猪场检查时,将师政治部广播室开办《军营之声》栏目的消息告诉了我,要我在当好“猪倌”的同时,积极给师广播室写稿,反映连队的新人新事。当晚,我便铺开稿纸,写了一篇连长、指导员元旦代战士站哨的稿子,第二天午饭时,稿子便在师广播室“闪亮登场”,博得全连官兵的好评。从那以后,我与写报道结缘,无论是转了志愿兵,还是成长为干部,无论是在基层连队还是在军师机关,无论是野战部队还是到预备役部队,我始终注意结合工作搞报道,先后有600多篇稿件被新闻单位采用,7次荣立三等功,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奖励。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爬格子”是桩  相似文献   

15.
“真实的新闻不一定全可信,可信的新闻不一定全真实”,这话听起来有点蹊跷,但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确实存在。1980年全国好新闻获奖作品《钱被风刮跑以后》(通讯)写得具体、生动、现场感很强,不仅读者信,连资深评委也信,但它是假的。无独有偶,美国《华盛顿邮报》的黑人记者珍尼特·库克面壁虚构的《吉米的遭遇》获得了美国最高新闻奖──普利策奖。与此相反,我们的一些报道,特别是先进典型的报道,因报道的绝对化、片面性等原因,而使读者心生疑窦,不相信。  相似文献   

16.
抓某项工作,从接受任务、作出部署、检查督促、分析调整,到搞调查、写材料、出经验,在这套工作程序之后,还能不能再抓出一篇新闻稿件来,向部队官兵和社会群众展示一下这项工作的价值?“~手难抓两条鱼啊!’一些同志在谈到结合工作搞报道时发出这样的感慨,“伯是稿件发不出来,工作也耽误了。”笔者和不少机关干部对业余搞报道的难处,都有切身体会,但我们仍然可以自豪地说:一手可抓两条鱼,工作、报道两不误。而且工作和报道还可U相得益彰,相互弥补,相互促进。一、份外之“鱼P有抓头首先要弄清这条工作之外的“新闻鱼”,应不…  相似文献   

17.
在党报刊发的各类新闻稿件中,典型人物报道往往都占有一定的比重。好的典型人物报道可以强化党报的舆论引导作用,增强党报的影响力,使读者读后产生共鸣。但如何才能让典型人物报道出彩,把典型人物写“活”、写得耐人寻味,这是摆在我们很多党报记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18.
新闻从业人员都有一种同感:经济报道有“三难”,即难写、难懂和难以留下较深印象。因为经济新闻专业性强、术语和数字多,经常是“业内人不愿看,业外人看不懂”,因此如何把经济新闻写得通俗些.贴近生活些,生动些.简而言之,即化“生硬”为易懂.就成了财经记者的首要课题.笔者根据工作实践,给出了一些实用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19.
唐永忠 《新闻窗》2006,(4):22-22
如何把经济报道写好、写活,使经济新闻更具可读性和亲和力?许多成功的新闻实践表明,让经济报道形象化表现,把理性的东西感性化,用形象语言包装,从生活的角度来着眼、来入手,用“贴近性”代替“指导性”,用“新鲜性”代替“理论性”,加强经济报道的生活气息和现场真实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写好写活时政新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改变工作报道的写法,尽量使沉闷生硬的工作新闻变得轻巧灵动起来,以易于阅读。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改变“工作新闻像总结”的状况。其实不管是写什么材料,都应有主次之分,要分清孰轻孰重,详略安排要得当,不必平均用力,新闻不是开“中药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