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抓好“双基”培养能力□白银有色金属公司三中史玉珍一、数学教学中如何抓好“双基”1突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弄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在讲授概念时,首先要注意概念的准确性、严密性例如,在讲授“平行线段成比例定理”时,定理的内容为: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  相似文献   

2.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引出做了较大修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师教学用书对这节的教学做了明确要求,指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研究相似形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理论……要求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和运用它.”这个定理“是用举例的方法引出的,没有给出证明.因为证明涉及无理数理论、极限思想等,学生尚不能接受.通过举例说明,学生能够承认这个定理就可以了,重要的是要求学生正确地使用它.”虽说新教材降低了难度,明确了要求,但是教师怎样用好新教材,仍须深入钻研教材,领会大纲精神.因为对这个定理主要是正确使用,所以,我认为教师必须在学生精力旺盛、吸收率较高的前30分钟,把定理的  相似文献   

3.
初中几何的证明从平行线开始.证明是从题设史知)出发,经过一步步的推理,最后得出结论(求证)的过程.证明要严谨,每一步推理都要有依据,不能“想当然”.这些依据,可以是已知条件,也可以是定义、公理或已经学过的定理.推理论证要做到层次清楚、言简意明、有理有据、以理服人.首先应熟悉定义、定理,然后才能应用定义、定理会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判定两直线平行的依据有:回.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必须明确两点:①在同一手而内;②不相交的两条直线.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  相似文献   

4.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指导学生进行逻辆思维的过程。所谓逻辑思维,就是一个正确的、一贯的、有根据的思维。一、运用逻辑知识讲清概念。教师在讲授基本概念时,要找出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词或词组,把它讲清讲透。一旦学生掌握了这些关键性的词组,就可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概念,从而避免死记硬背。教师在讲授概念时,还必须着重指出这个概念的定义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指出: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是证明线面平行的依据,是证明面面平行的基础,使用的关键是在平面内要找到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下面给出四种常见找平行线的方法.1.借助三角形中位线找平行线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这是产生线线平行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平面几何中解决问题有一个常用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初三《几何》(第二册)§6·3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一节内容,先由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引出,次而又分三种情形证明了这个定理.本人觉得这样安排,使定理的证明太繁,学生不易接受.于是本人做了如下的改进:一、先讲这个定理的推论(把它作为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相似文献   

7.
1.分解定义法一些复杂的概念,其内涵比较丰富,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对概念的层次先分解,再进行分析。分解定义是按照下定义的方式讲解、分析概念,揭示概念的内涵。通常给概念下定义的方式是:被定义的概念=定语1+定语2+定语3+……+属概念。按照这个方法讲概念,大体分三步进行:一是找出所讲概念的属概念;二是讲授修饰这个属概念的定语,并找出所讲概念与同类属概念之间的区别;三是把定义结构中的各部分综合为整体。如,教学"邓小平理  相似文献   

8.
一、知识要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概念;线段和角的度量;相交线及其性质;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判定;命题、定理和证明.重点是线段、角、垂线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判定及其应用.(一)直线、射线和线段1.直线在平面几何中,直线是一个不定义的原始概念.直线没有瑞点,向两方无限延伸.直线有两个性质(l)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直线公理);(2)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2射线在直线上某一点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这个点叫做射线的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而另一端是无限延伸的.端点不同或者延伸方…  相似文献   

9.
(一)知识要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概念;线段和角的度量;相交线及其性质;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判定;命题、定理和证明.重点是线段、角、垂线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判定及其应用.一、直线、射线和线段1.在平面几何中,直线是一个不定义的原始概念.直线没有端点,向两方无限延伸.直线有两个性质:(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直线公理);(2)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2.射线在直线上某一点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这个点叫做射线的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而另一端是无限延伸的.端点不同或者延伸方…  相似文献   

10.
平面几何证明题对于有的中学生来说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尤其是需要添加辅助线的证明题更是摸不着头脑,总是感觉无从下手。作辅助平行线证明四条线段成比例的规律就是从所求证的结论入手。即当所求证的成比例的线段中有一个比中的两条线段在同一条直线上,就可以根据这个比做适当的辅助平行线,然后再利用平行线的有关定理加以证明就可达到证明的目的。 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1.
直线束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一点的若干直线称它为一组直线束。 定理 一组直线束截两条平行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受初中几何教材中“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证明的启发,我们以三条直线构成的直线束为例来证明上面的定理。  相似文献   

12.
第一部分知识要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概念、住质和画法;线段和角的度量、比较;相交线及其性质;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判定;命题、定理和证明.重点是线段、角、垂线的概念和性质及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一、直线、射线和城段1.直线在平面几何中,直线是一个不定义的原始概念.直线没有瑞点,向两方无限延伸.直线有两个性质:(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2射线在直线上某一点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这个点叫做射线的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而另一端是无限延伸的.端点不同或者…  相似文献   

13.
§1.基本概念集合论是数学的许多分支中的一个,今天要讲的是关于它的一些初步知识。首先自然要问:什么是集合?对于这个概念,我们不准备下定义,因为它已经是一个非常基本的概念了。要知道,并不是每一个数学概念都可以定义的,因为假使甲概念要用乙概念来定义,乙概念用丙概念来定义,……这样下去,假使不许循环的话,总要有一些概念是不能定义的。我们就采取“集合”这个概念作为不定义的概念,而仅仅用一些例子来说明它。  相似文献   

14.
在现行中学数学教材里,增加了一点微积分的初步知识,如果在讲授拉格朗日(lagrange)中值定理以后,再介绍凸函数的概念和琴生不等式及其应用,无疑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是有益的.为了供中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参考,本文给出的凸函数的定义是几何性的,而把一般的解析方法的定义作为定理,关于琴生不等式的证明拟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进行证明,最后介绍琴生不等式在解决一些不等式的证明和求一些函数的最大(小)  相似文献   

15.
(一)知识要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概念;线段和角的度量;相交线及其性质;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判定;命题、定理和证明.重点是线段、角、垂线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判定及其应用.一、直线、射线和线段1.在平面几何中,直线是一个不定义的原始概念.直线没有端点,向两方无限延伸.直线有两个性质:(卫〕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直线公理);(2)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2.射线在直线上某一点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这个点叫做射线的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而另一端是无限延伸的.端点不同或者延伸…  相似文献   

16.
化学基本概念是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的核心,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现就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一)从实际出发,引出概念。我们知道概念是事物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而它的这一本质属性又是通过下定义的方法来揭示的。在讲授一个新概念时,决不能一开始就简单地把概念的定义硬搬给学生,必须把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建立在丰富的感性材料上,遵循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规律,采用对“对象”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逻辑方法,逐步建立概念。具体引入概念的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7.
<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线段对应成比例.已知:如图1,l1∥l2∥l3,l4、l5分别交l1、l2、l3于A、B、C与D、E、F点.求证:AB BC=DE EF.在讲授这个定理时,老师采用的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进行证明,即把AB BC的比值分为正整数、分数、无理数三种情况,结合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给予证明.特别是当AB BC的比值为无理数时,采用近似值,利用逼近法进行描述性说明该定理成立.但是这种方法并非严格  相似文献   

18.
我们曾经学过这样的一个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对应线段成比例.这就是应用非常广泛的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对于这个定理我们还可以让它系统一下.  相似文献   

19.
刘芬 《黑河教育》2011,(11):45-45
教学目标:⒈通过实际情境及探究旗杆AB与地面上任意一条不过点B的直线的位置关系,学生自己说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及相关概念;2.学生通过实验和类比,发现并归纳得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3.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定理的证明;⒋学生能用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表述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学生理解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和判定定理,初步掌握它们的应用,逐步学会运用推理语言叙述思维过程;2.发展学生的几何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化归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公理的形成。变通及运用。教学过程:由六个相互联系的教学环节组成。一、问题引入教师提问:观察黑板上沿与下沿所在的两条直线,看看它们是怎样的位置关系?(平行)凭直觉得出的结论可靠吗?(不一定)如何证明?(用定义)用定义怎样证?(证明它们没有交点)试试看?当学生发现两直线没有公共点不好证明时,教师指出,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另辟溪径了。一现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