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感悟和积累是精神建构行为的两个方面,而我们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去完成自身的精神建构。所以从长远的角度看,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当致力于促进学生全面积累,着眼于学生悟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要通天下事,须看古今书。”阅读是一种快乐,一种享受;阅读是生命的光合作用;因为阅读,生命才春意盎然。在阅读中,我们可以突破自我,飞越腾升。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多感悟、多积累,引导他们与好书交朋友,让好书为学生的精神世界打底,为他们的人生发展奠基。那么,如何引领孩子摆脱野性,  相似文献   

3.
张振海 《山东教育》2005,(32):26-26
新课标强调了要重视学生的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整体提高。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都决定了我们必须十分重视积累。学生的知识经验积累丰富了,也就会萌发创造力,就会为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古人所主张的“集腋成裘”,讲的就是积累的道理,宋代大文豪苏轼主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也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育需要探讨的问题很多,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就必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必须靠学生对语言多感悟、多积累、多运用。所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是语文教师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数学实验这种教与学的方式,致力于影响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意义建构,帮助学生本质地理解数学,培养数学精神和发现、创造的能力时,我们就把握住了数学教育的时代性、科学性,我们就深入到了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其中,感悟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标尺,老师教给学生打开语文知识宝库的钥匙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但体验与感悟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一种思维活  相似文献   

7.
作文从原本意义上来看,它应该是客观世界与内心精神世界产生碰撞后的一种心智反映,是沉淀(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与反刍(思辨感悟)的结果呈现,是自主地、自由地构筑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家  相似文献   

8.
●汉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的教育性特征,语文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精神导师。多读,多背,多积累,多感悟,多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更是汉语文教学的“铁率”。●要让语文学习成为“感悟—积累—运用”的美妙过程,让学生从中体验到生命的快乐和成长的幸福。  相似文献   

9.
通过数学实验这种教与学的方式,致力于影响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意义建构,帮助学生本质地理解数学,培养数学精神和发现、创造的能力时,我们就把握住了数学教育的时代性、科学性,就深入到了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试用修订版的初、高中《语文教学大纲》 (简称“大纲” )都分别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提出了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要求。我以为,在“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几个方面中,“感悟”最为重要,因为离开了“感悟”,积累的东西就不好消化,熏陶的作用就难以发挥,语感的培养效果也要大打折扣。为此,弄清楚“感悟”为何物,进而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感悟”能力有切实的培养,最终带动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应当从理论与实践上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   《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11.
通过数学实验这种教与学的方式,致力于影响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意义建构,帮助学生本质地理解数学,培养数学精神和发现、创造的能力时,我们就把握住了数学教育的时代性、科学性,就深入到了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正古人有"面壁三日,恍然大悟","得意忘言,妙然心悟",这都是对于感悟的描述。在新课程改革中,感悟是语文教学中的核心。敏锐的感悟能力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标志,是左右听说读写等语文活动效率的杠杆。感悟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一、积累,是感悟之根感悟是一个吸收和建构的过程,它的广度和深度更多地取决于学生个体语文的积累程度。因此,扩大阅读量,增加学生的语言  相似文献   

13.
通过数学实验这种教与学的方式,致力于影响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意义建构,帮助学生本质地理解数学,培养数学精神和发现、创造的能力时,我们就把握住了数学教育的时代性、科学性,就深入到了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禹妮 《湖北教育》2005,(4):16-17
学生生活经验、背景的差别,个性心理的不同,思维特点的各异,决定了学生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师生、生生交流中所获得的体验感悟都是独特的,课堂上许多生成性资源也是个性化的。所以,我们要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体验,让他们自己的知识和文本表达的意义碰撞,生成多元的阅读结论,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激发学生们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便谈不上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更谈不上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所以,积累是建构语文的金砖,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能时刻注意引导学生积累,今日砌上一尺,明日搭上一丈,那么,学生语文素养的形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灵敏、丰富的感受,是积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不可能有真正的阅读能力,当然就谈不上学好语文。所以,学好语文,阅读和积累是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7.
教学设想一、从读中去整体感悟《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学习要求很明确:“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既如此,那么学习文言文的目的也就更加明确:“多读一点,读得顺口,读懂意思;多背一点,背得流畅,背出韵味,一句话,增强文言文的积累和修养。”所以,学习《核舟记》时,我们应该让学生从“读”中去整体感悟课文把握文意;使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出这件实物各个部分的样子,直到最后眼前有了它的完整形象,教学才能…  相似文献   

18.
“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 ,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是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特别重视的问题。其中的感悟能力与积累相辅相成 ,是语文教学有效的着力点。尤其在学生作文教学中 ,培养学生对生活敏锐的感悟 ,是提高学生作文素养的必由之路。敏于感悟的学生 ,作文自会独有情致 ,意蕴深长。所谓感悟 ,是有所感触、有所领悟之意。具体说 ,“感”是对具体形象的捕捉和留存 ,是学生对材料的占有 :“悟”是思维对事物精髓的提炼和升华 ,是学生对材料独到而深刻的见解。感悟的过程 ,是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 ,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相似文献   

19.
正在培养与落实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我们必然会面临学生语言积累这一问题。教学实践已表明,语言积累不足或积累方式不科学,势必导致学生在口语与书面语表达方面的严重问题,进而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审美鉴赏和文化理解素养。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立足语言的建构与运用,高度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语言积累问题,说到底是个语言的建构问题。只有在积累中成功建构出语言素材库,才能在运用的过程中游刃有余。而语言建构的最佳途径当然是阅读。在小学阶段,我们必须通过扎实而广泛的阅读,为孩子们种好语言建构与运用这棵常青树。  相似文献   

20.
正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标志,使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感悟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创新能力,就应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一、精心设计数学活动和评价方式,为经验积累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