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伍廷芳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法学家,他在清末新政时任修律大臣,提出审判方式、审判内容的改革,主张设立陪审制、律师制,积极从事诉讼法的制定,为中国审判制度近代化的启动作出了很大贡献.民国建立后,他提出审判独立、文明审判,并努力实践和维护之,推动了中国审判制度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与南京临时政府的审判制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清末审判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摒弃封建性糟粕,刺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确立了新的审判刺度,并完善审判程序,维护新审判制度的实行,使自由平等的近代法治精神得到广泛传播,为中国审判制度近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晚清政府从制定审判依据、独立审判机关和引进新的审判原则入手进行了审判制度改革。尽管改革并不成熟且存在诸多弊端,但它打破了长期以来诸法合体的混乱局面,确立了司法审判的独立地住,为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军阀时期的审判制度建设提供了蓝本,对中国法制近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刘琼 《考试周刊》2011,(34):236-236
作者将我国缺席审判制度,同外国缺席审判制度作了简单比较,详细论述了我国缺席审判制度的不足之处,并结合我国缺席审判制度的优点,提出了完善我国缺席审判制度的具体构想:在限制法官职权的基础上,建立以一方辩论判决主义为基本原则,缺席审判主义为补充的缺席审判制度。  相似文献   

5.
民事缺席审判制度对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处理程序公正和程序效率的关系上有重大意义。本文对我国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完善提出了相关建议,即明确我国缺席审判立法模式,以及扩大缺席审判制度的适用主体等。  相似文献   

6.
为了维护国家的司法权威性,消除因刑事案件被告人不到庭而无法审判的现象,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刑事诉讼法都规定了缺席审判制度。中国加入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后,缺席审判制度也再次受到了关注。以大陆法系国家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各国的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对中国构建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制度的独立性是相对于普通刑事审判制度而言的.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制度应独立自成体系,在制度设计理念、审判组织、具体程序安排和处理方式等方面,均应不同于成年人制度,独立发挥自身特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民国肇始,司法界逐步认识到法官能否独立行使审判权,是司法独立的关键所在。在这种观念下,北京政府在为收回领事裁判权而实行的司法改革中,逐步构建了近代的法官独立审判制度。从民初一些个案中,彰显出民国前期法官不畏强权,追求司法独立,坚持独立审判的法治精神。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存在,使得法官独立审判制度未能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9.
死刑复核制度,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刑事审判制度.由于它以高度集中的方式来解决死刑案件审判中可能发生的偏差,因而尽管它在死刑案件的审判上可以起到全面监督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尚待商榷之处,这里作一简要探讨.一、死刑复核制度的存在不利于正确评价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科学性与民主性.死刑复核制度同多级审判制度都是为了确保案件的质量而设置的刑事诉讼制度.它们虽然在对下级审判都不采取绝对肯定这一点上是相同的,但在对下级审判的否定上却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多级审判制度以当事人的  相似文献   

10.
从英国、美国、日本的几种典型刑事审判制度中,能够总结刑事审判民主化的认定标准,即过程面对社会公众的开放性、制度设计的平等性和民众参与的有效性.对这些标准的认识和借鉴将对我国刑事审判民主化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的行政审判制度不能实质性解决行政纠纷使其正当性受到质疑,解决行政纠纷既是行政审判制度的应有之义,也是现阶段行政审判必须担负起的政治功能。现行行政审判制度的价值追求与目标设定未能回应实质性解决行政纠纷的需求,其根源在于"双重社会"下法治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行政审判制度价值追求与目标设定应具有"中国性",必须对当下行政纠纷实质性解决的现实需要予以回应,并发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配合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04年以来,巡回审判在我国诸多地区推行、复兴,规范化、专业化趋势明显,适用范围相对特定,运行方式多元便利。但在"一刀切"的推行过程中,各方参与者的部分利益被忽视。巡回审判的重心应在于化解纠纷,专业性巡回法庭是巡回审判制度发展的一个方向。巡回审判制度的完善,在于协调法官、当事者和其他参与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2004年以来,巡回审判在我国诸多地区推行、复兴,规范化、专业化趋势明显,适用范围相对特定,运行方式多元便利。但在"一刀切"的推行过程中,各方参与者的部分利益被忽视。巡回审判的重心应在于化解纠纷,专业性巡回法庭是巡回审判制度发展的一个方向。巡回审判制度的完善,在于协调法官、当事者和其他参与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在法庭上公平质证是受刑事指控者所享有的一项最低限度权利保障。为避免这项保障遭受不当的克减,我国刑事诉讼法在确立缺席审判制度的同时,专门规定了被告人及其近亲属的委托辩护权利和公权力机关的法律援助辩护义务。作为程序正当性的替代来源,律师的有效辩护在缺席审判中发挥着维系基本的诉讼构造、提供必备的裁判信息和创造间接的交涉平台三项功能。但同时,缺席审判制度本身也给律师有效辩护带来了侦查中心主义变相强化、各项辩护权利无的放矢和辩方内部关系分化解体三项挑战。在缺席审判中实现有效辩护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于,针对程序的内在特点,为辩护律师积极行使各项权利提供充分的执业保障、创造完备的法律依据和建立必要的制度基础。通过这些举措,逐步促进律师在缺席审判中积极履责,强化律师在缺席审判全阶段的作用,最终形成以审判为中心的缺席审判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建立初始,颇具争议,不过制度完善也还具有较大的空间。笔者认为,在已确定的适用范围上,可以对缺席审判的适用范围做一定程度的变通,以更好地适应实践的需要。对于适用范围的调整,可以从与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衔接、数罪中缺席审判的处理、部分未成年人犯罪的纳入和严重疾病缺席审判的限制四个方面作考量。  相似文献   

16.
维新教育家康有为在审判旧教育重重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与中西兼的教育主张,体现了中国近代资产阶段的“素质教育”观,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7.
完善我国民事诉讼缺席审判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席审判旨在解决一方当事人缺席时的权利救济与程序保障问题。通过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缺席审判制度比较发现,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缺席审判制度存在诸多缺陷,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8.
两宋时期的刑事审判始终是人们津津乐道的重要话题,并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素材,成为宋代法制史研究无法回避的课题。《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研究》的出版充实和拓展了有关宋代刑事审判制度的研究内容,开辟了宋代刑事审判制度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20年代,云南因财力、人才的匮乏,依照本土特点,改造了北京政府制定的县司法公署相关规定,用最少的投入构建独立的司法审判机构,以迎接法权考察团的考察.1925年,云南共计建立了12个县司法公署,大幅度增加了专业司法审判机构的数量,拓宽了基层审判管辖的覆盖面.尽管县司法公署简略组织状态并没能完全实施现代的诉讼程序,但其作为未来开办审判厅的基础,还是极大地推动了云南司法审判制度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合议庭是我国最重要的审判组织,合议制是我国最重要的审判方式,合议制功能的发挥正是通过合议庭的运行来实现的,合议庭运行状况的好坏不仅影响着案件的审判质量,同时也影响着我国的审判制度建设.通过对现代化审判权运行规律的探寻,考察我国的审判实践,我国合议制的运行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需要对合议庭工作制度加以完善,合议制高效运行需要进行科学的机制设计,保障审判权的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