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2月13日,被誉为"当代毕昇"的王选先生在北京逝世.王选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  相似文献   

2.
2006年2月13日,被誉为"当代毕昇"的王选先生在北京逝世.王选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成就奖获得者.他的研究成果使印刷行业完成了"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被誉为"有市场眼光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3.
据北京大学新闻中心消息,王选院士生前秘书受王选夫人陈堃銶教授的委托,送来几份材料和几张照片。其中,王选院士写给他的侄女王侃夫妇的信读来感人至深,信中体现了一位长者对晚辈的关爱之情和殷切期望,对年轻人成长与成才很有教育和启发意义。现全文刊发,以飨读者并表达对王选先生的怀念。  相似文献   

4.
北京大学重奖王选院士 3月18日,北京大学召开科技奖励大会,对获得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王选院士给予500万元的奖励。 在奖励大会上,王选院士说,他的最大愿望是把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打入发达国家的市场。他衷心感谢多年来支持和帮助过自己的老师、同学和同事,并希望北京大学能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有团队精神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有“四大发明”,成就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特别是东汉蔡伦的造纸术和北宋毕的活字印刷术,使得文化传播得以真正在人类社会薪火相传。这两项发明,也让汗牛充栋和韦编三绝的竹木简成为绝响。往事越千年,北京大学的王选院士在上世纪后半叶又引发了我国的印刷革命。故当新华社2月13日发布王选院士逝世的消息时,全国学人均沉浸于惋惜和悲痛之中。70岁,正是科学家出成果和传帮带科学中坚力量的黄金时期,不想王选先生离我们而去。作为个体的人,王院士是离开了凡世尘间。但是他在科学上给予社会的贡献和人们的念想是永续的。只要有书,只要…  相似文献   

6.
涂元季 《教师博览》2003,(12):13-13
钱学森是世界知名科学家,但他对中国院士和外国院士这些荣誉称号却看得十分淡漠。上世纪70年代末,中美关系得  相似文献   

7.
怀念王选     
风轻轻地吹过,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春日里诉说着无尽的思忿。花儿年年会红,春天年年会来,可是王选老师却离开我们去了。王选是谁?他就是开创了汉字印刷的崭新时代,引发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的“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技术革命,被誉为“当代毕异”、“激光照排之父”的王选院士。  相似文献   

8.
“只要你读过书、看过报,你就要感谢他,就像你每天用到电灯要感谢爱迪生一样。”“您的名字,已经被‘印刷’进人民的心里。”……2006年2月13日,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选,因病逝世,享年70岁。2月19日,王选遗体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覆盖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王选遗体前肃立默哀,向这位让古老的汉字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辉的“当代毕昇”作最后的送别。人们感谢王选,悼念王选,报刊上、网络上,关于王选的报道、文章如雪片纷飞,不计其数。而作为一名科学家,又是为人师表的大学教授,王选是怎样看待自己的呢?王选的人生之路对今天的青少年有哪些启迪呢?本刊特别摘编了王选1998年10月在北大的讲座《我一生的六个重要抉择》,让我们的读者由此领略这个用一生诠释创新的人具有怎样的精神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王选不走     
2006年2月13日,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选同志因病逝世。噩耗传来似晴天霹雳,震惊了科技界、印刷界、新闻界,于是人们纷纷发表演讲、文章予以深切哀悼。其中,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在网上发表的悼念文章写得非常有特色,今天,让我们通过《王选不走》重新领略一下这位老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吧。  相似文献   

10.
在万千热情掌声和尊敬的目光中,他从国家主席江泽民手中接过2002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一等奖的奖杯和奖金,他就是研制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而引发我国印刷技术跨越性大革命的大科学家两院院士王选。  相似文献   

11.
例:阅读材料,分析说明。王选是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被誉为“当代毕?”。在他主持下,我国开创性地研制出了第四代激光汉字照排系统,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彻底改造了我国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技术,使中国报业出版技术和应用水平处于世界的前列,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王选在计算机应用研究和科学教育领域里的重大成就,赢得了祖国和人民的高度评价,他获得了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王选青年时期就立志成为一名为祖国、为人民贡献聪明才智的科学工作者。大学选择专业时,他根据…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院士制度施行以来,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院士队伍逐渐扩大,目前两院院士已经达到了千余名。院士作为科学家的最高荣誉,是国家给予在科学界有突出贡献科学家的最高奖励。然而,当院士逐渐成为众星捧月的对象时,当院士头衔成为有些科学家的终极追求时,科学技术的纯粹性会不会大打折扣?院士制度实施多年来有没有改进的必要?诸如此类的问题逐渐凸显,在今年两会上,农工党中央黄延楠委员的"关于我国院士制度改革的提案"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他,1980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是计算机领域最早两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之一,也是当时技术科学部最年轻的院士。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大型通用电子管计算机和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大型通用晶体管计算机系统结构设计负责人之一。专为两弹一星服务并被誉为“功勋计算机”的中国第一台每秒十万次以上的通用晶体管计算机系统结构设计负责人。中国第一台超大型向量机757的原理提出者和总体设计负责人。中国第一个管理程序总体设计负责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控制计算中心早期设计负责人之一。当记者满怀敬仰之情去拜访这位在我国计算机领域拥有如此多的第一的老人时,坐在宽敞的沙发中的他,中等身材,瘦弱而单薄,谦和而朴素,说话有条理,办事干脆利索。交谈中,往往被他的爽朗、平易近人和坦诚的性格所感染。他就是我国计算机科学家、中科院院士高庆狮。  相似文献   

14.
2006年2月13日,著名科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王选先生,在北京病逝,享年70岁。王选教授的重要贡献是发明了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使汉字印刷术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被誉为“当代毕升”。他的这一里程碑式的发明,不仅使书籍报刊印刷进入一个新时代,而且使古老的汉字焕发了青春,击碎了从新文化运动开始就笼罩在汉字头上长达80多年的“汉字不死,中国必亡”的“汉字落后论”。王选教授之功,功在当代,泽被后世,光照青史。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的发展演变,也折射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王选教授开创的激光照排系统,结束…  相似文献   

15.
《小读者》2003,(11)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选新当选的全国政协副主席,人称“当代毕升”的知识英雄、北京大学教授王选,经过20多年的刻苦钻研,发明了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使中国的印刷业又走在了世界印刷业的最前列。大量产品占领了海内外市场,为中国人争了光。他本人成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第三世界科学院的三院院士。王选于1937年2月5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市,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计算机数学专业。知识英雄王选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做学生干部,王选对此有两点感受:一是学习好不一定靠花很多时间。有些同学一有空就拼命做作业,这种疲劳轰炸的效果不一定好。学…  相似文献   

16.
资讯     
《中国科技奖励》2006,(3):78-79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选院士在京病逝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选2月13日11时许在北京病逝。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相似文献   

17.
杨巍  葳蔓  智飞 《职业技术》2006,(7):4-15
王选档案:王选同志1937年2月5日出生于上海,少年时代就读于上海南洋模范学校。1954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1958年毕业留校在无线电系任教,参与北大自行开发的中型计算机——红旗机的研制工作。1961年,他开始从事软、硬件相结合的研究,探索软件对未来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影响。1964年承担了国内较早的高级语言编译系统——DJS21机的AL-GOL60编译系统的研制。1975年投入到“汉字精密照排系统”项目的研究中。1981年,他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原理性样机华光I型。1985年至1993年,他又先后主持研制成功并推出了华光II型到方正93系统共五代产品,以及方正彩色出版系统。他历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所长、所长,文字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3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初春,一个令西安交大人自豪和振奋的消息从海外迅速传遍大江南北:中国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姚熹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是工程领域专家的最高专业荣誉之一。迄今为止,我国仅有茅以升、王淀佐、郑哲敏、宋健和徐匡迪等6位科学家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19.
2011年7月21日,著名科学家王大珩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在他名字前面,有一长串头衔:“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20.
两院院士王选是北大方正的开创者,他以敏锐的市场判断力致力于技术与市场结合,远大的学术抱负与追求产业进步结合,与方正集团的干部员工一道闯出了一条产学研一体化的成功道路。被誉为“当代的毕晱”、“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中国现代汉字印刷革命的奠基人”、“中国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先驱”。本文选自王选教授1998 年10 月在北大做的讲座《我一生中的八个重要抉择》,由于篇幅所限只选摘了其中的几个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