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李金涛 《大观周刊》2012,(11):276-276
一、消费社会 消费社会是指生产相对过剩,需要鼓励消费以便维持、拉动、刺激生产。在生产社会,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产品的物性特征、使用与使用价值;而在消费社会,人们则更多的关注商品的符号价值、文化精神特征与形象价值。在消费社会里,消费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主导动力和目标,价值与生产都具有了文化的含义。传统社会的生产只是艰难地满足生存的必需,而消费社会显然把生活和生产都定位在超出生存必需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张迪 《青年记者》2016,(20):8-9
消费主义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让·鲍德里亚认为,整个社会已经由“匮乏的生产社会”变为“丰盛的消费社会”,“无物不可以消费”.①商品价值的实现依赖于交换,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劳动产品过剩,鼓励和刺激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以及消费欲望对于产品生产者来说就显得至关重要.“今天的生产,已经不仅仅是产品的生产,而同时是消费欲望的生产和消费激情的生产,是消费者的生产.只有‘生产’出一批有消费欲望和激情的消费者,产品才能卖得出去,商品生产的目的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3.
当今时代,人们不仅消费商品,而且消费审美,即消费商品的符号价值,在此过程中消费社会意义,消费自我的身份认同,消费自己的欲望满足。其审美特性具有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的内涵,并且建构起文化的生产和消费一体化。因此,审美是在与消费的互动中体现其特性。本文试图通过电视广告的基本特点来阐释审美与消费的互动关系,认为广告的美被消费是商品被消费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女性身体符号的生产与消费成为现代人消费的一种动力和催化剂,在网络传播中,这种消费得到强化,它所携带的精神文化因素,强化抑或解构了现代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女性身体被物化为符号并被大众所消费,她们既是消费的主体,又是消费的客体,是流行文化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本文以定性研究的方法从符号学和大众流行文化角度对女性身体符号进行解读,揭示当代女性身体符号消费的内涵与逻辑.  相似文献   

5.
杨金海 《青年记者》2010,(16):46-47
尽管中国依然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迈进,但随着经济的腾飞和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中国社会已烙下了消费主义的印记。在消费社会里,“消费不是指个人的随意消费行为,是与社会价值体系及社会的控制功能相联系的一整套制度和道德”。全民的参与,使得消费在全社会蔓延。大众消费运动伴随着符号生产、日常体验,在消费社会中产生了一种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6.
《消费社会》的中心议题是人们为什么会消费?它从两个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一是对于物的分析,解释了什么是物与物的生产;二是人们消费物的原因。透过研究,它发现消费已经控制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费被异化了,社会成了消费社会和符号社会。它对于广告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深刻揭示了大众媒介与广告配合背后的无意识劝诱。  相似文献   

7.
宋代奠定了我国书籍雕版的出版方式及雕版书籍的基本范式,为我国此后的文化传播作出了伟大贡献。宋朝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主客户制的确立、租佃制的发展,以及封建城市经济、商品经济及手工业生产的发达,催生了整个社会巨大的物质消费需求与精神消费需求,而这种巨大的物质与精神消费需求反过来又极大地促进了宋朝的经济发展与商品生产。宋代书籍生产与消费的发展与繁荣正是基于这一宏观经济背景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安咏梅 《大观周刊》2012,(49):98-98,16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越来越追求效益和技术,作为商品的再生产过程来看,购和销是交换过程的两个侧面,是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是联系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这个环节是否灵活、畅通,直接影响着生产和消费过程得以运行的条件以及运行的速度,从而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速度,这就是每个企业研究购销渠道和策略的动机和归宿。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作用下的大众消费呈现多种消费模式,符号消费作为核心概念,越发对更多领域产生更广泛影响力。涉及信息符号传播领域的新闻生产受到的影响日益凸显——符号消费作用下的自媒体新闻生产呈现符号化传播趋势。文章试从符号消费视角管窥自媒体新闻生产的符号化肌理,探析符号消费对自媒体新闻生产的影响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尽管中国依然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迈进,但随着经济的腾飞和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中国社会已烙下了消费主义的印记.在消费社会里,"消费不是指个人的随意消费行为,是与社会价值体系及社会的控制功能相联系的一整套制度和道德".①全民的参与,使得消费在全社会蔓延.大众消费运动伴随着符号生产、日常体验,在消费社会中产生了一种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11.
新闻消费是信息经济学中信息消费的一个缩小的概念,指的是人们使用新闻产品或通过接受新闻产品满足一种精神需要的过程。我国新闻业的巨大变化,提出了这个研究新闻生产的新视角。长期新闻短缺是计划经济造成的,一旦转向市场经济,新闻业便获得了一种强大的经济推动力,很快使新闻生产与消费之间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平衡。仅这走出的第一步,就已经使人们意识到,在未来新闻业的发展中,新闻消费将不断把对新闻的需求再生产出来;新闻生产要有大发展,就必须有新的新闻消费需求。因而,新闻消费对新闻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如果从新闻消费看新闻生产,首先要承认新闻(包括新闻的载体报纸等等)是一种商品。1982—  相似文献   

12.
电视剧批评是一种具有多层次表现形态和多维度阐释视野的活动形式,"批评是一种行动",形象地说明了批评的实践动态过程。当前电视剧生产和消费的快节奏、大容量,与电视剧批评的贫弱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种出版物,是适应精神文化领域生产和消费的需要而逐步形成发展的一种社会分工,在这种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编辑主体起着中介和联结的作用。因此,无论从整体出版工作还是从出版物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的传播关系,还是就与其改造对象——社会文化环境来说,编辑都始终处于主体地位。编辑主体的行为直接关系到出版物的质量、声誉和效益。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深刻变革,人们对于社会信息的获取方式也发生重大转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崛起,信息传播方式从信息生产向信息消费转换,决定信息价值的不再是传播者的内容生产,而是受众对信息消费的诉求,使得互联网成为“正”“负”信息较量的主要阵地。  相似文献   

15.
媒介传播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过程"。既然要生产、流通和消费,那么,节目这一特殊的媒介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就必须考虑成本投入与最后收益,这就使得电视节目在制作时要树立成本意识。成本贯穿于电视节目始终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人  相似文献   

16.
刘倪霓 《青年记者》2014,(2):102-103
发展现状1.手机智能化趋势明显在消费社会中,为了满足消费主义影响下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智能型手机的普及率在逐渐升高。消费引导生产,并维持着生产,消费生产着流行文化,新的文化依赖着新型媒介并被大众吸收。①购买智能型手机的人增多,生产商会制造出拥有更多功能的手机,因此,如果智能型手机形成一种使用流行,其普及率也随之变多。中国行业网的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大陆智能型手  相似文献   

17.
身体总是处于特定时代下的社会关系中,难以超脱支配生产关系的生产方式。消费主义笼罩下的数字传播时代,媒介技术的发展以及资本对身体的深度开发与生产,使得身体成为一种商品符号并构成了生产和消费的新场域。当前网络媒介中所呈现出的身体作为一种超真实拟像,去面孔化和碎片化构成了其主要特征。而在身体符号的具体消费中,个体一方面以虚拟在场的身体凝视实现对他者的身体消费,构建自身的主体认同并获得替代性满足;另一方面个体同时也将身体符号的自我消费作为一种社交货币获取社会资本。与此同时,在资本主导的与媒介、大众共谋的审美与生产逻辑下,身体不仅在商业传播中作为生产要素成为注意力聚集与变现的重要载体,本身也构成被生产和开发的对象,成为资本新的生产分工。  相似文献   

18.
消费社会由生产主导转向消费主导,对不同人群的消费模式的分析是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所必要的,E世代作为受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冲击与影响的一代人,其消费模式与中国的其他人群有着显著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5,(15)
体育奇观是各种社会力量围绕体育明星或事件的符号生产与消费过程。本文以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李娜为例,通过个案研究及文本分析探讨当下体育奇观的生产与消费,从而揭示其传播机制。本文认为体育奇观的建构消费并非单向、线性支配,而是一个复杂的话语博弈过程。由媒体话语、粉丝意见及消费文化的汇聚与碰撞而形成的体育奇观在一定程度反映了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20.
新闻消费是一种特殊的消费形式。其特殊性主要的表现在:其一,新闻消费是一种讯息消费,是一种精神性的消费。社会提供新闻消费品以及消费者进行消费的过程中不能说不存在物质的消耗,但此过程首先是精神性的一项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