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社会心理学在不断的发展,并获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其对西方社会心理学的依赖较强,因此其在学科制度建设、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多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就中国社会心理学发展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出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主流的北美社会心理学在科学方法和研究视角迅速发展的同时,吸收欧洲社会心理学关注群体研究的特点,促进了社会心理学走向新的繁荣。当前中国社会心理学正处于既在学术阵营中边缘化又在社会实践中失语的尴尬境地。面对国际和国内的双重挑战,中国社会心理学应抓住亚洲社会心理学以本土及文化心理学为特色,向西方主流社会心理学突围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掘和培养自己的文化自觉,密切关注中国在急剧社会变迁过程中发生的重大社会心理现象和问题,以本土化推动国际化,在理论建构、学科与学术共同体建设、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实质性突破。最终能为中国社会发展服务的同时,也能为国际社会心理学发展做出自己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陆教育社会学二十年: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大陆教育社会学的重建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学术制度建设前的准备期、教育社会学制度成形期、教育社会学的初步繁荣期三个阶段,与学科制度建设同步,学科的理智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这一阶段,对中国传统教育社会学思想研究、中国教育教育社会学本土化研究和外国教育社会学介绍研究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4.
浅析现代大学制度的基层学术组织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层学术组织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心。根据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要求,基层学术组织应遵循教学与科研兼顾、学科分化与学科综合相统一、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协调以及资源配置责权对等的原则。为此,需要重构基层学术组织结构和创新组织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创建中国特色教育经济学学科体系的命题,论述了创建中国特色教育经济学学科体系的必要性和意义,分析了创建中国特色教育经济学学科体系的条件与可能,并从完善学术评价制度与学风建设上探讨了如何创建中国特色的教育经济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的问题是:在中国现代大学建立初期,自西方移植而后逐步建构起来的学科制度是如何重塑中国学术的。论文以学科制度这一中观层面的概念为理论视角,以北大早期的学术活动为中心,力求在历史的脉络中考察中国现代学术在大学体制内的形成,探讨学科制度作为一种现代性结构的规训力量对中国学术产生的结构化影响,并以此形成对20世纪初中国大学学术发展使命的初步认识。“1898———1927: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本文选择这样一段时空,试图将西方学科制度与中国知识传统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学术演变的诸多问题聚焦于此。论文从知识样式和职…  相似文献   

7.
交叉学科建设是适应新时代发展、推进新科技革命、建立高等教育强国的重大战略创举。但在现实过程中,囿于学科规训的影响,交叉学科建设在知识生产、学术组织、学科制度和学科体系等方面受到多重束缚与限制,导致交叉学科系统知识体系生成困难,学术共同体凝聚乏力,内外制度发展动力失衡和学科体系设置弹性不足,制约了交叉学科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更好地促进交叉学科发展,我国应打破学科知识生产的边界壁垒,消解学术组织的科层区隔,优化学科内外制度,创新学科管理机制,以消除交叉学科发展中的规训隐忧。  相似文献   

8.
我国研究型大学开展交叉学科研究的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研究型大学在学术评价制度、学科交流和专业设置等方面存在学科交叉研究障碍,应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相关经验,建立联合攻关体系、整合资源、提升完善运行机制、创设自由学术环境,加强学科交叉建设。  相似文献   

9.
社会心理学领域中的本土化研究已经成为一场学术自觉运动。然而,当前的"社会心理学"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明显滞后于这样的研究趋向,讲授西方社会心理学知识体系有余,而回应中国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不足。应倡导"回归中国人的生活世界"的教学理念,尝试展开本土研究式的"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维度进行反思,积极探索"社会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0.
中国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虽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尚缺乏较为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目前,中国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建设从单数到复数演变,中国成人教育学学术体系建设从单一到多元演进,中国成人教育学话语体系建设从历史与实践中生成。中国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在取得一定进展的同时,也存在以下四方面亟待突破的问题,即建设立场上进一步明晰目的、建设方式上进一步突出特色、建设形式上进一步聚焦实践、建设水平上进一步关注整体。基于以上问题,中国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应当遵循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等内在逻辑,坚持逻辑起点、遵循规律、把握大局、关注整体的方法论基础,并通过四方面具体路径展开建设:立基体系全局,进行中国成人教育学“三大体系”建设;把握学科规律,进行中国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建设;坚持实践本位,进行中国成人教育学学术体系建设;立足中国立场,进行中国成人教育学话语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1.
汪鸿 《甘肃高师学报》2012,17(6):125-127
中西人格心理学中存在着很多差异,如人格的基本内涵、人格的基本特质和人格的动力特质等等,其中差异的深层原因是两种异质文化的作用。在阐述了中国人格心理学现状、中西人格心理学中存在的差异、深层原因后,提出了中国人格心理学本土化的对策以及未来人格心理学的发展趋势,认为要进一步推进人格研究的中国化,就必须突破西化心理学的框架,到生话实践中去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有关人格心理学的问题,采用多取向多方法开展创造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汉字蕴涵着一定的社会心理,社会心理的变化也会反映在用字上。本文试举民族名、地名、称谓名、行为词等出现的改字现象,讨论了社会心理的变化对词语用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脏话,一种独特而普遍的社会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心理现象,它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的不同心理特征。说脏话的积极作用在于宣泄情绪、促进群体认同、折射心理状态,但不利于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脏话现象有中西、城乡、区域、性别差异,出于心理学本土化的思考,需要从心理学,特别是文化心理学的角度对脏话现象进行心理学的系统研究,为本土心理学学科建设和社会的和谐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4.
社会心理学从正式诞生至今已经有百余年历史,其在当代中国的恢复、重建也即将走过30年历程,在此期间当代中国社会心理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诸多的不足,当前中国的社会心理学者正面临着发展方向与路径的困扰。走向实践与应用、走向多元整合、走向知识创新是通过批判当代中国社会心理学现状而提出的基本要求,其有助于建设本土的社会心理学。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中国文化心理学进行界定,认为中国文化心理学是以中国文化为背景,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来研究中国人心理与行为规律的一门学科;在当前形势下研究中国文化心理学具有四点重要意义,必须应用"一导多元"的方法系统来研究中国文化心理学。  相似文献   

16.
当前艺心理学走出困境的出路就是采用三位一体的研究模式,而中国古典艺心理学应是这个新模式的灵魂所在,对中国古典艺心理学进行深入研究就成了我们目前探寻出路的关键。中国古典艺心理学的具体研究也是遵循着三位一体研究模式--以马克思主义艺观统摄西方艺心理学众多理论,从中国古典艺心理学中吸取养分,寻求补充,这样才能使困境中的艺心理不获得深入、持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抗战时期沦陷区人民的社会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传统的延续和现实政治环境的影响力变更了抗战时期沦陷区人民的社会心理。沦陷区人民的社会心理主要表现为不畏强暴的斗争性,被迫统治的奴性,麻木不仁的惰性。这既有别于非沦陷区,同时,两者又是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的传承,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共通性。沦陷区人民的这种社会心理,呈现出很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只有恢复民族自信的中华民族才是不可战胜的。  相似文献   

18.
病态社会心理,是指由社会病态文化所引起的不正常的心理活动,在现阶段主要有浮躁心理、冷漠心理、仇富心理、功利心理、逆反心理等。病态社会心理会导致人民内部矛盾激化、社会凝聚力降低,从而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社会应采取建立健全有效的心理疏导社会机制等措施控制病态社会心理的蔓延及影响,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梁漱溟在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上 ,以形而上学的方法 ,由人生探求人心 ,涉及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心理的实质及人类心理的基本特征等心理学的基础理论问题。他使扬弃了哲学的心理研究 ,重新从哲学的角度思考人类心理问题 ,是对我国心理学发展阶段的重要补阙 ,并在研究对象及方法论上给心理学研究以重要启示 ,闪耀着心理学的哲学之光 ,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哲学心理学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中国知网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遴选出56篇(2002年1月-2014年1月)心理学质性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表明:心理学质性研究文献较少;相比单独使用质性研究方法的文献,综合应用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方法的文献较少;除访谈法外,使用其他数据收集方法的文献较少;心理学质性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心理学质性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于大学生和特殊人群(如灾后应激群体、丧亲个体等);心理学质性研究文献数量在各年份间变化起伏较小,发展缓慢;心理学质性研究作者相对广泛,未形成核心作者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