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应该说各学校在开展教案的“规范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促进了教案的“工整”、“统一”、“实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对如何鼓励教师充分张扬个性,创新教案却做得不够。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多注意形式的统一而忽略了内容的个性化;二是教师个体缺乏探索个性化教案的主动性。教案非要一个“模式”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单从形式上来讲,的确没有错误。学校以评比的方式对教师的教案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应该肯定。但在形式上不应过分“格式化”,退一步讲,有个格式也可以,但绝对不能过于细化,否则所有的教案从形式…  相似文献   

2.
制作电子教案是救师日常教学工作之一。典型教案大都有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分析、教学过程等固定标题和相关样式。“模板”和“样式”可实现教案的规范化,从而使同一学校、教研组或教师的同类文档具有相同风格,提高工作效率,而“格式”等功能可使教师根据实际需求实现教案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3.
时下。不少学校的推广教师备课“学案”制,所谓学案。简言之,就是教师从指导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设计的一份师生共同拥有的“课堂学习节目表”,它侧重于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说,学案的使用,对于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具有积极的作用,由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反映出了教师课堂教学由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意识的转变。这种方式完全可以值得借鉴和采用。但是,目前对于“学案”教学出现了几种不良现象,一种现象是将学案简单化,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提纲和作练习的工具。二是一个备课组的不同教师用的是统一的“学案”。三是“学案”完全代替了教案,有许多教师在备课时不再写教案,而以针对学生制定的“学案”作“教案”使用。更为严重的是不少学校的教师同时表现为以上三种现象:学案简单化、备课组统一、学案代替了教案。笔者认为:学案取代教案的做法十分不妥。  相似文献   

4.
邝金山 《师道》2012,(10):19-19
教育新理念下,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呼声日渐高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极力提倡教学目标的多样化与层次性,使学生成长为“他自己”。其实,在关注“学”的个性化时,更应注重“教”的个性化,才能教学相长。 目前很多学校喜欢以整体的要求来规划教师教学活动,规划教师的职业生涯。比如规定时间同读一本书、按统一的进度上同样模式的课等。课堂教学中,要用集体备课后形成的统一教案,有的细化到了10分钟的教学内容。而在目前掀起的仿“名校”学“名师”风潮中,一些学校盲目模仿“名校”的办学模式,教师也乐于照搬“名师课堂”。  相似文献   

5.
所谓‘教案”就是指教师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编写的供教学用的具体方案。教案本身服务于教学,应是教师创造思维的蓝本,现如今却被人为地异化了。有些地方和学校严格要求写教案,细致到一个手势,出示一块小黑板都要出现在教师的教案中。听课时会发现有的教师忘了教案,对着学生一脸的茫然,急促地翻看“救命草”;有的教师为了沿着既定的教案,死拉活拽的将学生牵放到套路中来;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质疑置之不理或只作为一个形式出现而已。此时的教案已扭曲为束缚教学创造性生存的条条框框,教师和学生只是在其中生产出来的“标准样件”,无甚个性化可言。  相似文献   

6.
“校本同课异构”的一般情形是教师在学科教研组(年级组)的统一组织下,或是通过使用教材和教师间的集体讨论,或是由个别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主讲,在统一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之下,形成确定“公用教案”的内容与框架.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公用教案”上独立进行二次备课,“圈、点、钩、画”,体现任课教师对教材的再理解、再处理及教学智慧,形成“个性化教案”.  相似文献   

7.
时下。不少学校的推广教师备课“学案”制,所谓学案。简言之,就是教师从指导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设计的一份师生共同拥有的“课堂学习节目表”,它侧重于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说,学案的使用,对于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具有积极的作用,由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反映出了教师课堂教学由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意识的转变。这种方式完全可以值得借鉴和采用。但是,目前对于“学案”教学出现了几种不良现象,一种现象是将学案简单化,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提纲和作练习的工具。二是一个备课组的不同教师用的是统一的“学案”。三是“学案”完全代替了教案,有许多教师在备课时不再写教案,而以针对学生制定的“学案”作“教案”使用。更为严重的是不少学校的教师同时表现为以上三种现象:学案简单化、备课组统一、学案代替了教案。笔认为:学案取代教案的做法十分不妥。[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一、本末倒置式 在个别农村中小学学校,有些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没有充分认识到备课的重要性,不重视备课工作,甚至认为备课是一种负担,是为了应付领导检查而不得不做的一种工作。于是先拿着课本去上课,上完课之后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这些“文字”的抄写,把教案集上的东西原原本本地或偷工减料地“搬”到学校统一发放的教案簿上,  相似文献   

9.
备课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抓好备课是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此,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检查以及对教师的评价中,查备课笔记或教案就成了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和指标。目前,在一些学校、一部分教师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案与教学“两张皮”的现象,即教案并不是教师教学思想、课堂教学过程的真实反映,相当一部分教师做教案,是为了应付检查,是“不得不做”,教案为教学服务的宗旨远没有落到实处。教案与教学“两张皮”的原因是什么?教案到底应该怎样做?为了发挥好教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我们特别邀请了几位在一线工作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者,请他们谈谈对此问题的做法和看法,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备课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抓好备课是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此,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检查以及对教师的评价中,查备课笔记或教案就成了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和指标。目前,在一些学校、一部分教师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案与教学“两张皮”的现象,即教案并不是教师教学思想、课堂教学过程的真实反映,相当一部分教师做教案,是为了应付检查,是“不得不做”,教案为教学服务的宗旨远没有落到实处。教案与教学“两张皮”的原因是什么?教案到底应该怎样做?为了发挥好教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我们特别邀请了几位在一线工作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者,请他们谈谈对此问题的做法和看法,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1.
备课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抓好备课是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此,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检查以及对教师的评价中,查备课笔记或教案就成了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和指标。目前,在一些学校、一部分教师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案与教学“两张皮”的现象,即教案并不是教师教学思想、课堂教学过程的真实反映,相当一部分教师做教案,是为了应付检查,是“不得不做”,教案为教学服务的宗旨远没有落到实处。教案与教学“两张皮”的原因是什么?教案到底应该怎样做?为了发挥好教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我们特别邀请了几位在一线工作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者,请他们谈谈对此问题的做法和看法,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我的备课观     
备课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抓好备课是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此,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检查以及对教师的评价中,查备课笔记或教案就成了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和指标。目前,在一些学校、一部分教师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案与教学“两张皮”的现象,即教案并不是教师教学思想、课堂教学过程的真实反映,相当一部分教师做教案,是为了应付检查,是“不得不做”,教案为教学服务的宗旨远没有落到实处。教案与教学“两张皮”的原因是什么?教案到底应该怎样做?为了发挥好教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我们特别邀请了几位在一线工作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者,请他们谈谈对此问题的做法和看法,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备课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抓好备课是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此,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检查以及对教师的评价中,查备课笔记或教案就成了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和指标。目前,在一些学校、一部分教师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案与教学“两张皮”的现象,即教案并不是教师教学思想、课堂教学过程的真实反映,相当一部分教师做教案,是为了应付检查,是“不得不做”,教案为教学服务的宗旨远没有落到实处。教案与教学“两张皮”的原因是什么?教案到底应该怎样做?为了发挥好教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我们特别邀请了几位在一线工作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者,请他们谈谈对此问题的做法和看法,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
备课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抓好备课是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此,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检查以及对教师的评价中,查备课笔记或教案就成了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和指标。目前,在一些学校、一部分教师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案与教学“两张皮”的现象,即教案并不是教师教学思想、课堂教学过程的真实反映,相当一部分教师做教案,是为了应付检查,是“不得不做”,教案为教学服务的宗旨远没有落到实处。教案与教学“两张皮”的原因是什么?教案到底应该怎样做?为了发挥好教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我们特别邀请了几位在一线工作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者,请他们谈谈对此问题的做法和看法,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5.
准备教案是一种教学常规,但是过度要求教案“规范化”却是教学管理的大忌。它严重束缚了教师个性化的发展,扼杀了教师的创新能力,从而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实行多元化的管理方法和评价标准,采用“柔性”管理,是当前教案管理改革最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集体备课是基层学校教研常用的一种方式:同一学科的教师集中在一起,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研究教法攻克难关,大家彼此启迪,互相借鉴,共同提高。但集体备课形成集体意见、撰写统一教案的现象颇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有些学校集体备课前指定一名教师准备,集体备课时作中心发言人,讲述教学思路,其余教师或做一个“忠实”的听众缄口不言,或随声附和几句以示参与,然后由中心发言人执笔写成统一教案,发给大家照“案”宣课。有些学校青年教师较多,集体备课时,往往由有经验的老教师唱独角戏,青年教师噤若寒蝉,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改造备课     
一、问题表现1.备课要求陈旧机械不少学校仍在沿袭半个世纪前的前苏联“五环节”教学模式来设计教案和教学,关注点集中在“知识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步骤、板书设计”等项目上,课型多是“传授———接受”式,教学过程单一刻板,缺乏活力,很少见到研究性、开放性、合作性等新课型。2.备课过程照搬照抄有的教师为应付学校的检查做低效或无效的备课,使教案成为“速成之作、应景之作”。有的抄袭参考教案,有的照搬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的教案,缺乏自己独特的理解和灵魂,教案成了《教师备课手册》、《教学参考书》的翻版。3.备课内容…  相似文献   

18.
教育界沸沸扬扬的“教案官司”长达两年,历经上诉、发回重审、再上诉、二审审理的艰难历程,最后尘埃落定,重庆市南岸区四公里小学语文教师高丽娅要求学校退还其教案的诉讼请求被驳回。许多学校及其管理人员因此以“教案官司”为由,认为教案所有权及其著作权均属于学校,并强行要求教师上缴教案。作为法律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澄清本案引起的法律误解。  相似文献   

19.
课改背景下的备课本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它是指教师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把自我的兴趣、爱好、生活体验及人生经历浸润其中而对文本进行独特的处理,从而赋予文本灵性,实现教师自身的人生价值。但现实中的备课已经“面目全非”。教师们也变成了语言文字的搬运工:从教学参考资料“搬”到教案本,从老教师那里“搬”到青年教师这里;从去年,甚至是前年的教案再“搬”到今年,日复一日。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份调查,在20所不同的学校对某一相同年级教师的备课笔记进行了调研,结果让人瞠目结舌,这些备课笔记惊人地相似!于是,很多人在质问,我们的备课怎么…  相似文献   

20.
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有的学校要求集体备课做到统一目的、统一教案、统一作业、统一教具等,完全是对集体备课的误解和机械操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集体备课反倒从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手脚。一“、集体备课”的几种误区1.强调“共性”,忽视“个性”备课是展现教师教学艺术的序幕。集体备课是在充分酝酿、日趋完善的集体智慧的基础上,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人潜能,在“二次”备课中显现教师个人教学魅力的活动。因此,不能让集体备课替代教师个人备课,更不能机械地套用集体备课所形成的母案。预设教学方案需每位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以适应本班学生,从而更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如果教师不加修改,生硬照搬集体备课所形成的教学预案,久而久之,不仅不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还会步入另一种教学极端——思维抄袭,最终失去自我。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应该鼓励教师写个性化教案。每个执教者根据自身的教学风格、本班学生的情况以及集体讨论时的感悟,对已形成的教案做必要的修改,然后施教。在组内集体交流后,提倡进行块状设计,预设环节与轮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