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老师过多地引导学生进行人文感悟,淡化甚至忽视了语文感悟,把语文课上成了思品课;有的老师重“闹”轻“静”,为了追求课堂的精彩,显示自己独特的教学“风采”,把课堂当作表演的舞台,结果,“闹”过之后学生却无所收获。  相似文献   

2.
曹勇兵 《数学教学研究》2007,(1):F0002-F0002,3,4
我国数学教育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上教师注重“灌输式讲授,轻探究式教学”;重有限知识的“学会”,轻无限知识的“会学”,教师仍然通过大量练习来让学生学习数学是我国数学教学的基本特征,这显然是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强化储存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也就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受专业艺术教育影响颇深,一直存在“重技轻乐”的倾向。在教学内容上,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艺术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重视专业学科教学的规律,而忽视中小学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及审美认知规律。有的老师,自诩科班出身,懂的是真正的好音乐,而对流行音乐嗤之以鼻,听到学生唱流行歌曲不是冷嘲热讽,  相似文献   

4.
对现代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四重四轻四割裂”。“四重四轻”:重教学设计,轻课堂驾御;重少数思维活跃学生,轻全体学生;重认知性课堂目标实现,轻思维训练和思维品质培养;重应试能力培养。轻全面素质培养。“四割裂”:割裂教学手段与教学目标的关系;割裂主体与主导的;割裂教师情感与学生情感的统一关系;割裂传统教学合理因素与现代化课堂教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往往只关注数学知识的有效传递,忽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各种能力和个性的发展,人为地割裂了学习知识与发展个性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评价过分强调“精讲多练”,产生了重结论轻过程、重讲解轻学习、重课内轻课外、重“学会”轻“会学”的现象。课堂教学中的这些短期的功利主义行为。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重知识传授.轻独立理解;重教师自身活动,轻学生自主发现;重单向灌输,轻双边交流;重题海战术,轻讨论思考。这样的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往往学习素然寡味.没有一点浪漫情调。因此,在当今课改形势下,教师应在设计课堂结构、组织课堂教学、进行课堂评价时。着力构建学生主体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和普及,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数学课堂中得到广泛的运用,优化了教学过程,极大地促进了数学学科教学水平的提高。然而,过分依赖现代教育技术也给教学带来了新的隐患,比如:教学过程重理性知识的传播,轻情感经验的积累;重理智控制,轻情感沟通;重教师主导,轻学生主体;重科学程序,轻灵活变通。这种过分强调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作用,崇尚工具理性,追求规范化、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势必导致忽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这样教学的后果必将使学生成为缺乏情感、缺乏意志、没有创新能力的“现代机器人”。基于对以上分析…  相似文献   

8.
我国数学教育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上教师“重灌输式讲授,轻探究式教学”;重有限知识的“学会”.轻无限知识的“会学”:教师习惯通过大量练习来让学生学习数学,这显然是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强化储存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也就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在“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认为新的课堂教学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9.
6 莫小看“一标两点” ,反映教学观听课、评课、看教案 ,首先要抓“一标两点” .我们不赞成上课伊始向学生“展标” ,并不是不要明确教学目标 .但通常在教案、课堂上看到、听到的 ,一般只是“懂什么、会什么”的知识、技能目标 ,有的稍带提及能力、思想、知识和技能 ,自然也是教学中不能忽视的东西 ,但仔细想来 ,这大体上仍不过是就数学、教数学 ,自扫数学“门前雪” ,而忽视了学生一般科学素养和社会文化修养的增进和提高 .而对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选设 ,则又往往反映出重知识轻思维 ,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 .这使我不能不结合具体课例反复强…  相似文献   

10.
积极探索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目前应试教育对中学化学教育的影响很大,教师常常通过大量的练习来让学生学化学,课堂上教师重灌输式讲授,轻探究式教学;重有限知识的“学会”,轻无限知识的“会学”,这是现在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特征。这显然是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强化储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关注入的生存状态.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正在成为时代的呼唤。那种重教法、轻学法:重书本、轻实践;重讲解、轻参与;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的传统教学日益显现出其弊端,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我们物理课堂的切入点在哪里呢?我认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想做到这一点,必须先要激活课堂,只有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师生才会全身心投入,学生才会成为真正的主体,能力才会得到充分发展,要激活课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相似文献   

12.
卢剑辉 《时代教育》2007,(9Z):83-83
物理新课程与老教材相比,更为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这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即在实验教学上。过去,初中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解、轻实验”,“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方法”的错误倾向。很多教师只注意了“教”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未能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其结果就是出现大量学生“手脑倒置”,“高分低能”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现代会计人才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为此高校在会计教育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会计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教轻学;片面强调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  相似文献   

14.
开展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正逐渐进入课堂,使教学质量有很大提高。然而实践中发现,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区,如:忽视教育思想;忽视传统的教学手段;不分情况的滥用多媒体;忽视多媒体是学生学习的帮手;易出现“多媒体轰炸”;电脑为中心,一键定乾坤;重视虚拟实验,忽视真实实验;课件中重形式轻内容。将这些误区及应对策略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前的音乐欣赏课,学生往往不感兴趣,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这就需要我们探索出一种新模式用于教学。①激发学生学习欣赏音乐的兴趣;②让学生抓住音乐作品的主题;③让审美教育贯穿音乐课堂的始终;④在欣赏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创新能力;⑤课堂上尽可能使用直观教具。  相似文献   

16.
潘文昭 《江苏教育》2005,(3B):35-36
“轻讲解、重体验;轻语法、重交际;轻结果、重过程”,以“任务型”活动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在小学基础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轻语法、重语言,语法融会在语言交际之中”,让学生在任务活动中潜移默化地习得语法知识.而不是教师刻板地讲解抽象的理论和做无数机械的练习题。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长期以来是语教学中的弱点,多数语教师则认为“读”是为“写”服务的,教读的目的是为了会“写”,“读书破万卷”为的是“下笔如有神”;老师教语,最卖力的也是讲写作方法,以便学生模仿、学习。完全忽视了教读的自身规律,没有训练目的,没有训练内容和方法。重“训”轻“读”;重“写”轻“读”,目前,这种现象在学校中普遍存在。叶圣陶老先生早就指出:  相似文献   

18.
音乐,作为人类特有的精神食粮,能使人在精神上产生愉悦和美感,音乐课应该成为各门课程中最快乐、最轻松、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可是为什么在音乐课堂上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呢:有的学生常常提不起精神,甚至在课堂上打起了瞌睡;有的学生常常会心不在焉,独自发呆;有的学生一到课堂上,便正襟危坐,面露严肃之色,甚至心惊胆战……这些学生都没有轻松、快乐地参与到  相似文献   

19.
郑海标 《江西教育》2001,(11):32-33
一般来说,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恰当与否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与教学的质量,作用十分重大。一、课堂提问的错误表现与危害传统的课堂提问的极端表现可以归纳为如下四“重”四“轻”。即重“教法”轻“学法”,重“优秀”轻“后进”,重“知识”轻“思维”,重“结果”轻“推导”。准确点讲,前两种错误表现与危害较明显,而且各科教学都会犯这样的毛病;后两种错误表现与危害主要存在语文教学中,而且较隐蔽,害人不浅,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上述做法,严重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限制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高校“两课”教学成绩斐然,但亦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教学内容上重政治形势教育轻基础理论教育;教学方法上重灌输轻引导、教学过程中重理论教育轻实践体认等。相应地,进行教学改革应着眼于以下三个方面:调整、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并重;大力弘扬“两课”理论教学中的实践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