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陈梅 《甘肃教育》2005,(3):60-61
国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根据音乐教育的性质、目标和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将音乐课程内容整合为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四个领域:①感受与鉴赏;②表现;③创造;④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课程标准》还明确表述了“提倡学科综合”的基本理念。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育的几个领域之间的综合,即把音乐的感受、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以及音乐教育的各个方面内容充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音乐与其他姊妹艺术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把音乐教材的内容分为四个教学领域,即音乐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化。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新课程标准对音乐教材进行了整合,其育人目标强调审美素养。提倡尝试音乐创作,要求了解音乐艺术。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把音乐教学分为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舞蹈教学则是表现与创造的最好体现之一,也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为一线音乐教师提高舞蹈教学技能也成了我们必修的业务素养。然而,身为农村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遇到的难题也不少,怎么解决,如何做好?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本人总结了几点个人经验,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提出的综合性教学活动,并不是指简单的将唱歌、欣赏、器乐等内容进行删减,也不是搞一个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的大拼盘,而是以音乐教学为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相互联系的有机融合。一、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小综合”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到,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彼此强化的整体。在教学时,教师应全面掌握教材所涉及的上述各领域的内容要求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创造性地、灵活地使用和处理教材,对教材内容可进行补充或重…  相似文献   

5.
音乐源于生活、表现生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师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使学生逐步获得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等方面的艺术能力和素养,让音乐课堂教学绽出绚丽的“风彩”。  相似文献   

6.
音乐源于生活,表现生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师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以此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逐步获得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等方面的艺术能力和素养.让音乐课堂教学绽放绚丽的“风彩”。  相似文献   

7.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领域,它有助于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文化的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因此,音乐课堂教学应提倡多元文化渗透教学。  相似文献   

8.
赵婷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23(4):106-106,108
音乐鉴赏是高中一门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必修课程,它包含了音乐教学内容的四大领域,即"感受与鉴赏领域"、"表现领域"、"创造领域"和"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其中"感受与鉴赏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如何让"感受与鉴赏领域"的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音乐教师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就此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它有助于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这个领域包括了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等各方面,其特点是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参与性强.音乐教学不仅是音乐的学习,同时也是文化的学习,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相关文化的渗透,成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正《音乐课程标准》将音乐教学的内容分成了四个领域,即感受与鉴赏、表现、创作、音乐与相关文化,其中"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在以往的音乐教学内容中是没有明确提出的,可以说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成果,这也表明,通过学科综合加强音乐教学的文化意蕴,本身就是音乐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  相似文献   

11.
易铭 《文教资料》2010,(15):90-92
广东乡土音乐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不仅有利于加强对学生进行民族情感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根据课本的相关课时.在音乐学习的四个领域.即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中,有针对性地展开音乐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内容包括感受、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其中的表现就包括演唱。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欣赏、游戏活动、器乐演奏、音乐相关文化对于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创造力及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情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欣赏、器乐演奏、音乐相关文化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不仅将器乐与演唱等并列,作为表现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在感受与鉴赏、创造等领域都渗透了表演教学因素。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音乐欣赏与器乐演奏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儿童们充满着喜悦的心情,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定能将这种可能性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以审美为核心”,提出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学科综合”等新的教育理念,规定了音乐教学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相关的音乐文化,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  相似文献   

15.
潘静 《文教资料》2007,(8):142-143
“新音乐课程标准”设定了音乐学习的四个领域:音乐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学习领域的设定,实际上就是对课程知识总体范围的构想和设定。总体上说,“新课标”的内容方案,明确而具体,前后贯通,并且在编写建议中提出了相关原则和指导性意见。笔者关注“新课标”,并在具体的一线工作和思考中,体察到一些具体和局部性的问题,就此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梁建贞 《广西教育》2004,(7B):75-76
师范声乐教学是以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师资为主要目标的,也就是说,学生不但要通过学习声乐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能够演唱和处理一般歌曲,而且必须具备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和指导课外活动的能力。由于中小学音乐课的基本性质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因此,师范声乐教学要强化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涉及到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四大领域,知识技能面广,综合性强:下面从两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初中音乐教育的教学领域分为感受、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中小学音乐课堂上不再是以往沉闷的教唱教学,更强调的是感受鉴赏与相关文化的渗透,于是音乐老师们都纷纷把秤杆往后者倾斜,却忽略了传统教学中的歌曲学唱,在公开课观摩当中很少能看到把一节学唱课作为主要内容的,而是把亮点都  相似文献   

18.
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是音乐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两个重要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概念,只有通过良好的艺术实践,学生在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体验音乐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去表现和创造音乐.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音乐教学中的实践和创造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努力创造良好的音乐教育氛围,为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而努力.  相似文献   

19.
音乐学科是在横跨多学科的基础上发展和形成的,是一门具有独立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边缘学科。以审美教育为主旨的基础音乐教育,之所以“提倡学科综合”的理念,根本要义在于“综合”有益于人格的片面化向人格的完整化和谐发展,有益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一、音乐教学不同领域间的综合《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音乐课程标准》)中把音乐学习领域分为“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每个领域又有很多特定的内…  相似文献   

20.
音乐和舞蹈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差异又有着许多相通之处,两者均使得它们之间的相互融合成为必要和可能。在音乐教育中实施乐舞融合教学,这是遵循艺术自身规律的必然选择。在音乐课中将音乐与舞蹈进行融合教学,它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尽可能的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