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青年科学》杂志的“创新与创造”栏目正式创办于2001年2月。时过3年多,如今它已成为《青年科学》杂志的优秀栏目之一,在全国青少年读者中,特别是在中学校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至2004年6月止.本栏已收到“金点子”稿件——创新发明设计方案400多个.读者来信1000多封,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
《北京青年报·青年周末》的“口述实录”版,从一个只能容纳1200字的小栏目演变成为今天的一个很受读者关注的版面,经历了两年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有幸作为编辑与栏目一起成长,并且,通过这个从栏目到版面的培养和建设的过程,我在业务上也开始逐渐成熟。回顾这个过程,对于我个人来说.也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总结。一、创办“口过实录”栏目最初的缘起《北京青年报·青年周末》第10版“人在旅途”开办“D述实录”栏目是在1997年的5月底。当时主持这个版面的编辑是我的同事陈国华,我在“前沿新知”版作编辑、记者。在1996年7月1…  相似文献   

3.
徐文耀 《军事记者》2006,(12):41-42
《共产党员心语》是解放军报《生活与修养》专刊上的一个小栏目。2005年3月,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的宣传过程中,理论部李卫星副主任提出开办这个栏目的设想,并交给我来具体策划。这个栏目自开办以来,至今已刊发40余期,多次受到报社领导的表扬,也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还受到中宣部的表扬。这样一个小栏目,产生的反响却出乎我们的预料,总结和思考这个栏目的创办经历,它给我的启示是:思想理论宣传也可以生动活泼,宣传中多一些读者意识,就能赢得更多的读者。启示之一:读者是最挑剔的“上帝”,要让读者乐于接受你的宣传,就要多一些“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杂志创刊在一九三○年,那时我是个初中三年级学生。我对《中学生》的印象很深。它创刊时,我就是它的读者。五十多年前它的创刊号封面,我还记得。我很早就在《中学生》上投稿。那时《中学生》上有《读者之页》的栏目,我在那个栏目里投过稿,写的什么题目,用的什么名字,记不起来了。《中学生》是我的老师。我从《中学生》上学到了不少东西,有文化的知识,又有生活的  相似文献   

5.
我是《新闻知识》的老读者,多年来受益很多。前几年退休后,厂宣传部仍然给我赠订一份。退休后时间多了,在这本刊物的指导下,我写稿也多了,不时被刊用,去年我就有40多篇稿子被省内数家报纸刊用。真是其乐无穷。这本刊物不仅我爱读,连我那三个学文科的孩子也爱翻看,对其中几个栏目还相当喜欢。这份杂志为什么能吸引人,凭我多年的阅读感受.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栏目多、信』息量大。比如杂志开辟的;“新闻写作研究”、“得奖新闻采写谈”、‘“业务讲座”、“新闻纵横”、“通讯员之友”等等栏目,让读者能获得多方面的知…  相似文献   

6.
邝彩琴 《今传媒》2003,(3):60-61
在《当代青年》杂志社从事编辑工作多年,创办的栏目不少,其中最受欢迎的当数“两代人之间”栏目。据不完全统计,此栏目从1997年11期创办至今,共刊出56期,53期被读者评为受欢迎的栏目,受欢迎的比例达到95%,70多篇文章被评为受欢迎的文章,10篇文章被外刊转载。其中《父亲  相似文献   

7.
《新闻前哨》2009,(5):6-6
据新京报:美国《时代》周刊近日想出奇招,创办为读者量身定制的“自助”杂志。读者能选择喜欢的栏目,“组装”出一本自己感兴趣的杂志。  相似文献   

8.
王瑶 《当代传播》2001,(1):61-63
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报业进入繁荣阶段。各家报纸在栏目策划、选题构思上各显创新之长。在群芳争妍的报业百花园中,《北京青年报》的“口述实录”一枝独秀,耐人寻味。 “口述实录”从1997年5月底创办,逢周五出版,是《北京青年报·青年周末》的一道特色菜,是其“情感”版面的一种探索性的报道方式。创办初始仅为一个千字小栏目。从小栏目成长为今天的大版面,其成长轨迹至少表明这样一个事实:“口述实录”的报道方式受到了读者的认可、编者的重视,且生命力旺盛,已为多家报纸所采用,成为一种颇受欢迎的写作体裁。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9.
《图书情报工作》2004,48(8):47-47
《图书馆杂志》是我国图书馆学的核心刊物之一。2005年《图书馆杂志》将一如既往地保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传统,维持刊物基本栏目的相对稳定,并将增加一个印张,正式开设“刊中刊——上图讲座”栏目(该栏目于2004年第7期试办),为此,刊物的定价也相应作了调整,欢迎读者对我们的变革提出宝贵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瑶 《新闻采编》2000,(6):46-47,12
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报业进入繁荣阶段。各家报纸在栏目策划、选题构思上极尽创造之能事,新选题、妙主意层出不穷。在群芳争妍的报业百花园中,《北京青年报》的“口述实录”一枝独秀,耐人寻味。 “口述实录”从1997年5月底创办,逢周五出版,是《北京青年报 青年周末》的一道特色菜,是其“情感”版面的报道方式,创办初始仅为一个千字小栏目。从小栏目成长为今天的大版面,其成长轨迹至少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口述实录”的报道方式受到了读者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杂志,1930年1月由夏丏尊先生创办于上海,1931年夏先生把叶圣陶请来主持编辑工作,从此由叶圣陶先生主编刊物,一直到解放前夕.在长达近20年的岁月里,该刊一直坚持以先进的思想内容、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中学生及其他青年读者,对那个时期的广大青年读者产生过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的编辑生涯是从《中学生》杂志开始的。抗战胜利后,我刚进杂志社,主持编辑工作的傅彬然先生就谆谆教导我说:“要时时刻刻想到读者,想到杂志是办给中学生看的,发表的文章要符合中学生的水平和实际需要。”三句话讲的都是读者对象。我当时以为这是不成问题的。因为早在三十年代初期上中学时,我就爱看《中学生》杂志,自信对中学生读者还是有所了解的。经过一段实践之后,才逐渐体会傅先生这几句话中的深意。任何一个杂志都有自己的读者对象。杂  相似文献   

13.
《青年文摘》是中国青年出版社推出的拳头产品之一,多年来发行量始终在百万册以上,1985年在《北京晚报》发起的“最佳杂志大家评”活动中,被评为15种最佳杂志之一。1994年初,中央电视台在“青少年影视文化兴趣调查”活动中,评出“最受青少年欢迎的10家杂志”,《青年文摘》也榜上有名。十多年来我们坚持教化育人、培养根基的宗旨,较好地处理了主旋律强调共性与多样化要求个性这二者的联系和矛盾。杂志的作用是什么?美国《独立周  相似文献   

14.
周奇 《出版史料》2006,(4):61-65,66-70
1981年10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党组交给我一项任务:主持创办《青年文摘》杂志。到1985年11月调离中国青年出版社,我主编《青年文摘》杂志整整四年。这四年,是我在“中青”三十年编辑生涯中最有意义的四年。“中青”决定创办《青年文摘》,还是1980年的事。那年夏天,时任副总编辑的阙道隆率组到天津调查研究,在青年座谈会上,青年们都希望青年出版社创办一种综合性文摘刊物,把报刊上的好文章集中起来介绍给他们,这样他们就可以花很少的钱、用很少的时间,阅读更多的好文章。调查组带着青年们的建议回到出版社。出版社党组听了调查组的汇报后,决定创…  相似文献   

15.
《新疆新闻界》编辑室为了把杂志办得更好,给每个读者发了一张《读者意见征询调查表》,虽然我也填了这张表,但感到仍有未尽之意,再谈点看法。我今年54岁,是一名业余通讯员,在克拉玛依油田写了几十年的新闻稿件。每当我订阅的《新疆新闻界》杂志一来,总要先阅读“通讯员之页”这个栏目的文章。我还重点阅读“新闻与写作”、“新闻知识专题讲座”、“采写体会”、“新闻和语言”、“好稿评介”等栏目的作品。每期都要从头至尾看一遍,有的文章还要读多遍。1991年第二期“通讯员之页”栏目中胡四海的《投稿杂  相似文献   

16.
亢海玲 《新闻窗》2007,(2):18-19
《中国青年报》素以“推动社会进步,促进青年发展”为神圣职责,“青年调查”栏目是其特色栏目之一,在读者中享有较高的声誉。该栏目最初为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1995年创办的“调查·观察”专刊,独立策划、实施、发布民意调查与市场研究结果。2004年6月,“调查·观察”改为“舆情”,2005年7月,改为“青年调查”,每周出一刊。笔者对2006年9月18日-2006年11月13日的“青年调查”栏目共33篇报道进行归类分析,对其议程设置特色进行了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最近,作者在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的部分学生及一些社会读者中作了点调查,结果表明受欢迎的新闻业务刊物,《新闻与写作》是其中之一。《新闻与写作》为什么博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呢?仅从1986年第9期的栏目和内容上不难找到答案。一、栏目多。这些栏目不落俗套,安排合理,既有适合专业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来稿评析”“采写体会”“研究与探讨”等栏目,又有指导业余通讯员和初学者的“新闻基础知识讲座”“读者之  相似文献   

18.
看到《〈读者〉传奇》,才蓦然一惊, 不知不觉中这份青少年阅读量最大的杂志竟已走过了二十多年的风雨历程!这是整整一代人的时光,最初读它的那些稚嫩的中学生、大学生们,现已三四十岁、有的甚至直奔五十,已经成长为各行 各业的中坚力量。可以说,《读者》的许多精神、价值已如“  相似文献   

19.
“读者是期刊的上帝,读者供养了编辑。”这句话所强调的自然是读者对于期刊的重要性。一份期刊的成败从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读者数量的多少,这对于期刊的经营来说是不错的。然而,当民国时期从事过期刊编辑的人提起这句话时,却隐匿着编辑为迎合读者的低级趣味而使期刊走向庸俗化的不良倾向。对于出版巨人胡愈之来说,编辑出版期刊是他一生出版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建国初期创办《新华月报》外,胡愈之的办刊活动主要集中于1914年到1949年的30多年间,曾先后主编、创办《东方杂志》、《世界知识》、《月报》、《风下》等10多种期刊,产生过巨大的社会影响。作为一个深谙办刊之道而又富于社会责任感的编辑大家,胡愈之不  相似文献   

20.
2009年11月,《南湖晚报》创办了社区新闻版,“老娘舅”作为固定的栏目与读者见面。2010年7月19日,《南湖晚报》创办了社区报,成立了“老娘舅”工作室,“老娘舅”专栏作为社区报的主打栏目,无论是刊发频度还是行文包装上,都得到了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