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这一绺地长得像猪连铁,搭在院坝和菜地之间,三分地稍稍宽一点.几十年来,父亲没少折腾它. 起先,父亲不知从哪里搞来几十株脐橙苗.在油枯的营养下,脐橙三年就挂果,果大瓤也肥,就是不甜.父亲摘了一篓果子去场上卖,卖不脱,父亲便把果子全倒进河里.父亲试着改变果酸的基因,又自学起果树嫁接,让脐橙树结温州蜜橘、丹棱红橘.可能是雨水...  相似文献   

2.
怀念父亲     
我的父亲有15年没有和我说过一句话了。埋他的那堆黄土前的柳树都已经很粗了。不知道他这15年想我没有,想他的儿女和我的母亲没有,倘若想了,又都想些啥。可是我,却总是想念我的父亲,想起小时候父亲对我的训骂和痛打。好像我每次想起父亲,都是从他对我的痛打开始的。能记得的第一次痛打是我七八岁的时候,读小学。学校在镇上,在镇上的一座老庙里,距家一公里路,或许一公里多一些。那时候每年春节前,父亲都千方百计存下几元钱,把这几元钱全都换  相似文献   

3.
肖颖 《文化博览》2006,(7):44-45
2003年,父亲再婚了,后母却是第一次结婚。我想不明白30岁的她为什么要嫁给50多岁的父亲。因为钱?还是房子?抑或是地位?反正我是按这种假设认为的,我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并且和他们闹得很僵。后来,我和男友就到北京打工。一晃三年过去了。2006年3月底的一天,父亲打来了电话,说:"三年了,你只打过几次电话,今年如果你有时间,希望你能回家看看。"放下电话。我发现我竟然还很想见父亲一面,毕竟我和  相似文献   

4.
在广东中山市少年宫,小波的父亲为他报上了朗诵班。上了几次课,父亲发现小波实在没什么兴趣,就对他说:“你不学朗诵也行,但一定要学点东西。人不能没有特长,不能除了课本什么都不会。”小波的父亲认为,将来孩子做什么并不重要,而广泛的兴趣起码可以丰富生活,娱乐自己。小波自己选择上  相似文献   

5.
踢球     
踢球,无论是城里的孩子还是乡下孩子都愿意玩,可能爱玩球是人类的一种天性。我小时候踢的球,除了足球,还有毛球。 那一年,过了正月,我们屯来了一个男孩,大家叫他“付球子”,他是随父亲扛活来塞外的,比我大不了几岁,念过二年小学,虽然识字不多,但也算是我们这里的小秀才,是羊群里的一个骆驼。叫他“付球子”可能是因为他长得有些球球蛋蛋,又常在腰上挂一个口袋,里面装满了大大小小的球,大家才这样叫他,他的真名大家  相似文献   

6.
走川藏路的时候,我曾路过丹巴境内一个不知名的村落,在牵连那个村落里的碎石公路旁,有一家叫“散客之家”的客栈,我在那里度过了一个晚上。客栈的老板就是村里人,远远地,他就微笑着迎上来,帮我卸下肩  相似文献   

7.
父亲是个赚钱的高手,儿子是个用钱的高手,父亲一笔生意进账上百万,儿子一挥手就能用掉上十万。父亲常常劝儿子:"学些本事,不要只顾着吃喝玩乐,万一有一天我破产了,你可怎么办?"儿子从来没有当回事,他如此能干的父亲怎么会破产呢?他想:就算他死了,也会留下一大笔遗产给我。然而造化弄人,父亲真的破产了。儿子的生活一落千丈,曾经的"好朋友"都消失了,儿子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呆在房里准备自杀。父亲破门而入,用力给了儿子一个耳光:"没出息,钱是我赚的,也是我赔的,与你不相干,我都没想死,你凭什么死!"儿子被打醒了,不知所措,问父亲:"现在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8.
芝加哥十二月的夜晚,一个小女孩爬到父亲的大腿上,问了一个问题。这是小孩子出于好奇心提出的一个简单问题,却撕裂了父亲的心。"爸爸,"四岁的女儿问道,"为什么我的妈咪和别人的妈咪不一样呢?"罗伯特·梅的目光偷偷地扫过简陋的套间。沙发上躺着他年轻的妻子,正身受癌症的折磨。她卧床不起已经两年了。两年来,罗伯特所有的收入和积蓄都用来支付昂贵的医疗费了。可怕的苦难摧毁了两个成年人的生活。而现在,罗伯特猛地意识到,渐渐长大的女儿的幸福也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大冶市汪仁镇的农民王分忠怎么说也算个人物。他15岁开始学裁缝,学了两年就超过了自己的父亲,后来又在大队当了几年会计。不过让王分忠声名远播、名扬海内外的,并不是他的裁缝和会计活儿,他能成名,靠的是他的绝活:布雕艺术。中国布雕完全由民间工艺美术家王分忠发明,这个  相似文献   

10.
昀熙 《职业圈》2012,(25):54-55
成长轨迹 1864年韦伯出生在德国爱尔福特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是家中的长子,父亲是一位知名的政治家和公务员。父亲的职业使家里充满了政治气氛,许多著名的学者和公众人物经常造访家中。  相似文献   

11.
和大多数女性相比,章启月无疑是幸运的。她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外交官家庭,她的父亲是前驻比利时的日本大使章曙先生。1972年7月,其父亲章曙被任命为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政务参赞。有趣的是,差不多四分之一个世纪后,章启月也升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政务参赞!在整个新中国外交史上,父女先后一职的情况只此一例,堪称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12.
大爱无形     
金翔 《文化博览》2006,(1):59-60
我一直很羡慕那些从小就得到父爱并懂得父爱的人。因为我对父爱的认识是经过漫长的恨才转化而来的。我的名字不是父亲取的。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目不识丁。在我满月的时候,父亲特意请来乡里一个挺出名的算命先生,得知我五行缺金,又因为父亲希望我长大有出息,能够跳出穷山村,于是算命先生便给我掐出这样一个名字:金翔。然而,就因为这个名字,我的童年很孤寂——小伙伴们常玩的"打仗"游戏,是不会让我加入其中的——他们会咬文嚼字地称:金——翔,今天要投降,多不吉利呀!于是就把我一个人孤零零地晾在一旁。那种感受父亲是顾及不到的。也不知父亲是没进一天学堂,  相似文献   

13.
青鸣的家在北方一个小镇上,上世纪80年代初,他父亲在镇子上开了第一家澡堂。以后,同学都叫青鸣澡堂老板家的儿子。家里的澡堂地方不大,可是因为是惟一的一家,生意很兴隆。只是从澡堂开业那天,父亲就做了一个规定:镇上所有60岁以上的老人来洗澡,全部免费。镇上60岁以上的人并不少,这样一来,每天几乎都会有十几个老人来洗免费的澡,这样澡堂每天就白白地少收入几十块钱。  相似文献   

14.
卢庆成 《职业圈》2005,(4):20-21
几经沉浮,英雄落魄长江口 今年40岁的柴长茂出生在老汉口花楼街一个卖糊汤粉的世家,从小目睹爷爷和父亲挑着担子卖糊汤粉的艰辛.他发誓长大后不干这一行,要做一个挣大钱的生意人,但有时兴趣来了,也模仿着父亲做一碗糊汤粉,那只是为了解解馋.  相似文献   

15.
我父亲汪曾祺的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朝 《文化交流》2005,(1):13-16
说句实话,我来写这么一个题目,实在不够资格。首先,我不懂书画,其次,我也不很懂我父亲。只能说说我眼中的父亲与他的画了。 父亲会画画,喜欢画,这我们早就知道。家里曾有一本莫扎特的歌剧曲谱,是五线谱,谁都不识,不知从哪儿来的。但开本比较大,好像是8开,印刷很精美,封面封底是  相似文献   

16.
在某些温暖的故事中,我感受到悲凉。一位散文家写《爱到深处》回忆父亲。这位父亲15岁"参加革命",留下一辈子"红色烙印",他最满意的就是让儿女们当工人。"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父亲阻止哥哥报考,说工人有一技之长,不管搞什么运动都会有饭吃;不要当知识分子,不管什么运动来了都跑不了。""不要当知识分子",这是一个"革命父亲"对子女的温馨提示,饱含深情又饱含"人生哲理"。在一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国度,在一个"忠厚传家远,诗书济世长"的国度,"不要当知识分子"成为一个时代的人生哲言,得有多么沦肌浃髓的肉体兼灵魂的革命,方可达成如此彻底的"移风易俗"?  相似文献   

17.
小时候,我最恨的鸟雀当属麻雀。记得一个星期日,满以为可以玩一天了,不料却累了一天。那天一大早,父亲就要我起床,然后带着我走到村旁的秧田边,说是要我守秧谷:秧谷下田后,麻雀来啄,就把它赶开。父亲撒了几把秧谷,就有麻雀呼朋唤友地来啄了,我扬着手臂,做吓唬的样子,可它们照啄不误。那怎么办?父亲就要我拿一根长竹竿,赶。那块田虽不宽,但我的竹竿也只能伸到田中央,田的那一边,就“鞭长莫及”了。麻雀看准了这一点,就在田的那边啄,我只好奔到那边去。却又有麻雀飞到这边来……“疲于奔命”,这个成语的意思我在那时理解得最深。可恶的麻雀啊!  相似文献   

18.
3月1日清晨,我亲爱的父亲因病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我们。父亲于1913年11月出生在江苏省苏洲市一个城市贫民的家庭,因家境贫寒,高小毕业后即自谋生路,曾在戏院卖过糖果,在钟表店和搪瓷厂当过学徒,备尝生活的艰辛。然而,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他自学不倦,读了许多书,学识得到不断的提高。1931年父亲考进了《生活》周刊社(生活书店前身),在进步文化出版事业先驱者邹韬奋  相似文献   

19.
一个农民,初中只读了两年,家里就没钱继续供他上学了.他辍学回家,帮父亲耕种三亩薄田.在他19岁时,父亲去世了,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的肩上.他要照顾身体不好的母亲,还有一位瘫痪在床的祖母.  相似文献   

20.
那是19年前的事了-- 我刚满9岁,同母亲住在川南那座叫茶子山的山脚下.父亲远在省外一家兵工厂上班,一年最多回家两次,住的时间也极短,那时我甚至怀疑自己没有父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