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宣部于1989年3月6日在关于转发《中宣部新闻研修班研讨纪要》的通知中指出:“揭露性的报道不要为揭露而揭露,而要着眼于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新闻舆论监督不是为批评而批评,其目的在于帮助被批评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促进解决问题,改进工作,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舆论监督要坚持促进解决问题的原则,注重社会效果。为使舆论监督取得好的社会效果,就要根据实际情  相似文献   

2.
在各类新闻中,舆论监督类报道以其贴近百姓生活、反映群众呼声、揭露社会矛盾、督促解决问题的特点而受到读者的欢迎。虽然深受读者欢迎,但是采写批评类报道也会遇到重重阻力。尤其是地市级的党报,因为地域性的原因,开展舆论监督更是困难。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有阻力就不开展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3.
监督是新闻舆论的基本功能之一。积极有效的舆论监督不仅能对国家政权和政府行为进行制约,还能对公众行为产生一种无形的约束力。这种约束力明显地体现在新闻媒体的批评、揭露报道之中。正是因为批评、揭露报道具有明显的、强烈的监督特性,久而久之,业内人士便把舆论监督与批评、揭露报道画了等号,使舆论的监督功能狭义化了。笔者认为,舆论监督功能应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去认识。换句话说,舆论监督功能具有“显性”和  相似文献   

4.
舆论监督,是通过对社会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违法违规违纪的现象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揭露和批评报道,唤起广大公众的关注、批评和谴责,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从而促进问题的解决。但在实践中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常常会遭遇种种困难和阻力。  相似文献   

5.
批评性报道要不要搞?如何搞?这个问题是多年来人们经常议论的一个热门话题。根据新闻实践中的习惯理解,批评报道是指通过新闻工具对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及坏人坏事进行揭露批评的一种报道形式。它不同于一般揭露性报道,它批评的对象主要是正在发生的、尚未解决的问题。它也不完全等同于舆论监督,而是舆论监督的一种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6.
舆论监督是指公众通过新闻媒介对党务、政务和一切公共事务的公开,对国家机关各级公务人员施政活动,以及社会公众人物(包括政治家、演艺明星、上市公司等)的监督,这种监督既包括揭露和批评,又包括评价和建议。但新闻媒介对坏人、坏事,特别是对贪污腐败、徇私枉法和野蛮执法等行为的揭露和批评,是中国现阶段舆论监督的主要和常见的形式。长期以来,许多人,尤其是一些地区的党政领导人,对舆论监督存在一种抵触情绪,认为舆论监督就是在揭露本地方的问题,是揭短,担心舆论监督揭露社会阴暗面,一会影响社会稳定,认为舆论监督会引发群众的不满情绪。  相似文献   

7.
新闻舆论监督是通过批评性报道来完成的。1996年9月26日.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要求我国新闻界:“对腐败现象进行批评和揭露,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这充分肯定了批评和揭露消极腐败现象的批评性报道是舆论监督的重点。1999年下半年,央视观众调查表明中央电视台的名栏目《焦点访谈》在全国的平均收视率已达到26—27%,  相似文献   

8.
加大舆论监督力度讲究批评报道艺术———创办《舆论监督》版的体会与思索柏松青重视舆论监督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对消极腐败现象也要进行批评和揭露”,十五大报告强调“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近几年,辽宁日报在坚持以正面宣传为...  相似文献   

9.
新闻媒体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监督社会,特别是关注可能导致社会发生恶性运行的“坏人坏事”或“好人错事”,对此所进行的揭露、批评和报道就是舆论监督的重要内容。因此,批评报道是媒体实施舆论监督的有力武器,但作批评报道难是学界和业界所共知的,地市报由于所处的人缘、地缘因素使其所作批评报道更是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10.
批评报道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媒体通过公开揭露社会上的一些违法乱纪、违背道德行为,形成强大的舆论震撼力。可以说,批评报道树立了新闻媒体扶正祛邪、伸张正义的良好社会形象。同时在现代社会千家万户关心的莫过于批评报道。由于批评报道揭露时弊鞭挞丑恶,反映了百姓的心声和愿望,体现了舆论监督的力量,因而受到社会和观众的高度关注。然而,做好批评报道不容易,特别是做好地方批评报道更是不容易。  相似文献   

11.
批评性报道指的是批评和揭露具有代表性而又有普遍教育意义的违法乱纪、玩忽职守、扰乱社会治安、道德败坏等歪风邪气为内容的各种事物。刊登批评性稿件是报纸舆论监督的重要内容,为读者所喜闻乐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平时,一提起舆论监督,在一些人心目中,就想到揭露社会丑恶现象、打击黑势力。但是揭黑批丑,打击贪官污吏,批评社会不公平现象,只是舆论监督的一部分。从广义上说,媒体舆论监督的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揭露性、问题性、启示性。揭露性的监督报道作用大,但舆论面较窄。启示性的监督报道是对重大的、经验性的问题和现象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舆论监督越来越成为传媒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不少媒体上开设的栏目,例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等,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原因,是这些栏目的报道敢于揭露时弊、惩恶扬善、开展批评报道,正确发挥了舆论的监督作用。所谓批评报道,即对社会错误或不良现象做事实陈述和说理评析的报道。批评报道相对于正面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一种有效形式。从内容上看,它以否定的态度揭露和批评社会生活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错误或不良现象,从而发挥新闻报道参与舆论监督的社会职能。批评报道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受众的青睐,个中意味不仅反映了批评报道本身所具…  相似文献   

14.
舆论监督报道以大量事实来揭露腐败、抨击邪恶,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针砭贪官污吏的丑行。人们喜欢看舆论监督报道,媒体也因此提高了权威性、指导性、战斗性、可读性。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媒体,对政府部门以及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违规行为进行的监督,是公民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的一种形式。新闻舆论监督作为媒体重要职能之一,新闻工作者应拿起舆论监督的武器,旗帜鲜明地揭露社会丑恶,批评不良风气,弘扬正气,并且发挥新闻舆论监  相似文献   

15.
徐飞 《视听纵横》2003,(4):113-113
关于新闻舆论监督,多年来似已形成了这样的共识一新闻媒体针对社会上某些组织或个人的违法、违纪、违背民意不良现象及行为,通过报道进行曝光、揭露、批评、抨击时弊,抑恶扬善。这样的“共识”几乎把新闻舆论监督与批评性报道划了等号。而笔认为,新闻舆论监督实质还应包括正面监督。  相似文献   

16.
一个时期以来新闻界很强调舆论监督。我举双手赞成。舆论监督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特别象我们这样一个民主和法制还不健全、权力比较集中而执政党的党风又不太正的国家,舆论监督更显其必要。现在不是舆论监督多了,而是很不够。我们经常看到,新闻界为了批评某种腐败现象,常常会遭到来自多方面的刁难,有时会使批评夭折,或者是批评揭露某一错误,以后竟然会带来许多麻烦。这种现象说明,在我们国家里,有些人还很缺乏批评自我批评精神,还很少民主作风。有些人称王称霸惯了,已经是老虎屁股摸不得。他们对舆论监督持拒抗态度。这种现象不克服,舆论监督就很难发展。当然腐败现象也就很难有效地  相似文献   

17.
批评揭露性报道是新闻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如何让我们采写的每篇批评性报道客观、真实,让当事人心服口服,真正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促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并不是每位新闻从业人员都能做到的。  相似文献   

18.
林鑫 《记者摇篮》2009,(11):50-50
新闻舆论监督,是指公众通过作为舆论载体的新闻传媒对社会生活施行的监督。电视舆论监督性报道的兴起,是新时期媒介开展舆论监督的必然要求,这就决定电视与舆论监督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电视媒体进行报道,都不是随意为之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批评揭露一个典型,警醒教育一大片,这正是电视舆论监督的真谛。近年来,各式各样的民生新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其针砭时弊,倾听百姓心声的节日宗旨受到了普通百姓的关注和欢迎,可以说,电视报道是实现舆论监督较好的报道形式,而舆论监督是电视报道的一项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9.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最受社会关注、百姓关心的莫过于批评报道。批评报道是针对各种不良行为、不良风气、违法违纪事件进行的曝光性报道。由于它揭露时弊、鞭笞丑恶,反映了百姓的心声和愿望,体现了舆论监督的力量,因而受  相似文献   

20.
舆论监督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随着新闻商品化概念的提出及传媒运作方式的转变,舆论监督越来越被视为传媒的热点,批评报道作为舆论监督的利器,担任着激浊扬清、扶正去恶的重要角色,但批评报道工作开展的难度却很大,引发的新闻纠纷及官司也不少。新闻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形式,但是是否对其进行批评揭露以及事实环节的把握却是主观的,因此,记者和编辑在批评报道过程中的主观能动心理选择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