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与政府资助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国家宏观统计数据,对我国政府通过科技拨款和税收减免等形式资助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情况,以两个监测指标和一组分析指标的形式进行了宏观监测分析,提出了自己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王楠 《软科学》2012,26(2):88-93
采用实物期权分析方法,建立政府直接资助、税收优惠、政府购买三种不同资助方式的期权价值模型,按照项目价值与成果转化金额之间的关系,并利用CRYSTAL BALL软件进行蒙特卡洛数值模拟,分别讨论比较不同政府资助方式的期权价值,最后为政府资助方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程华 《科研管理》2003,24(6):89-93
本文从科技活动的溢出效应出发,分析政府科技支持政策的合理性。从社会收益与成本角度评估科技资助政策的实施效果。进一步对两种主要的政策工具——R&D资助和R&D税收优惠政策的比较分析,最后对我国制订科技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技术创新政策分析与工具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科技革命的加速,高技术竞争全面加剧。创新过程中的市场失灵使其从过去的一种单纯的企业行为发展成为今天的宏观化行为,成为以政府支持为主导力量的社会化行为。由于技术创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政策系统应该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应对各种迅速变化的可能性。文章通过对不同的技术创新政策及其工具手段进行研究,探讨在技术创新的不同环节和层面多种政策工具的选择与配合,以充分发挥政策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5.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政府应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给予必要的资助以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但资助的时机如何把握?引入实物期权方法,建立政府事前及事后两个时机资助的技术创新项目价值模型,得出不同类型项目的政府资助时机的最佳选择,最后对政府资助时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7.
政府R&D资助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政府R&D资助企业技术创新的间接原因、直接原因、资助绩效、影响资助绩效的因素等方面,对近年来该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归纳与梳理,并评述了当前研究的特点与不足之处,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政府资助强度决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楠 《科研管理》2012,33(4):10-15,27
本文首先运用实物期权思想构建政府保障资助效率模型,分析政府保障资助效率的决定因素,讨论政府保障资助的期权价值与保障资助强度间的关系。然后建立政府和企业资助强度博弈模型,分别讨论技术创新两阶段下政府和企业的博弈行为,分析政府资助强度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并得出项目投资的平均利润等于边际利润是政府和企业投入的平衡点。最后从政府角度给出了关于政府资助强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中的市场失灵与政府政策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研究区域技术创新各个环节中的“市场失灵”出发,致力于政府相关区域技术创新政策选择的研究。本文首先基于市场和政府在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不同作用机制,提出了一个基于政府和市场双重作用的区域技术创新理论模型。在这一模型框架下,进一步以新古典经济学派关于“市场失灵”的假定为基本的分析依据,并参照新熊彼特学派的技术创新理论,以技术创新中的各个创新过程为分析对象,对各个技术创新环节中的“市场失灵”进行判断和分析,由此导出政府相应的政策工具选择。以此为依据,分析得出一个政府应对技术创新过程中“市场失灵”的政策框架。最后,本文结合深圳、无锡、宁波、东莞这四个“国家火炬创新试验城市”现有的技术创新政策工具,对本文分析得出的政策框架进行了实证分析和验证。  相似文献   

10.
政府科技资助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至今没有达成共识,但各国政府仍然倾向加大政府科技资助解决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失灵"问题。基于效率视角,实证分析政府科技资助是否提升了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发现:政府科技资助与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之间呈现"U"型关系。当政府科技资助形成规模效应,才能提高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当前由于政府科技资助结构不合理,显著抑制了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无论是国有工业企业还是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劳动者素质和开放度等变量对国有工业企业和非国有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有不同的影响。基于政府科技资助的优化、硬件环境、智力支持、氛围熏陶等视角对中国工业企业提高技术创新效率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主要形式,而政府资助作为政策支持的重要手段,两者的关系成为学界和企业界的研究热点和重点。本文通过构建知识生产函数模型,对江苏省高技术产业进行实证分析,并以产学研联合专利数量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两个指标表征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结果发现:政府资助对新产品销售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产学研联合专利存在负向影响,但不显著;区域开放度与政府资助存在正向交互作用,并对新产品销售收入和产学研联合专利均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构建低碳技术创新政策体系,应该从政策保障体系、组织支撑体系、低碳技术的创新体系、中介服务体系、资金保障体系、人才保障体系等方面及所包含的不同范围去建设,应该从这些方面全面整体地去构建。这样才能建立相对完善的真正能够促进低碳技术创新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3.
基于社会结构矩阵研究框架,设定了影响区域科技创新政策的四项一级指标和十七项二级指标。运用熵权法进行权重确定。以北京市区域科技创新政策为例,对北京市2007年至2016年间的区域科技创新政策绩效进行计算并分析,本文认为,北京市区域科技创新政策绩效一直处于增长状态,且较小的科技投入能带来较高科技产出。但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对环境的作用还比较单一,科技成果的实际转化还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法国政府通过国家层面大型科技计划对企业的资助、通过稳定经费对大学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的支持、通过行业研发合同对专业型国家科研机构的资助这三类不同的研发经费投入机制,揭示了法国政府研发经费投入的整体图谱,并从稳定与竞争比例、企业创新主体、国立科研机构定位等方面提出了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基于河北省新三板挂牌的6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14—2016年研发活动的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的SFA模型,实证测度政府RD经费投入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政府RD经费投入对企业技术知识产出具有轻微的负向作用,对创新产品市场化产出的正向激励作用有限,政府RD经费投入对企业RD资金投入存在挤出效应;企业RD资金投入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激励作用,企业RD资金投入要比RD人员投入更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张伟 《科研管理》1996,17(3):59-63
本文论述了制定高校科技产业投融资政策的必要性,并对当前理论界流行的发展高校科技产业得不偿失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高校科技产业应当大力发展.同时,笔者提出了制定高校科技产业投融资政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入世后IT产业创新政策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旭峰 《科研管理》2003,24(2):49-53
本文结合中国签署的各项与IT产业相关的WTO协议研究以及创新经济学理论,试图对我国IT产业的创新政策的四方面问题进行探讨。本文以美日两国三个案例分析作为理论和政策研究的桥梁,使我们能够比较直观地获得对IT产业技术创新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基于我国工业企业区域数据,利用随机前沿模型探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政府研发资助的不同方式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直接资助对新产品产出导向的创新效率具有促进作用,而政府税收优惠的效果不显著,且开放式创新对政府直接资助与创新效率关系间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政府直接资助对专利产出导向的创新效率的提升效果具有地区局限性,且在国有企业占比较低地区,政府直接资助对创新效率的影响随着开放式创新水平的提高而减弱。研究结论为提升创新效率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9.
加入WTO对我国若干技术创新支持政策的冲击及其政策含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随着我国加入WTO进入最后关键性阶段 ,与以R&D为根本性源泉的技术创新在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趋显著 ,本文着重分析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R&D补贴条款对我国若干R&D与技术创新支持政策的冲击。文章在廓清R&D补贴条款基本内涵的基础上 ,将我国现行若干技术创新支持政策与R&D补贴条款的有关规定相比较 ,指出 ,我国现行若干技术创新支持政策因主要集中于支持科研成果的商业化阶段 ,加入WTO ,很可能将不同程度地面临着不可起诉的补贴条款或被禁止的补贴条款的约束。最后 ,为了既最大可能的趋利弊害和维护国家利益 ,又使我国支持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与R&D补贴条款的有关规定相一致 ,对我国若干技术支持创新的调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电子政府”的内涵和架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苏竣  孙国锋  柏杰 《科研管理》2001,22(6):21-27
本从介绍“电子政府”的发展背景入手,分析了“电子政府”的内涵及其带来的主要影响,然后章从六个方面提出构建“电子政府”的架构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