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社会认知偏差对教育者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其中包括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信念固着偏见、刻板印象和虚假一致偏差等几种主要的社会认知偏差现象。教育者应充分重视这些社会认知偏差对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并采取如下应对措施减小其消极影响:用发展变化的现点来看待受教育者;用全面的观点来观察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理智原则;提高领导者的自身综合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教育影响以及受教育者接受影响的过程。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因素主要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规范。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以上三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发展,整个教育过程也是不断解决三...  相似文献   

3.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是教育者把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意识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它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范围和性质。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开展活动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消费主义对我国高校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产生了重大消极影响,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客观认识和评价消费主义思潮,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良好的社会舆论和文化环境有助于克服消费主义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塑造性教育是指受教育者在一定的教育情境下,通过教育者潜移默化的影响、熏陶,逐步形成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及行为习惯的过程。它的特点是教育情境的设置;它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形成自觉习惯、发展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能力;它的实质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和个性行为习惯,这个过程是充分发挥教育者主导作用和受教育者主体作用的过程。对于教育者来说,应根据一定的社会教育要求,创设科学而又合乎受教育者心理特点的教育情境,按照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对其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发展,进行有效激发和调节;对于受教…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交往特征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缺失,因此,需要以新的视角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审视。以思想政治教育受教的过程而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交往尊重学生,承认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者是之间交往的平等性,强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主体间的交往活动。进一步培养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性及实践性,是化解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缺失的途径之一,对教育者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浅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推动事物的运动发展,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以此为出发点,笔者试图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规律的表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规律是:教育者的教育活动(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实施教育手段、方式等)一定要适合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发展状况的规律。具体表述为: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发展状况,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者传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层次。以及实施的教育手段和方式;教育内容之层次以及教育手段和方式一经确定,付诸实施,对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发展具有反作用;双方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推动受教育者不断接受教育者传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形成与之相符合的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是坚定大学生思想信念,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的过程,本质上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动的学习过程,教育者施加的任何教育影响,只有经过受教育者的心理接纳,才能将思想教育的内容内化,从而转化为行动。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只有重视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理性,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够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者往往忽视了受教育者正常的个人需要,看不到个人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本文就受教育者的个人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教育者、受教育者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异化表现:教育者同其劳动产品的异化,教育劳动过程的异化;受教育者处于某种程度的异化;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标准和对象的异化,思想政治教育评估过程的异化。造成异化的主要原因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国策在教育领域中的表现,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观念冲击在教育领域里面的表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复归之路:教育者、受教育者向自身的复归,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评估过程的复归。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够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者往往忽视了受教育者正常的个人需要,看不到个人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本文就受教育者的个人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影响,以及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影响的过程,它主要包含在矛盾冲突中定向引导的规律、迂回曲折中发展的规律和层次递进的规律等三大规律。只有在遵循其客观规律性的前提下,才能确定适当的目标和任务,选择恰当的内容和方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针对受教育者态度改变的影响要素和内在机制,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影响受教育者态度改变的关键因素的观点,并对思想政治教育者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者这一因素要促使受教育者的态度改变必须加强自身的印象整饰:一要增强自身的可靠性和可信性;二要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三要增强自身的外在吸引力。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要么片面地强调"教师中心论",要么片面地强调"受教育者中心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过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二者是一种以教学内容为共同客体的双边互动、协同发展的关系。因此,应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的指导下,本着坚持尊重受教育者主体性的教育理念,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实践观,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人文关怀: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学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遵循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意识地施以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影响,促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育人、育  相似文献   

16.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人的主体性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的主体性的角度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的、教育的前提、教育的核心以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相互关系问题。认为人的主体性地位的确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都构成重大的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教育者要再受教育以应对"去权威性"的挑战;受教育者要提高自己的选择性、自主性和人格独立性;教育活动注重参与性;教育内容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以保证其内容的逻辑性和体例上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政治品德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一、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境界及其特点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境界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以生动的形象蕴涵或展示人的自由创造的本质力量,充分展示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美的属性和价值,并借此给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达到更高的水平和状态,以实现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人性的拓展。从以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境界的描述中,我们可归纳其所具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是受教育者将社会所需要的思想政治道德转化为自身认识的过程。而内化过程作为是受教育者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受教育者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外,还需要教育者起主导性作用,通过外部影响力量促使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实现第一次飞跃。教育者需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涵义及基本过程,帮助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向社会所需要的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20.
心灵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思想支柱,而科学的、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理论教育,又是做到思想或心灵和谐的保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灵的撞击,如果要使这种撞击产生共振,那就要注入人文关怀,教师与学生要平等相待,互相尊重与互相关怀。回顾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历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一种是“教育者高人一等”、“受教育者低人一头”的不平等的对话模式;一种是教育者视受教育者为朋友、伙伴的平等的对话模式。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往往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教育者多半具有政治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