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意义和步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1.什么叫校本课程2000年春季,国家正式启动素质教育工程的核心工程———“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决定在全国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即将由国家管理的课程称为国家课程,由地方管理的课程称为地方课程,由学校管理的课程称为学校课程,即校本课程。一般来说,国家课程占80%左右,地方课程占5%左右,校本课程占15%左右。2.什么叫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术语是近年来我国课程研究者从西方教育文献中引进的新名词,它的英文表述是“school-basedcurriculumdevelopemt”,缩写词为“SBCD”…  相似文献   

2.
我国基础教育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校本课程已成为国家课程计划的一部分,这就使学校担负起开发校本课程的责任。正确理解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及校本课程在我国推行的意义,对指导各类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职校文化课如何自编校本教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职校文化课自编教材属"校本的"的课程开发,这种改革势在必行。实践中的校本课程开发有一种是"校本的"课程开发,学校在符合国家核心课程标准的情况下,对学校的所有课程进行校本化改造——既有对国家或地方开发的  相似文献   

4.
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必要补充。根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学校除了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之外,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已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构建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一项新课题。这也符合课程改革和发展一个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并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10%~12%”。这些足见国家对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视,很多地方校本课程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校本课程有着必然的联系。首先,信息技术领域可以作为校本课程的重要探究内容,  相似文献   

6.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校本的课程开发,它既可以是学校对国家的预留课程空间进行开发的过程,也可以是学校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过程,这使学校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形成特色学校成为可能。基于这一理解,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校发展的自主性,这是构建特色学校的实质与目的;着力于学校文化的更新,这是构建特色学校的核心与灵魂;立足于学校的课程资源,这是建构特色学校的基础与条件;重视校本管理体制建立,这是构建特色学校的保障与支撑。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校本课程"这一理念的提出,维护了学校的办学主体地位,鼓励学校办与自己学校学生相匹配的特色教育.因此,我们在认真学习领会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精神、充分认识校本课程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和意义的基础上,以学校为主体,以课题为载体,以教研为平台,全面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相似文献   

8.
<正>主持人语校本课程建设是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当前,不少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一些误区,如将校本课程作为办学的一种点缀,在构建校本课程中或跟风而动,或纯粹为研究而研究等,这都极大地削弱了校本课程的实际意义和其"补充"国家、地方课程的功能。为此,江苏省无锡市藕塘中心小学确立了"一切为了成全学生成长"的校本课程建设理念,在积极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同时,立足学校特色,充分利用本地区的资  相似文献   

9.
《湖南教育》2003,(16):1-1
教育部最近召开了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对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了全面而精心的部署。新课程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管理体制。对于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来说,除了组织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学外,还要努力做好校本课程开发这篇文章。我们知道,开发校本课程,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开发校本课程,对于学校、对于教师、对于学生都大有裨益。从学校层面看,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学校有权自主决定部分课程,也就是说,扩大了学校课程管理的权限,学校承担着开发课程的职责…  相似文献   

10.
<正>从概念出发的词语诠释本文所说的校本课程,应该是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这一语境里的,所谓狭义的"校本课程"。即学校依据本校学生的需求,通过科学的评估,在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的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相似文献   

11.
试论校本课程开发面临的困难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推行,地方和学校获得了更大的课程决策权力,这有利于地方、学校根据自身的情况,灵活多样地开发课程。就学校而言,为实现教育目的或解决学校教育问题,自主地根据本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由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区等多方面人士共同参与课程开发,这就是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可以满足所有参与者对课程的需要,因而受到普遍欢迎。但是,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大部分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还举步维艰。一、校本课程开发面临的困难1.教师缺乏课程观念和校本课程开发…  相似文献   

12.
一、高中语文活动型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单一,课程内容僵化,人文关怀缺失,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这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综合素质低,缺少创新精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制订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学校不但是新课程的执行者,还是新课程的开发者和管理者。学校运用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开发语文活动型校本课程,是学校的一项基本任务。"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课程文化的重要依托。"[1]  相似文献   

13.
正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应因地制宜开发校本特色课程,为学生个性发展开辟不同的道路,促进学校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和风格。云南省玉溪师范学院附中继承优质体艺教育资源,创造性开发校本特色课程,推进课程改革,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学校特色文化得到彰显。一、对校本特色课程开发的认识与定位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3级课程管理,以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与适应性。这一新的变化,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21世纪初期我国课程改革乃至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根据教育目标规划课程计划,按照这一计划制定必修课的课程标准,把选修课的决策权交给地方和学校,并颁发了与之相配套的《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发指南》,旨在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管理政策,实行国家、地方、学校3级课程管理。按照新课程计划,学校和地方课程占总课时数的10~12%。学 校课程将由国家…  相似文献   

15.
课程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的影响力直接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影响力,如何促进课程的有效开发、整合与实施,是学校课程改革的永恒课题。多年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二中学根据本校实际,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地方课程的融入性实施、校本课程的精准化实施过程中,努力打造实施"智美"课程,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相似文献   

16.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开发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学校层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新的焦点。校本课程开发是开发新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借此契机加强学校德育,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学校校风建设,让文明礼貌之花在校园绽放。  相似文献   

17.
侯炜 《快乐阅读》2011,(13):50-51
一、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1.校本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是学校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要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本地区和学校的资源开发出  相似文献   

18.
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校本课程应包括学校把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校本化和个性化,以及学校自行设计和开发新的课程这两个层面。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当前校本课程开发的重点应是整合、丰富、完善现有的选修课和活动课,使其向校本课程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校本课程开发对创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首先要解决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问题。目前急需确立的基本观念应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校本课程开发是以校为本的,不仅仅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第二,校本课程开发是为了建设学校特色、发展学生个性的,对学校的整体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第三,校本课程开发必须树立整体课程观,将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看作一个系统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学校增添了一门新型课程——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怎样开发?这就是本文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