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政党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孙中山一贯重视政党的功能。孙中山认为政党应具有制定目标、表达利益、社会动员、政治社会化和整合社会的功能。孙中山对政党功能的认识是逐步加深的,孙中山的建党思想也随着对政党功能的认识而演变。孙中山的政党思想具有突出的与时俱进性,但是,由于孙中山的政党思想一直片地过渡期中,也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比如如何处理国民党与其他党的关系,如何处理党政关系,孙中山心目中的政党政治的含义是什么等。因而我们对孙中山的政党思想也应以开放的而非封闭的眼光看待。  相似文献   

2.
民元以前,孙、黄对政党甚少论及,但就如何处理革命党内部的矛盾和冲突问题,黄兴有所贡献。面对民初党派竞立、党见纷争的现实,孙、黄均发表了大量有关政党问题的言论,关注点和基本主张甚为相近。体现了他们希望在中国实施政党政治和民主政治的热切心情。“二次革命”后,围绕党自身建设的问题,孙、黄分歧严重。冲突背后,凸显了孙中山在政党问题上与时偕行的探求勇气。  相似文献   

3.
进化论以生物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为主要内容,在清末民初传入中国后,与兴起于西方17世纪强调人类认识能力的理性主义一起,对孙中山以强国富民为旨归的政党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政党监督思想,贯穿孙中山政治活动的始终。军事力量监督是孙中山从事政治活动的特殊方式,是其追求民主共和目标的重要思想;以主义为政治理念的引导性监督和以舆论宣传为主要手段的舆论性监督是孙中山从事政党政治活动的一般方式,也是孙中山政党监督思想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5.
民国初期孙中山立足于巩固党基、维护民主共和系统阐述了自己的政党伦理思想。其核心围绕“修明党德”展开,提倡党员明白党义,遵守党德,服从命令,立志做大事,努力“替众人来服务”,“为中华民国求幸福”。而严格政党纪律,加强党员道德修养,提高文化取舍能力,为达此目的之必要途径。这一思想是其近代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礼法伦理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6.
五权宪法思想既是孙中山民权主义的核心内容,又是他对新式民主共和国构想的理论表述。这一思想表述为五权分立思想和权能分立学说,富于独创性和民主性。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革命先行者的孙中山,不仅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奋斗终身,而且积极倡导科学,提出了丰富而系统的科学思想。一方面孙中山积极倡导学习西方科学,强调科学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完成鸿篇巨著——《实业计划》,为科学思想的实践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孙中山科学思想中蕴涵的中国社会必须通过发展科学才能实现现代化的真知灼见,不仅在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而且为我们今天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现代化强国提供了有益的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宪法思想,以"五权分立"为主要内容,涵盖民族、民权、民生诸方面;以中华民国成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为界标,分为形成和确立、丰富和完善、飞跃和展开三个发展阶段。孙中山宪法思想的积极成果主要包括:确认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坚持权力必须有制约和监督的基本原则;提出解决好民生的重要举措;重视政党的作用,对"以党治国"作出合理解释。孙中山宪法思想的局限性,归根到底来源于他的英雄史观、唯心史观或者二元论。孙中山宪法思想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推动了民国时期宪法建设取得一定进展,并且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宪法事业具有内在联系,因而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9.
黄兴是我国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他的政党思想是学者研究的一个重点,目前学者对黄兴政党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党政治思想即政党内阁思想方面,但为了实现政党控制内阁掌握国家权力,黄兴还十分重视政党建设,并形成了政党建设理论。黄兴的政党思想有道德主义、理想主义色彩重,政党思想与政党实践背离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大同盟”思想与同盟会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学界一般认为,1903年后孙中山即开始从事组建革命政党的工作,1905年成立于日本东京的中国同盟会则是他组党思想和行动的最终结果,本则认为,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存在着建党的“大同盟”思想,这与最初的东京同盟会并不完全等同。两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辛亥前的革命进程。  相似文献   

11.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为了捍卫辛亥革命的成果,维护民主共和,重新集结革命力量,组建了中华革命党,与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展开殊死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提出了执政党意识形态整合的系统思想,他对意识形态的社会整合功能及其对于执政党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对中国共产党实现意识形态整合的路径选择进行了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13.
沈雨梧 《历史教学》2001,(10):50-52
  相似文献   

14.
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不断发展的思想理论,其内涵有一个丰富完善的过程和从功利到理性的飞跃,开放性和自主性为基本特征,"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为终极追求。它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资本主义文化,而之所以能兼纳两种不同,与他生活的时代社会和个人特有的经历有关。在推翻皇权专制的过程中,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为今后处理国内各民族的关系指明了正确的道路。"恢复民族精神"的强调,加速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增添了民族凝聚力,促进了古老的中华民族向近代民族发展和进步。其"反帝"主张的明确提出,弥补了早期民族主义的缺陷,推动了中华民族反压迫斗争和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与刘成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孙中山的生平故旧中,武昌刘成禺是不应当被忽视的。据载,孙刘之间在1900年即有联系。1902年,刘氏受湖北派赴日留学,在孙领导下积极从事反清活动。1904年刘氏赴美留学后,主持旧金山《大同日报》,大力宣传革命主张与孙中山学说,并将孙介绍给旅欧湖北留学生。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初期至1916年袁世凯去世,孙刘关系从疏离走向对立。护法军兴,孙刘复合,迄1925年孙中山逝世,二人关系密切。孙中山还为刘氏的《太平天国战纪》、《洪宪纪事诗》作序。总之,研究孙中山与刘成禺的关系,对了解孙中山生平活动与中国近代史,均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政治意识文明与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要矛盾,抓住和解决好这个矛盾,就一定能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政治意识文明是政治文明的灵魂,政治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主体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键,其政治意识文明对民主政治制度建设起着引导、规范等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法律近代化是指传统封建法律向近代资本主义法律转型。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制建设,揭开了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崭新篇章。其主要表现在: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由专制神圣到民主共和;由君权至上到法律至上,由人治到法治;由等级特权法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人权;由行政与司法不分到司法独立;由司法中的专制主义、报复主义、惩罚主义、威吓主义到人道主义;由法律保护封建自然经济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由诸法合体到诸法并存,建立“六法”体系。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与广州中央银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3年,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建立后,孙中山从革命需要出发,一手创办了广州中央银行。广州中央银行的制度建设集中体现了孙中山的金融思想。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广州中央银行并未能被建设成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但它还是在中国革命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胡惠芳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6):93-95,113
孙中山着重从致灾的社会因素出发,探究了近代淮河水灾肆虐的成因,提出了标本兼治的较为系统的治理构想。这些构想是其民生主义理论以及民主革命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推动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导淮活动,对当今淮河的治理工作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唐绍仪和孙中山都是广东香山县人,属同时代的政治家。他们在民国初年曾共同为反对军阀独裁专制、维护民主共和而携手合作,同时在实现共同目标所采取的手段和方法上又存在着重大分歧,以致最后在政治方面分道扬镳。但两人是君子之交,并未反目为仇,反而一直保持着私人的过从和友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