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虽然已经成为电视剧生产的大国,但却并非电视剧生产的强国。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部分原因来源于当前比较专业的电视剧批评中存在种种问题,难以与生产和播出环节达成良好的互动。因此,试图对当前中国电视剧批评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努力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运用精神分析理论进行电视剧批评可以从创作者、情节、受众三个方面切入.从创作者来说,传记式精神分析方法应受到重视;从电视剧内容来说,精神分析理论原则上几乎全部适用于电视剧的内容分析;从受众来说,尽管存在争议,但是在某些条件下精神分析理论仍然能够派上用场.  相似文献   

3.
中国电视剧的受众批评模式,经历了无理论支撑的泛谈式批评的萌芽期,引进接受美学等理论后初步对电视剧文本进行批评解读的探索期,运用多种理论(包括中国传统理论)研究、批评的理论自觉期.本文对其不同时期的受众批评模式进行梳理分析,以探寻其嬗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电视剧批评话语中的主旋律内涵,既与官方主流意识形态保持内在相通性和兼容性,又随着时代的迁移具有不同的表述方式.总体来看,新时期以来至今,电视剧批评话语中主旋律的内涵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到“反资产阶级自由化”再到“时代精神”最后到“所有积极、健康的内容”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特定的时代条件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体系化的历史主义作为理论模式发源于欧洲,但是作为一种批评的方法论亦是中国自发的学术传统。在中国电视剧批评领域,历史主义批评模式表现为历史的客观性:考据式研究、历史人物的意识形态性;阶级分析、历史的统一性;从革命斗争到民族国家三种具体形态。本文梳理并阐述了这一批评模式在中国电视剧批评中的形成与运用。  相似文献   

6.
90年代以来.文学作品的电视剧改编异常活跃繁荣,改编观念和实践亦呈现出多元化的形态,然而,与改编实践不相称的是改编研究与批评的落后.改编批评理念与标准的单一、狭隘,不仅使自身缺乏理性思辩,又往往不能触及到研究对象的本质.本文分析了当前改编电视剧批评面临的困境和原因.指出对改编电视剧的批评应当有一个科学的、客观的态度,多元视角与跨学科的立体审视是改编电视剧批评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以来生态问题日益引发现实关注,中国电视剧亦主动以生态意识关注社会和谐发展,对自然环境贴近观照,对人性人情重新思考。虽然中国电视剧在创作和批评上仍处于生态意识的"童年期",但无论从文化维度抑或审美维度上看,近年热播的当代题材电视剧在现实叙事的同时,通过对空间、地方和风景的想象性实践,在不同层面上展现了渐显的生态意识。生态批评与当代题材电视剧艺术之间建立联系已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韩松 《视听界》2012,(5):75-78
电视剧行业,上游是制作方,下游是播出方,都要针对观众的需求制播电视剧。行业之上,还有管理者。这四方在评价电视剧的优劣时,有着各自的评价标准。本文从市场的角度出发,从电视剧类型人手,分析当前电视剧的强势类型。  相似文献   

9.
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直播了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20分钟电视小戏《一口菜饼子》,开启了中国电视剧的序幕。直到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的电视剧生产大国、播出大国。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2009-2013年五家卫视频道在黄金档播放的内地电视剧为对象,分析内地电视剧类型的变化趋势并讨论其与我国行政规制的关系。研究发现播放数量最多的是家庭伦理剧,其次为戏说剧,再次依次为谍战剧、军旅剧等。其中,因行政规制的影响,家庭伦理剧和戏说剧的播放数量都呈现上升趋势;而谍战剧、军旅剧、涉案剧等三种类型呈现明显的下降,其他电视剧类型则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电影的市场化进程对电影批评提出新的要求,面对商业利益的全面渗透,新时期的中国电影批评应重新调整自身结构,以功能为指向重新划分和定位电影批评的诸类型,限定各层次电影批评的有效范围和责任所在,防止不同类型电影批评之间出现界限模糊、越俎代庖、价值取向混乱、以票房为唯一评判标准等不良现象,重新树立电影批评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对电影观赏和电影创作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美国电视剧可分为情景喜剧、动画喜剧、综艺喜剧、罪案剧、情景剧、家庭剧、混合剧、电视电影、纪录剧、肥皂剧和科幻剧。根据不同的剧种,美国电视制作团队实行相应的编播分类和类型操作。虽然近年来出现了不同剧种间的"类型软化"现象,但其基本特点依然保持着稳定。美国电视剧的编播技巧和经验,对中国电视剧当下的制播现状而言,具有着切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娱乐消费、文化狂欢、资本联姻等思潮,决定了21世纪中国电视剧创作的整体语境,也决定了21世纪中国电视剧批评的基本形态。在这样的语境下,电视剧批评领域中的解构与建构之争、模仿与再造之争,应和着类型化理论、文化哲学理论、影像诗学理论、影视史学以及影视人类学理论的融入与嬗变,一同构筑起了21世纪中国电视剧批评发展进程中的繁华景象。文章以此为观照对象,分别从学界关于电视剧品格的世纪辩论、民营影视公司的兴起及影响、电视剧类型理论研究的多样化演进等三个方面,对21世纪以来的中国电视剧批评进程进行了全景式的回溯与梳理。  相似文献   

14.
时至今日,中国电视剧批评万象丛生,电视剧理论批评究竟要以怎样的姿态参与电视剧创作,走向未来的中国电视剧批评又将会面对怎样的局面。"4.11"文化事件中,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曾庆瑞和本山传媒董事长赵本山之间的有关电视剧批评的正面交锋,给了我们一个关注中国电视剧批评现状的新契机。本文从批评历史、现状与方法角度将话题直指中国电视剧批评。  相似文献   

15.
电视剧是当代社会最重要的文化表意方式之一,对其发展分期的研究,是考察社会文化演变的关键参照系,历来受研究者重视.目前中国电视剧分期研究虽讨论热烈,但缺乏对各家学说的综合比较,从而阻碍着电视剧研究的深化.本文论述以1980年代为始,尝试系统梳理相关研究,从形式论角度讨论中国电视剧的演进,一窥其背后隐在的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史电视剧是富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载体,必然肩负传播历史经验、历史知识的使命,对之进行较为规范的定位、分类,将其提升到审美价值的高度进行观照,这对文化生态环境的改善,对社会转型期重铸民族精神,无疑有着深远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徐占品 《青年记者》2012,(15):71-72
流散观众的涵义与特征 "流散"(Diaspora)又可译为"离散"、"散居"、"侨居"等,最初是指东方古代犹太国人民在亡于巴比伦之后,被放逐、散居国外的历史境遇和文化选择.一般来讲,流散指的是一些人游离于宗主国和居留国之间的生存状态及其文化心理.这种流动的和散居的状态正好赋予他们一种独特的视角,可以从外部来观察本民族的文化,从局外人的角度来描写本民族/国家内无法看到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正>电视剧作为以"讲故事"为手段的叙事媒介,既是大众文化的精神来源,又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传承载体。优秀的电视剧能够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实现共赢。同时,依托电视剧应运而生的相关文化产业具有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在全球一体化加速发展的今天,电视剧作为一种相对去政治化的文化手段有利于从自塑的角度向世界各国传播中国社会现状的图景,对树立正面的中国国家形象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纵观当下我国的国产电视剧市场,量变并未引起质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从理论研究、文化研究、生产研究、传播研究、产业研究等五个方面对2013年度中国电视剧研究相关论文和著作进行全面梳理和重点归纳,力图简明地勾出本年度中国电视剧理论与批评研究的总体轮廓。  相似文献   

20.
王更新 《视听》2016,(12):49-51
近两年泰国电视剧在题材类型、叙事技巧和制作技术上的进步,使其传播范围和影响力日益扩大。经典爱情剧突破传统悲情路线,增加轻松幽默的喜剧成分,改变了观众的欣赏趣味;以青春伤痕故事为主题的校园剧,及翻拍自韩国、日本经典的偶像剧均反响不俗,受到年轻观众群体的持续追捧。泰剧创新虽然任重道远,但偶尔刮来的清新之风却也能让观众心情舒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