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举证责任的本质是一种结果责任 ,而非行为责任 ;它是一项在事实真伪不明情况下的诉讼风险分担制度。在其具体分担方法上 ,大陆法系多依实体法规范设立统一分担规则 ,“规范说”为其通说 ;英美法系依利益衡量进行个案分析。两种方法各有历史渊源及法治背景 ,各有优劣长短 ,其思想差异的根源在于对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的不同价值取向。结合我国实际 ,以“规范说”为主 ,“利益衡量说”为辅的模式当为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2.
论民法中的利益衡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益衡量又称利益平衡,它和价值衡量密切相关,可分为法律制度层面的利益衡量和司法层面的利益衡量,民法即是一门利益衡量的艺术和学问,其目标指向正义。同时,民法中的利益衡量又须遵循相应规则,以避免主观、随意而达到客观、科学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在罗尔斯宏阔而深邃的政治哲学体系之中,“正义”概念被视为评价社会制度的首要标准。“正义”的这种基础性地位主要由相互关联的三个理论向度支撑,并体现出罗尔斯政治哲学独特的理论表征与旨趣:正当优先于善,表明其是一种规范论而非德性论;自我优先于目的,意味着它是道义论的而非目的论的;契约优先于原则,说明它是选择论的而非原则论的。  相似文献   

4.
依据教育发展的规律看,远程开放教育“向下延伸”,仅仅具备必要条件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相关的充分条件。为保证充分条件的基本实现,首先要明确谁是其收益者,根据“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利益获得原则”确定其成本分担主体的身份;根据“能力支付原则”改变开放教育系统现行的成本分担比例,并着手开拓社会捐赠渠道以增强充分条件的充分性。为了完善管理,本文还特提出了“远程开放教育学券制度”的构想,主张以经济手段为杠杆,管理好“向下延伸”的远程开放教育。  相似文献   

5.
在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不能清偿债务,但对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的依申请执行人申请,人民法院可以通知该第三人向申请执行人履行债务。对第三债务人的履行行为一种为达到执行目的而采取的执行方法,必须符合法定条件;第三债务人对其所负债务没有异议,且该债务为到期债务;对第三人的履行必须以被执行人不能清偿债务为前提;同时,执行数额不能超过执行标的额,对第三债务人的执行方式有两种:第三债务人自愿履行;如第三债务人在指定期限不履行的,人民法院可强制执行。  相似文献   

6.
虽然不少法官对利益衡量概念和运用没有完整的和系统的认识,但利益衡量方法在司法审判实践中的运用却十分普遍。利益衡量的本质是一种主观作为,该方法在实践中的操作和规范并未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的足够关注。为此,本文利益衡量的构成要件以及实践进路进行分析,以期对开拓利益衡量思路、规范利益衡量程序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与朋友在校园漫步,偶见一学生食堂门口上赫然写着:“第一厅”。我说,“”字不规范,应写规范字。朋友说,“”比“餐”简便易写,无妨。我说,“”属于不规范汉字,尤其不该出现在校园。朋友说,那请问:究竟什么是规范汉字?什么又是不规范汉字?规范汉字的使用范围有多大?不规范汉字还有没有生存的空间?好家伙,四问如同连珠炮。朋友的连问,涉及到如下几个话题:一是规范汉字的概念;二是规范汉字的使用范围;三是不规范汉字的表现形式;四是部分不规范汉字在一定范围的使用。什么是规范汉字?据国内专家、学者讲:“规范汉字是指经…  相似文献   

8.
有一位弟子问孟子有什么特长,孟子回答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位弟子又问什么是浩然之气。孟子回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绥也。”意思是:那一种气,最伟大,最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一点不加损害,就会充满上下四方,无所不在。那种气,必须与正义和真理配合,不这样,就没有力量了。浩然之气,是孟子独创的名词,带有天人感应的神秘色彩。但是揭去这一层神秘的雾纱,就可以知道它主要讲的是伦理学中理性凝聚的问题。一旦理性凝聚为意志,使感性行动成为一种…  相似文献   

9.
李木 《盐城电大学报》2001,(1):31-34,45
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说历来为诗评家所指责非议,认为其是“抄袭”、“剽窃”的翻版而已,殊不知,庭坚此论自有其科学合理性。这主要表现在:首先,此说与文学创作的继承创新说是一致的;其次,此说的提出与有宋一代的创作风气与时尚有关;再次,此说是诗人创作、经验体会的归纳与总结,只不过是将其视作作诗的一种方法和途径,故对其应作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评价才是。  相似文献   

10.
一、正义程序的含义程序是行政机关在行政活动中“应当遵循的步骤、方式、时限和顺序的总和”。[1]其中,步骤是指活动过程的若干必经阶段;方式是指活动过程的方法和形式;时限是指活动或行为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履行完毕;顺序是指活动步骤的先后次序。正义作为一种价值判断包含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平等分配原则,即对社会成员和群体成员之间的权利、权力、义务和责任的配置应当平等,“对相同情形一视同仁”;二是矫正原则,既对权力以合理制约,同时“要求对过失作出赔偿或剥夺一方当事人的不当得利”;[2]三是正义的“差别原则”,…  相似文献   

11.
贾勇星 《南平师专学报》2001,20(1):22-24,,24,
传统的语文读写观念受到不同时代、社会和语文教育思想的影响,其价值取向因时而异各有其不同的成效性和局限性。新走向的读写观念强调以“素质”为目标,形成“以表现(说、写)为本位”的“创作发展”型误文教学规范,是一种前瞻性的建构。  相似文献   

12.
壹、绪论 价值观是一个人或社会用以衡量周遭事物或行为的标准。反应在家庭生活中,价值观塑造了人们对家庭议题的界定,而家庭生活的内容则是个人或社会价值观的投射。价值观是我们处理事情判断是非、做选择时取舍的标准;也可以说是一种深藏于内心的准绳,在面临抉择时的一项依据。价值观会指引一个人去从事某些行为,例如:“诚信”的价值观,会让个人坦承面对困境及对家人说明事情的真相,提升家庭成员的信任度。“纪律”的价值观,会让父母依规定行事,产生家庭规范的执行力。“关怀”的价值观,会让父母关心子女,了解子女的困境,让子女有同理心。不同的价值观会产生不同的行为模式,进而产生不同的家庭文化。因此,价值观的研究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家庭价值观决定了人们对家庭议题的界定,并提供了解决家庭问题的基本假设。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对“素质教育”观的理解有其不足或缺憾:“活动说”把教育活动过程与教育目的混为一谈,用教育目的取代了教育过程;“方法说”把素质教育等同于一种具体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误解了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技能说”把素质教育庸俗化为“匠人培训”。其实,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是关于教育的性质、目的、任务和手段等基本问题的认识与把握。“素质教育观”最坚实的思想基础是教育的“三个面向”;“素质教育”的哲学意义在于依据它建立起关于教育的完整科学体系,其现实意义则集中表现为可以据此纠正关于教育的种种谬误与曲解,指导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的确立;“素质教育观”的基本内涵集中体现在对教育目的、教育过程以及教育目的与教育过程的关系这三个方面的认识与把握上。  相似文献   

14.
紧急避险是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但在紧急避险中损害的利益等于保全的利益也不一定是紧急避险过当;损害的利益小于保全的利益未必就不过当。紧急避险过当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要根据犯罪构成要件来衡量和认定。绝大多数紧急避险过当不构成犯罪,紧急避险过当一般属于民事侵权行为或意外事件,应按民法有关规定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国法学界关于利益衡量理论的研究非常混乱。我们认为,利益衡量是法官在司法过程中运用的、适用于规范之间冲突的一种法律方法。利益衡量面临的困境是,其主张者并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进行利益衡量的标准。法的经济分析利用相关的经济学原理来分析法律问题,即对法律问题进行定量分析,来追求效益的最大化。从经济分析的角度,法官进行的利益衡量实际上也是一个对成本与收益进行比较论证的过程。因此,经济分析工具是利益衡量的有效标尺。但是,运用经济分析方法进行利益衡量并非无懈可击,其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教育正义是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奠基性价值。当代正义理论的发展,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走向正义奠定了思想基础。从正义理论的承认、关系与分配三重维度出发审视校外培训机构,发现其非正义现象主要表现为:分数至上导致“承认正义”缺失,经济利益导向造成“关系正义”偏差,以及社会分层的教育投射致使“分配正义”匮乏。基于此,我国应构建以正义为基本导向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逻辑,确立以“承认”为内核的价值理念,重构校内校外育人责任联盟机制,纳入基本公共教育资源服务,以期有效推进基础教育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当代作家虹影说:“人与人缺乏交流的痛苦,每个人都差不多的,也正是居于这样一种状态,才出现网络世界。”  相似文献   

18.
从受贿罪的概念、构成要件及相关法律规定;“为他人谋取利益”是否应为收受型受贿的必备要件的争论及认定;“为他人谋取利益”应为收受型受贿的客观要件还是主观要件的争议及认定等三个方面层层递近的分析了“为他人谋取利益”这一要件于认定收受型受贿的必要性、客观性。同时,从刑法原理及刑法解释学的角度,以经过理论完善的新客观说中的许诺说为基准,分析了“他人”与“利益”的基本含义及“为他人谋取利益”客观表现形式,对“为他人谋取利益”这一要件予以了厘清。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棹"?     
语文新教材第一册第5页注释瑏瑥说:棹是“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相似。”第95页注释⑦说:棹“原意是船桨。”棹究竟“似桨”还是“是桨”?同一本书的注释为什么前后不一致呢?查一查常见的工具书,发现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桨,如:1.《现代汉语词典》释“棹”为“桨”;2.《新华词典》说棹是“划船的长桨”;3.《现代汉语规范字典》说棹是“船桨”;4.《应用汉语词典》释义同上;5.《汉语方言常用词词典》说棹是“广州等地方言,船桨。”6.《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说棹是“船桨”;7.《汉语大字典》释义同上;8.《古汉…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善意取得制度存在之实践依据的深入探讨,认为当交付为占有改定时,善意取得之是否适用,将会使利益衡量与价值判断处于两难境地;后本文又对物权变动模式与善意取得之内在关系及善意取得之交易类型作了进一步研究,认为在占有改定情形下善意取得之适用问题,采“类型”说不失为合理之处理方法,并以该说为基础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