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雅尔塔体制     
雅尔塔体制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上,美、英、苏三大国就结束战争与维持战后和平问题通过的各种文件、宣言、公告和秘密协议所构成的国际关系体制或体系.其核心是划分势力范围和维持战后大国合作.在1945年2月  相似文献   

2.
德黑兰会议是二战问苏美英三国首脑举行的第一次会晤。三大国拒绝中国参加,使得中国从此失去了与苏美英平起平坐的机会:其中苏联、英国起了主要作用,美国软化自己的立场,改变初衷,对英苏让步。会议期间斯大林赞成《开罗宣言》,这对中国是有利的。三大国一致接受《四国宣言》,接受“四警察”的安排,巩固了中国的“四强”地位。会谈中,三巨头并没有过分贬低中国的地位。《开罗宣言》的发表显然也受到了苏联的制约。苏联为对日作战的条件进行了试探,给《雅尔塔秘密协定》埋下了伏笔。但就德黑兰会议本身而言.它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其积极方面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3.
外蒙古原是中国的领土.但是自30年代以来,苏联从狭隘的民族利己主义出发,把外蒙古作为一个筹码纳入其远东战略.先于30年代中期重新驻军外蒙,继之与日本签署“共同宣言”,公开推行外蒙古独立政策.进而,与美国既勾结又争夺,明目张胆地制造外蒙古独立,迫使中国与之谈判接受雅尔塔协定中有关外蒙古的条款.而蒋介石政府从极端的反共反人民出发,为换取苏联支持,竟出卖外蒙古领土主权,成为外蒙古独立的帮凶.  相似文献   

4.
二、如何评价国民政府的对苏外交 笔者认为,如何评价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的外交,尤其是对苏外交,事关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面对英美始终旗帜鲜明,而面对苏联却往往因意识形态的困扰不那么立场坚定了。问题的关键仍在于以什么为标准来评判国民政府的对苏外交政策。 由于中国本身就存有党派利益之争的因素,意识形态不可能不影响国民政府的外交政策,但是笔者认为,意识形态的影响不具有决定性,而中国的国家利益和主权则是决定性的因素。正是因此,蒋介石同意与苏联建立互助关系,并且他领导的正面战场始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之一。下面就影响中苏关系的几个问题作一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根据<雅尔塔协定>,苏联在欧洲战争结束3个月之后,出兵中国东北.基于全球战略及保护、扩展其在远东的利益,在参加对日作战期间,苏联对华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种种矛盾,因势利导,其对国共两党的态度出现过多次反复.通过对苏联出兵东北的动机及二战末期的国际形势与美苏关系的演化,我们不难看出,美苏关系的起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苏联对国、共两党态度的波动.  相似文献   

6.
“埃利希—阿尔特事件”是“二战”期间由于苏联当局谋杀波兰两个享有国际声望的犹太工人领袖埃利希和阿尔特而在世界上引起轩然大波的外交事件。1941年9月,苏联政府为了动员一切力量支援卫国战争,将羁押两年之久的埃利希和阿尔特释放出狱,并允诺他们组建国际性的犹太人反希特勒委员会。当发现这一计划威胁到苏联的现行体制时,又将他们打入囹圄,并用苏联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取而代之。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苏联为了维护自己在波兰的长远利益,秘密处死了阿尔特(埃利希此前已自杀)。这一事件在国际舆论界激起了强烈的抗议和反苏浪潮,为了平息事端,斯大林不得不派苏联犹太人代表团出使盟国,以修旧好。  相似文献   

7.
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实现他关于中国和东亚的设想,在战时保持盟国之间的合作,在战后继续以大国合作作为新的世界秩序的基础,于1944年6月派副总统华莱士访问中国,与蒋介石举行了多次会谈。内容涉及中美关系、中苏关系、国共关系以及中国国内的经济和军事形势等。其中中美关系和国共关系是最主要的议题。这次访问的直接后果是使蒋介石同意派遣美军观察组去延安,以及罗斯福总统派一个私人代表来华。  相似文献   

8.
流香     
《阅读》2016,(6):64-65
作者:[美]哈伯德,陈毅平译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9月历史巨著、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一书问世25年之后,又一部跨度从罗马帝国到今日美国长达2000多年的大国兴衰史诞生了,这就是《平衡》。《平衡》是一本能与前者比肩的图书,两位美国政府高级智囊、知名经济学家重新深度解读大国的兴衰。从古罗马帝国、中国明朝、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后 ,世界的紧张局势大大缓解 ,然而这也阻止不了美国意欲控制整个亚太地区的野心。美国通过强大的外交攻势和军事威慑对中、印巴、日、朝、俄等国家进行分重点、分策略控制 ,而中国作为一个日益崛起的地区性大国 ,必然成为美重点防范的对象。中国承担起地区大国的责任 ,积极发展与亚太国家的关系 ,力图防止这一地区的霸权主义的再扩张并力促这一地区及世界局势的稳定与繁荣  相似文献   

10.
朝鲜战争的爆发及中国的出兵介入对整个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在东方的崛起。从对大国和大国地位的理论分析出发,可以认为,中国的政治大国、军事大国地位是在朝鲜半岛的军事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对于中国而言,1950年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是开始被世界视为大国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1.
面对21世纪经济全球化引发的各国对海洋利益的争夺,如何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真正的"海洋大国",维护国家的海洋主权、利益和安全,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我们就要掌握制海权、探明海资源、站稳东南海、东出太平洋、进军印度洋大西洋、登上南北极,这就是当代中国海洋战略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二战以来,日本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盟国。面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局势的新变化,为了保持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尼克松政府调整了对日政策。新的美国对日政策不仅进一步巩固了美日间的同盟关系,而且有利于日本在东亚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为七十年代美日关系奠定了基调。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而不是一个海洋强国。中国的海权在台湾问题、南中国海主权、海上石油运输安全三个方面正日益受到严重的威胁。实施印度洋战略具有石油安全及地缘政治双重含义,是维护中国海权的一个重要措施。从长远考虑,云南省应在"十一五"规划中将石油化工列为重点发展产业,德宏州应谋求成为新兴的石油化工基地和战略石油储备基地。  相似文献   

14.
大国之间的经济博弈必然对生存在大国中间的小国、弱国产生影响。1932年渥太华会议前后英美在加拿大展开了激烈的经济争夺。英国利用渥太华协定来框定加拿大以便加强和巩固帝国经济,扭转经济颓势 而美国也积极拉拢加拿大来渗透进而瓦解英国的"经济堡垒",获取本国经济发展空间 加拿大面对英美的争夺,则采取有效措施,游刃于英美之间,谋取本国利益。  相似文献   

15.
刘志华 《江汉学术》2023,(2):124-128
俄苏文论对20世纪中国文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俄苏文论在中国的接受及其与中国文学的关系是中俄比较文学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通过具体分析俄中文论关系中的“移植”“误读”“纠偏”“阐发”等四种现象及其主要表现,《中国接受俄国文论研究》对俄苏文论被中国现代文学吸收和转化的过程和机制展开重点考察,以探寻其中的思想碰撞、交汇的理路,可为当代中国文论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路径与方法。俄中文论关系主要构成在于:1920年代早期对“无产阶级文化派”、1930年代对“拉普”的移植接受及1949年前后中国文论的全盘苏化;对列宁《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和俄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误读;对俄苏文论的缺失进行纠正并结合中国具体社会历史语境加以“本土创造”。  相似文献   

16.
经济主权分享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 ,具有相互性的特点 ,在形式上表现为一国经济主权空间和权能的分让 ,在实质上则是经济权益的互相共享。因为现实中的经济主权分享往往是不均衡的 ,通常更有益于外来经济一方 ,对进入国而言存在主权被过渡分享的不安全倾向 ,要求民族国家高效地发挥自己的主权运作效率 ,维护好本国经济主权 ,争取有益的主权分享。于是研究这种主权分享及其相关问题 ,对主权国有效地保护自己 ,充分利用好全球化的“便车”之利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游泳界一直对力量训练存在着三种观点:完全水上练习,不要力量练习;水中力量练习;重视陆上及水中的力量训练.近年来,美、苏、东德等队的实践证明,第三种论点是正确的,力量训练是重要的,并受到了普遍重视.但是目前,对  相似文献   

18.
数字主权指国家对数字空间的最高统治权,数字主权安全指国家数字主权不受侵害,以国家在数字领域的管辖权、独立权、平等权及防卫权不受侵害为标志,由数字事务管辖能力、数字规则主导能力及数字防卫能力来保障。当前国家数字主权安全面临着三大挑战:一国扩展数字主权对他国数字主权的削弱、数字平台实施技术垄断对国家数字主权的威胁和个人不当运用数字技术对国家数字主权的弱化。国家应对数字主权安全挑战的路径是:加强国家数字能力建设,以因应他国数字主权扩展;秉持国家安全至上理念,以规制数字平台垄断行为;坚持全球合作原则,以价值共识导引个人数字技术运用。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而言,这是一个呼唤大战略的时代,更是一个构建大战略的时代。本文通过对《大国成长的逻辑——西方大国崛起的国际政治社会学分析》一书的梳理及分析,对我国的崛起进行思考,以期提出相关建议及展望。  相似文献   

20.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采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对清代秘密结社与山西武术发展的相关联系做了论述。研究发现,清代秘密结社对山西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武术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的“从业人口”和发展空间。对清代山西武术与秘密结社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社会学研究,目的是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一个视角或是一条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