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入世后,新的经济形势对高职高专工民建专业人才提出新的要求,人才的定位发生很大变化,我们要致力于从职业知识结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三方面下手,培养工民建专业具有“三种能力”,“三个去向”的应用性高等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2.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与传统精英模式的高等教育不同,工民建专业的设置要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标,人才的定位发生很大变化,我们要致力于从职业道德、知识结构、职业能力等三方面下手,培养工民建专业具有“三种能力,”“三个去向”的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3.
高职工民建专业人才培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与传统精英模式的高等教育不同,工民建专业的设置要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标,人才的定位发生很大变化,我们要致力于从职业道德、知识结构、职业能力等三方面下手,培养工民建专业具有“三种能力”,“三个去向”的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4.
明确工民建专业高职学生的职业方向和职业能力 ,分析“五年制对口招生工民建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制定改革思路 ,进行包括理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在内的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以往在自我封闭系统内,以学科为本位的“三段式”课程及岗位定向式教育模式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许多职业技术学校面对西部大开发需要大量的“宽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现实,却无力培养,倍感尴尬。作为青海省重点职业技术学校的青海建筑工程学校,从1979年建校就创办的工民建专业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因此寻找一种合适的课程模式,推动整个课程改革,已迫在眉睫。引入新的课程模式是实现工民建专业课程改革目标的需要首先,职教课程的改革必须根植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针对工民建专业,深入实际,从市场调查…  相似文献   

6.
明确工民建专业高职学生的职业方向和职业能力,分析“五年制对口招生工民建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改革思路,进行包括理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在内的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职业能力是职业人关于职业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力量系统,涵盖了面向职业世界的生存能力、生长能力和面向生活世界的生成能力。技术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形成机理可表述为:心智能力、动作能力和知性能力三种基础形态能力的综合发展;从“新手”到“专家”五个发展阶段能力的升级历程。技术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对其职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其中,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是职业生存能力的着力范围,职业发展的中级阶段是职业生长能力的作用域,职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职业生成能力的作用域。  相似文献   

8.
高职“2+1”教育培养模式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2+1”是高职教育培养技能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它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强调人才的实用型和技艺型。但现行的高职“2+1”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通过对当前高职“2+1”教育培养模式利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考核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工民建专业学生预决算能力,培养符合职业实际要求的应用型人才,需要按职业要求对建筑工程预算课程进行创新性整合,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仿真操作为主线的理论教学模式,并让学生深入企事业单位,以见习期或试用期方式跟班或顶岗实习.  相似文献   

10.
对学习领域课程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技术、经济和社会正在进入一个以人为中心的时代,传统精细分工的简单岗位工作正在被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综合任务”取代,这对技能型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技能型人才要想能够“持久被雇佣”,不仅要有岗位能力,而且应当具备综合职业能力,除专业能力外,还包括诸如解决问题、自我学习、与人交流等关键(核心)能力。将综合职业能力作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界和众多职业院校的共识.  相似文献   

11.
<正> 哈尔滨市教委结合哈尔滨市教学质量年活动,于近日召开了全市深化成人高等教育教学领域改革经验交流会。我们采访了这次会议,现将采撷花絮献给广大读者。在培养“造房子”人才上不动摇省建设职工大学杜国城校长说:10年来的办学实践,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要培养出真正合格的人才,必须清楚地方上对人才的需求,进而确定培养目标。我们通过对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的调查,了解到:职工高校“工民建”专业毕业生回到施工企业后,一是从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作工程技术负责人;二是从事施工管理工作,作工程负责人;还有少部分充实到计划核算部门从事计划或工程预算工作。职工高校“工民建”专业毕业生如此明确的职业方向,就决定了它所培养的人才类型  相似文献   

12.
对学习领域课程的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技术、经济和社会正在进入一个以人为中心的时代.传统精细分工的简单岗位工作正在被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综合任务”取代,这对技能型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技能型人才要想能够“持久被雇佣”,不仅要有岗位能力,而且应当具备综合职业能力,除专业能力外。还包括诸如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联想集团和山东青岛飞洋职业技术学院日前在京举行“共建笔记本大学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宣布将展开全方位合作,凭借“笔记本大学”这种新的教育模式培育更多、更优秀的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合作双方希望通过“笔记本大学”的建立,使得基于笔记本电脑的教学模式给传统教学带来革命性的改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和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4.
高职人才具有层次的高级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等特点。为进一步提高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突出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以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开展校企合作,构建“三侧重、三不断、三结合”的教学模式,为高职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5.
《教育探索》2007,(2):F0002-F0002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围绕“招得好、学得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职业素养高、后劲足、就业率高”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断实现新的跨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应更好地体现“高等性和职业性”,其中“综合职业能力”是关键点之一。对于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现状和突出问题,从专业能力、关键能力、实践能力方面探讨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姚晓霏 《亚太教育》2023,(17):101-104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的背景下,社会对当今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有新的标准。在此背景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师应思考开展怎样的课程创新和改革,才能培养出具有国际交流应用能力、跨文化协调能力、创新性能力,用新思维胜任国贸岗位的技能型人才。基于此,提出“四融三全”的教学创新理念,以课程为依托“融入课程思政”“融入双重教学模式”“融入产教融合”“融入信息化”,对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进行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评价,以达到提升学习效率、提升岗位技能、提升职业素养的效果,旨在为中职学校开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创新提供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遵循“从初学者到专家”的技能人才成长规律,设计“单项专业技能—综合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分别对应学生“初学者—高级初学者—有能力者”三个阶段的学习.在综合实训阶段,以模拟园林公司和真实园林项目为组织形式,实施“工程前期—工程施工—后期服务”递进式的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全面锻炼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提升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9.
特色是高职教育的生命力所在,是培养高质量技术人才的前提和基础。而突出能力本位,则是我校高职建设的主要特色。 一、以能力为本位,制订高职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总体蓝图”,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我校的高职教学计划体现了“以CBE理论为指导,以专业岗位为目标,以能力和素质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三个高职试点专业均成立了由企业第一线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的专业顾问委员会。在广泛的市场调研和对高职岗位(群)进行工作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高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明确了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具体结构,列出了反映高职特色和岗位特点的职业能力结构表(如“计算机维修与应用”高职试点专业教学计划,确立了14项综合能力和273项专项能力)。计划对高职学生应达到的一般职业能力、专门职业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都有明确的要求,既培养了学生职业生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竞争发展的潜力;计划还确定了能力的实施办法、考核措施和能力的权重及能力归属课程。同时高职各专业还开设了“环保知识”、“人文知识”、“就业指导”、“健康教育”等选修课程,学生的“多证制”建设也纳入了教学计划。遵循实  相似文献   

20.
职业本科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针对国家及地区智能制造产业升级战略和机械装备制造业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新需求,剖析职业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创新“军民融合、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对职业本科人才的培养定位、课程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进行研究,聚焦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研究基于“互联网+”的项目化、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法,依托职教云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创建“双创”工作室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创造能力和职业能力。该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优秀师资团队建设、实验实训设施投入、企业工程师引进方面尚需持续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