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师备课或者上课时是在“教教材”还是在“用教材”,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观念。“教教材”是把教学狭隘地理解为传授知识,把教科书当作教学的唯一内容。它提倡教师备课要“吃透教材”,即吃透教参中的标准答案;上课要“以本为本”,不能超出大纲。学生的学习应“围绕教材”,学校考试应“紧扣教材”,试题答案应和教材“保持一致”。因此,语文课就是语文,语文教材就是语文,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而“用教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观念,它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教学的内容不仅是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包括了蕴涵在书本知识后面的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活生生的问题和对这些问题的回应。那么,教师如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呢?  相似文献   

2.
为了适应新课程的形势,改变旧有的教学模式下过于注重依赖课本进行知识传授的倾向,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扩大课程“资源空间”势在必行。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扩大“资源内需”,有意建立一个以基础知识为出发平台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一、打破传统教学习惯上对课程资源的狭小界定,扩大课程资源的外延范围长期以来,在实施思想政治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自我约束性”太强,惯于照本宣科,以本为本,对教材知识单一依赖,竟然“不敢越雷池一步”,不善涉猎课堂以外的课程资源,从而影响了对教材知识的创造性讲授与解构,把教材资源置于“孤立”的…  相似文献   

3.
教育理念指引着教师思考和实践“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等问题。在传统教学观中,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以“本”为本,纠结于“教”教材,把课程及相关法定的课程载体(如教学大纲、教科书等)奉为“圣经”,不敢也不会越雷池一步,“紧扣教材”成为公认的教学常规。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需要积极转变观念,树立真正的课程资源意识,...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的民主性、开放性、科学性,让教师找到了课程的感觉,形成了课程的意识,改变了教师仅仅把课程当做教科书或科目的观念。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可怜的阐述者和文本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充分地挖掘、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已经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教学中不再是把教材作为“圣经”解读.  相似文献   

5.
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载体,是实现课程三维目标的主要媒介。教学过程是课程实施的过程,也是课程创新和开发的过程。新的教材观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无非是一批例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材料。如果视教材为“圣经”,一味死搬教材,按照教材的逻辑顺序和呈现方式把知识内容原原本本地传授给学生,就背离了新课程的方向,削弱了教材的功能,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潜心“走进教材”,又要善于“走出教材”,为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形成素养创设路径。所谓“走进教材”,就是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体会教材编…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课程改革带来了许多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作为教学开放性理念之一的教材观给广大教师提供了无限创造和发挥的空间。“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观念已经被广泛认同和接受,并付诸教学实践中。小学科学课教师也要树立用“教材教”的观念,即在以教科书为主要凭借的基础上,以“用教材教”的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教材的建设和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实现从单一的课程“执行者”向课程的实施者、建设者、研究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等多重角色的转变.在此背景下,针对过去教师教学中存在的“迷信教材、照本宣科、不敢越雷池一步”等现象,有人提出了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的口号,这对改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提高课程实施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教师教学越来越不能过分依赖教材。为此教师应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材观,因为“教教材”的教学常常把目标单一的定位于教知识,“用教材教”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而当今《科学》教材还没取代《自然》教材,各种版本的《自然》仍在使用中。因此,科学启蒙教育更要求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现行的《自然》教材进行大胆的解析和整合,以实现科学教育的实效性。a.把握教学目标,用活教材。教材是什么?自然特级教师路培琦老师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目前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一般根据教材,向学生灌输正确道德观念、法纪观念、经济观念和政治观念,忽视了学生是活生生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观念的“容器”,采取注入式教学模式,以讲授法为主,进行单一的信息交流,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成了讲堂。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在教育教学方面体现了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反映在课程上,则是从主张把教材当作“蓝本”到主张把教材当作待解读“文本”,这是因为若把教材看成金科玉律,教学也就成了凝固的、共同寻找所谓唯一正确答案的机械活动,教师也就成为“教师匠”;若把教材作为教师与学生双方相互作用的对象,从不同角度和立场来进行解读,就能展示阅读者自身的创造性、独特性,展现出教材的不同光彩,达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也就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把“由知识走向学生”(即知识的再现、知识的传递)转向“由学生走向知识”(引导探求知识、提高综合素…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在教育教学方面体现了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反映在课程上,则是从主张把教材当作“蓝本”到主张把教材当作待解读“文本”,这是因为若把教材看成金科玉律,教学也就成了凝固的、共同寻找所谓惟一正确答案的机械活动,教师也就成了“教师匠”。若把教材作为教师与学生双方相互作用的对象,从不同角度和立场来进行解读,就能展示阅读者自身的创造性、独特性,展现出教材的不同光彩,达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也就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把“由知识走向学生”(即知识的再现、知识的传递)转向“由学生走向知识”(引导探求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王洪鹏 《天津教育》2003,(11):41-42
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载体,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工作的不断深入,教师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全新的变化,如今的教师要使自己能成功地走进这样的课堂,必须充分认识和适应课程改革带来的四大变化。一、教材功能的变化:教材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传统的教材功能观认为,教材是经过实践证明的正确的“经典性知识”,具有权威性、学术性、知识性等特征,教学就是把这些“经典性知识”传授给学生,其目标体系首先是知识,其次是能力,最后是情感态度。当前的课程改革向这种传统的教材功能观提出了挑战,新教材不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变,但要完全适应新课程仍有一定的距离,教师仍被种种因素束缚着,放不开手脚。一、从受教材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由教材的奴隶变成教材的主人,做到驾驭教材以往教师把课程和教科书之间画上等号,把教科书理解为教师教的材料,理解为只是知识的载体,因而,教师的大纲意识、教材意识、教参意识特别强。虽然常讲“脑中有纲”、“胸中有本”、“目中有人”、“手中有法”,但前两者起主导作用,后两者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很好的落实。虽然也常讲“备大纲”、“备教材”、…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对教师对学生共同的要求和目标,也是学生合作、探索学习方式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教师如何把学生从课堂上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选择者、意义的自主构建者、课程开发的参与者,是教师在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一、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以“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转变教学观念,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才能改变教学方法,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放开手脚,摈弃以“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设语…  相似文献   

15.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但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法不转变.课程改革就将流于形式。而目前,体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现象,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法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要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体育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课程教材,由单一性向多样化转变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依据,课程改革使我国的中小学教材正悄然发生深刻变化。课程教材的多样化使教材作为教学中惟一的“法定课程”的地位渐趋动摇,教材的功能定位也逐渐由“控制”和“规范”教学转向“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但也有的教师仍以旧的观念和方式驾驭新的课程教材。因此,必须转变观念,由课程教材的单一性向多样化转变。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人们对“课程”概念的理解单一而狭隘。人们往往把课程窄化为“学科”.窄化为“教材”.甚至“教科书”。那么,课程资源也无非是一些书面的材料。对于教师来说.它就是一些教学参考、教学辅助材料.对于学生来说,它就是一些学习辅导资料、习题集、习作选等。那么.课外阅读岂不就是课外书籍文本的阅读吗?这种对“课程”和“课程资源”的理解制约了人们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胡海舟 《山东教育》2005,(25):25-26
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即课程,教师不应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因而,对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已是时代的要求,每位教师都必须摒弃“以教材为本”和“教教材”的旧观念,确立“以人为本”和“用教材教”的新理念,通过创造性使用教材,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虽已颁布好几年,但对于课程改革的核心仍有人认为只是把教材换一下,也有人认为上课用点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等,甚至有人认为上课让学生多回答几个问题,活跃活跃课堂气氛……这都是误解!其实课程改革不是仅把原来的教学大纲换成新课程标准,换换教材,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总是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方式.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教学的基本方式不应该是“授予”,而是“引导”,  相似文献   

20.
邹良 《教师》2010,(13):56-58
教材是构成教学结构的三大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特殊的课程资源,教材在新课程中具有基础性和政策性的地位。新课程背景下通用技术教材以完全崭新的姿态出现,它不仅是在形式上的新体现,更是教育观念上的新突破,突出了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凸显了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为核心的教育目标。减少了教师对教学的束缚和对教科书的依赖,同时也为教师创造性地整合课程资源,设计、开发、使用教材提供了空间。因此,教师不仅是新教材的使用者,也应是新教材的开发者和设计者。我们的教师对通用技术课教材的功能必须有新的认识和理解,抛弃传统的“教教材”方式, 合理地使用通用技术教材、二度开发好通用技术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