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通过张惠言编订《词选》、写作《词选序》与集中进行词学创作时期的学术背景及人生景遇,追索张惠言词学理想的形成原因,分析张惠言在博观约取的创作实践中,如何为表述词学理想而寻找可行的道路,以及贯穿于选词、论词、作词中的人格境界.  相似文献   

2.
词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发展,成果的不断成熟和丰富,是标志清词中兴的一个重要方面.张惠言的《词选》和《词选序》作为常州派的奠基之作,集中反映了这一词派的基本词学思想和主要理论观点.尤其是《词选序》,在关于词的起源问题上,在为词尊体、词的评价标准及作词和论词方法等问题上,明确阐述了常州派的主张;而且,较之此前的词学理论有明显的突破和创新,为整个词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同时,《词选》和《词选序》,在当时还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补救清代词坛上的阳羡派和浙西派之失,进而纠正整个词风,也具有现实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惠言是清代常州词派的开创,其《词选》在其开宗立派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后世影响很大。本从选评内容及方式两个方面对《词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论凤林书院体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凤林书院草堂诗余》是宋末元初无名氏编选的一部词总集,厉鹗在《论词绝句》中称:“不读凤林书院体,岂知词派有江西”,使得此集与《花间集》相同,由词选而得词体之称。该文通过对凤林书院体艺术特色的分析,辨析了这部词选与辛派词风和张炎等格律派词风的异同,也展现了宋末元初江西词坛的风貌。  相似文献   

5.
清代常州词派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词学理论上,张惠言是常州词派的创始人。其《词选序》集中体现了张氏词评的理论主张,其意内言外谓之词说立足于儒家的正统观念,开了常州词派词评的先河,扭转了当时词坛的风气,对清代词坛影响深远。从张惠言及其后继者们对常州派词论的不断完善过程中可以看出常州派词论的发展及理论思维演进的轨迹。  相似文献   

6.
周正的正变论与纠正当时词坛流弊、拓展张惠言的学词途径相关,其与张惠言的异同大略有六:其一,选目与张惠言略有出入而大体相同;其二,说多主张氏之言,大旨不离常派;其三,意仍张氏,力徵时俗猖狂雕琢之学习;其四,“变”乃正声之次,标准更为通达;其五,变重质轻文为文质并重,其六,艺术视野更为开阔。从周济《词辨》及《宋四家词选》所选之词及其区分正变的标准,我们大致可见常州词派对词的源流发展问题的理论流衍及审美标准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这里所要探讨的,是张炎的四首词:《国香》(莺柳烟提)、《阮郎归》(细车骄马)、《水龙吟》(乱红飞已无多)、《解连环》(楚江空晚)。这四首词的字句,并不深奥,各家词选注本,亦多有选注。但其内涵,却说法不一,臆测而已。张炎论词,主张寄托,提倡所谓“得言外意”(《词源·离情》)。所以,他的词作,也多有寄托,而最多见者,是托物寄意,借物言志。张炎的这几首词都有寄托,都是为歌女沈梅  相似文献   

8.
《今词选》为陈匪石先生选辑,刊载于1916年《民国日报?艺文部》,是为“近代人选近代词”,对于近代词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对于《今词选》的编选,陈匪石参考近代词话、报刊、选本,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今词选》也充分反映了陈匪石的前期词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嘉道词坛,浙派日衰,颓风日盛。外部的社会危机和词坛内部的流弊促使词风变革成为必然。张惠言于嘉庆二年编《词选》,尊词体、重寄托、别正变,成为常州词派兴起的标志。张惠言的词作清新疏朗,格调高远,是对常州派词学观点的积极实践。张惠言的词学理论和词作对后世都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嘉道词坛,浙派日衰,颓风日盛。外部的社会危机和词坛内部的流弊促使词风变革成为必然。张惠言于嘉庆二年编《词选》,尊词体、重寄托、别正变,成为常州词派兴起的标志。张惠言的词作清新疏朗,格调高远,是对常州派词学观点的积极实践。张惠言的词学理论和词作对后世都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贾谊《吊屈原赋》是汉赋名篇,历代注释甚多。早在汉魏六朝时期,就有胡广、服虔、应劭、郑氏、李奇、邓展、苏林、张晏、如淳、孟康、韦昭、晋灼、臣瓒、徐广等14名注释家为其作注,这些注释文字主要保存在《史记》三家注、《汉书》颜师古注和《文选》李善注的征引中。早期注释或注音。或释词,或解旬。或校勘,促进了《吊屈原赋》的解读和传播。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贺铸200余首词作调名的具体分析,并和张辑的改调名现象加以比较,说明贺铸喜改调名的原因在于想要恢复词牌名实统一传统,这一作法体现了贺铸的词学理想。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字检索可以发现,清代拟话本小说《八洞天》中引证的部分诗词韵语与清代才子佳人小说《终须梦》中的是大体相似甚至是几乎相同的。经细致论证确定,是《终须梦》中的作者将《八洞天》内某些可以被利用的诗词韵语直接拿来或稍作修改放入自己的小说中。由此得出了《八洞天》的成书时间必然早于《终须梦》的成书时间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4.
学界历来主张己卯本为“董康旧藏”,但检点董康《书舶庸谭》有关《红楼梦》之记载,并未发现与此相关的记载。(《红楼梦》现存各版本对太虚幻境“六司”之记载存有异丈,诸多迹象表明甲戌本作“夜哭司”曾遭后人篡改。  相似文献   

15.
清代词选多为专业词家编纂,手眼甚高,在选本的功用上,往往侧重于推尊词体、开宗立派,而于示人词法方面则略有忽视.许昂霄坐馆于涉园张氏,因指导张氏子弟填词之需,编选《晴雪雅词》,评点《词综》,偏重于词法的讨论与示范.另外,《词综偶评》、《晴雪雅词》的选词理念和批评主张,对浙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所批判,提出尚自然,贵性情等创作思想,来纠正浙西词派的偏至,一定意义上弥补了浙派的若干不足.  相似文献   

16.
董俞是云间词派后期著名词人.一方面,董俞宗法云间词派,浸淫南唐北宋词,另一方面又大大突破了云间之藩篱,对南宋格律派词人吴文英及苏辛一派的豪放词人亦颇多师法.转益多师,拓宽了他的审美心胸,使<玉凫词>获得了多元风格.  相似文献   

17.
张居正改革一方面延缓了明帝国的灭亡,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党争。作为党争一方的东林党人对张居正改革既支持又反对的态度,体现了其在探索济世救民道路上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18.
宋元易代之际,沈义父《乐府指迷》、张炎《词源》、陆行直《词旨》三部词学专著对宋代词学作理论性质的总结,建立起初步的词学体系。周密编选《绝妙好词》于宋亡之后,摘选精粹,体例完备,风格一致,颇具流派意识,以选本形式参与促成宋末以来关于词体理论的建设。其选摘标准及审美取向集中于复雅审音、寄托隐微和力主清空。《绝妙好词》对清代词学思想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清末政治风雨如晦、风云诡谲之时,是倡行改良,还是号召革命,构成了改良派和革命派的斗争焦点。康有为在戊戌前后“一以贯之”借董子学以推行其改良主张;章太炎则经历了一个从改良到革命的转换过程;刘师培以董子学比附现代民主之义和民族主义,并反驳改良派的理论根基公羊学,以此来驳斥改良,宣传革命。章太炎、刘师培与康有为的争论,表明上是古文经对今文经的学术论争,实际上体现的是革命与改良的政治斗争,体现了社会上改良思潮向革命思潮的一轮转换。  相似文献   

20.
康有为戊戌前的岭南讲学中,有大量关于"董氏学"思想的阐述。他指出了"董氏学"在儒学思想学术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并认为"董氏学"与孔子"改制思想"和"微言大义"有密切关系。他还着重说明了"董氏学"的入门途径。康有为讲学中的"董氏学"内容与其《春秋董氏学》的成书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