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关于赛珍珠创作中的无意识精神在《群芳亭》中吴太太身上的体现,本文作者曾做过详细的阐述。《群芳亭》虽是一部讲述中国封建大家庭故事的小说,但其中我们敏感地觉察到故事中所反映的赛珍珠的内心冲突与痛苦。赛珍珠自认为是个家庭主妇,一度把家庭、孩子作为生活的中心,但男权世界、婚姻失败、不能生育的痛苦使她把饱满的激情与热爱投入到小说的创作中,蒋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欲望在艺术世界里得到了补偿。  相似文献   

2.
《群芳亭》这部小说中,赛珍珠对精明干练、追求精神自由的吴太太的形象塑造使西方读者重新认识了中国女性;而与昊太太处于同一社会转型期的疯狂女人周蘩漪是曹禺笔下一个典型的女性形象。受五四时期妇女解放运动和西方婚姻自由观念的影响,她们积极追求人格独立和精神之爱,渴望拥有婚姻生活中的话语权,但又在根深蒂固的封建男权思想中苦苦挣扎。结合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来看,她们的觉醒、反叛和追求独立,缘于当时社会环境下女性意识觉醒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动力。  相似文献   

3.
赛珍珠的自由博爱思想在小说《群芳亭》中性格和灵魂残缺的男性身上得到了演绎和诠释。女性主义在性别对峙基础上提出的对一元化自由的追求和绝对的平等是与赛珍珠自由博爱以及异质文化交流的思想相违背的。两性的自由和平等是绝对的全人类的自由和相对的两性间的平等。赛珍珠的作品不仅为东西方异质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而且对我们致力于两性平衡与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庭院里的女人》是第一部由中国人担任独立制片人的好莱坞电影,这是继《大地 》、《龙种》之后又一部根据赛珍珠的小说改编的电影.在小说《群芳亭》中,赛珍珠关注中国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并通过吴太太和安德鲁之间的心灵交流,探讨跨文化交际成功的可能性.《庭院里的女人》在精神上与原著已经大异其趣.影片模仿好莱坞影片制作,潦草地表现吴太太和安德鲁之间的爱情;同时,影片充斥着说教的声音,小说中的圣人安德鲁成了完美的救世主和舍生忘死的英雄;而且,在相当的程度上,影片试图迎合大众的口味,满足某些西方人对中国文化中的糟粕的不健康的窥探欲.凡此种种,对赛珍珠的小说是一种歪曲,并构成负面的影响,也不利于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电影《庭院里的女人》是根据美籍女作家赛珍珠的长篇小说《群芳亭》(Pavilion of Women)改编而成。该片描述了20世纪30年代南方大户人家内部复杂的人物关系及情感纠葛,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女性的情感生存状态。而本文则试图从对原著和影片的解读中,寻求一种跨越文化障碍的女性情感自省。  相似文献   

6.
长期旅居中国的美国作家赛珍珠,因其描写中国旧社会农村生活而斩获诺贝尔文学奖。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是一部描写旧社会中国农村生活的鸿篇巨著。三部曲的第一部《大地》,以王龙娶阿兰前后生活变化为情节贯穿全文,讲述了贫农王龙婚前一贫如洗,娶了阿兰后,慢慢变得家道殷实甚至成了地主,而最后又家道败落。本文以结构主义为理论框架,采用结构主义的二元对立研究方法重新解读小说,以期对小说有全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以描写中国农村生活、体味中国农民疾苦而闻名于世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赛珍珠对中国知识分子同样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与关注。传统与现代的平衡是她为其设计的人生定位,也是她苦苦挣扎于东西方文化不同张力之下的最佳选择。然而这样的平衡是短暂而脆弱的,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迷恋往往成为她最终的精神归宿。结合她于1933年发表的题为《新爱国主义》的演讲,仔细分析其代表作《同胞》,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海归派”知识分子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8.
赛珍珠是历史上首位通过创作以中国为背景的文学作品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赛珍珠作品中渗透的儒家思想向西方世界展现了有灵有魂的中国。赛珍珠的四部作品《大地》三部曲、《龙子》、《群芳庭》、《我的中国世界》,分别蕴含了儒家家礼中的"孝礼"、对国家的"忠义"、推己及人的"爱人"精神。而这一切又都归因于中国儒家思想中的"仁爱"思想。研究赛珍珠作品中的"仁爱"思想对于如何在对外文学传播中凸显中国文化精神特色有着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吕晴  张媛 《英语广场》2024,(3):50-53
赛珍珠是一位坚定的女性主义作家,她一生关注妇女问题,对男权文化下的妇女命运始终保持敏感。近年,人们越发关注环境问题与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应运而生。本文选取了《匿花》与《群芳亭》中的两位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解读女性形象与大自然的内在联系,发掘其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以期能呼吁人们保护自然环境与妇女权利,进而维护女性利益,构建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赛珍珠是鼓吹妇女解放的先驱者之一。《大地》三部曲描写了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妇女在解放道路上所取得的进步和她们自身思想的变化历程,反映了赛珍珠的中国妇女观。赛珍珠大体上把中国妇女分为传统妇女和现代妇女两类,并揭示了她们不同的主体性。她赞美传统妇女的传统美德,但更珍视现代妇女的现代美德。正是后者指引着中国妇女解放的方向,体现了赛珍珠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1.
西方大力传播中国文化而产生深远影响的西方女作家中,首推美国作家赛珍珠。她以安徽宿州的农民生活为素材创作了小说《大地》,并且因为《大地》"对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真实且取材丰富"和她的个人自传《我的中国世界》而获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文章旨在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角度,从作家的外部研究为切入点,具体分析赛珍珠所描写的中国与现实中的中国是什么关系。是真实的再现呢?还是带有不同程度的美化或丑化?文章从形象学外部研究的角度看待赛珍珠笔下的跨文化交流,旨在深入认识比较文学的方法论,更好地引导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2.
赛珍珠的中国题材作品,以“乡村-农民”作为自己的认识原点,深入考察了中国乡村的权力文化网络,勾画出传统社会的政治图景,并借助生动亲切的形象对中国传统社会品格进行冷静思考和大胆预言。赛珍珠的乡村书写所折射的政治氛围、揭示的民族心理,同我们本民族的书写一起,构成一种反观自身的“复调结构”,有益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3.
晚清时期,中西文化相互碰撞与融合.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译者竭力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达旨术”便是立足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并能有效引进西方先进思想,成功地将两者融合的一种翻译策略.启蒙思想家严复借此法宣传了济世救国的政治愿望.将严复“达旨术”放在晚清意译风尚盛行的背景下阐述,有利于准确理解其内涵.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容闳《我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李恩富《我的中国童年》、黄遵宪《逐客篇》以及佚名作者《苦社会》进行文本细读,梳理了晚清旅美华人文学想象美国(他者)和中国(自我)的几种模式:容闳自传中的美国和中国分别被建构为文明和落后的形象;李恩富自传中的美国和中国则分别被描述为纯粹的"异"和诗意传统的中国形象;在《逐客篇》和《苦社会》中,美国和中国则主要被表述为一个背信弃约的种族主义国家或苦难的中国形象。晚清旅美华人对"他者"和"自我"的文学想象,奠定了后来旅美华人文学想象美国和中国的几种模式。  相似文献   

15.
1938年因“对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这描述是真切而取材丰富的,以及她传记方面的杰作”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赛珍珠,因她的代表作《大地》而闻名于世。本文概述了我国三十年代,新中国成立后及七八十年代以来对赛珍珠及其作品的研究状况以及我们现应本着“实事求是”,“客观评价”的态度重新看待赛珍珠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16.
我国"赋"源远流长,汉赋是我国赋体文学的源头,更是我国文学自觉时代的起点。期间经历了汉大赋、魏晋抒情赋、唐代律赋和晚唐小品赋、宋代的文赋等成就卓著。元科举不兴,明八股取士,但文人赋作仍有很多。尤其明末清初一批抨击阉党乱政、反对异族入侵和清末富有爱国情怀的赋家和赋作,更加拓展了赋的题材和内容。明清已还,赋论和赋集渐多,为研究辞赋奠定了基础。汉赋繁盛乃盛世必然。21世纪初,正逢盛世,新赋创作蔚为壮观,但是作家的国学修养、作品的思想深度、创作技巧还需进一步加强,尤其要向以欧阳修和苏轼为代表的宋代文赋作家和文赋作品学习。  相似文献   

17.
雅、俗之辨一直是中国文学史上争议不休的话题。作为历代以来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俗文学不仅发轫于平民百姓的日用起居,而且反过来深深影响了知识精英的理论思维与创作实践。明代以学问名世的杨慎除了在经史诗文、音韵训诂、金石书画等雅文学领域成就显著外,还以满腔热忱积极投身于俗文学的整理和创作。全面考述杨慎俗文学创作的基本概况,并对明清以来杨慎俗文学的研究现状进行历时性述评。将有助于还原杨慎文学创作与研究的实际状况,对杨慎俗文学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研究亦将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杨慎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8.
冉晓莉 《重庆师专学报》2012,(1):119-121,125
赛珍珠的《大地》和张爱玲的《小艾》都蕴含着作者对中国女性命运的关注与思考,表达了她们对封建专制和男权制度的质疑和颠覆,以及对中国传统女性优秀品质的肯定和赞扬。她们以跨文化的视阈描写阿兰和小艾对女性价值的体验和醒悟,表达出各自独特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9.
《锦鞍赋》是温庭筠在成通元年(860)后、七年(866)前为女道士、诗人鱼玄机而作。这篇赋借锦鞍颂赞鱼玄机的美丽不凡,并寄有对她被李亿遗弃后的安慰之意。该作虽然从陶渊明《闲情赋》脱化而来,但是以锦鞍为赋,以词境、词法入赋,是前所未见的。南宋词人刘过《沁园春·美人足》选材、取意、以赋法写词,有取于《锦鞍赋》之处。  相似文献   

20.
乾隆末的中安宗藩关系屡经波折,频受考验,至乾隆五十三年至五十四年,更跌入深渊,见诸兵戎,中安宗藩关系中断近两年之久,成为清代中安关系史上的一件憾事。但两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双方友好交往的愿望是真诚的、强烈的。因此中安宗藩关系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于乾隆五十五年解冻回春,全面修复。但中安宗藩关系的修复非一蹴而就。在这一过程中,时任两广总督的福康安力肩重任,秉乾隆之命,实心办事,确立务实的安南问题处理方针,与阮惠进行外交斡旋,打破僵局,在保存清朝颜面的前提下赢得了和解,并促成阮惠进京展觐祝厘,且一路陪同,辛苦万端,在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将中安关系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