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道德是国家和民族明进步的标志,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在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今天,必须把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为冰等大事来抓,使之落到实处,达到理想效果,中国传统德育思想中的许多精华,为我们今天做到青少年德育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内容和理论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优秀的传统化的创造力、吸引力和凝聚力为视角,阐述了传统化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积极影响,认为传统的爱国精神、仁爱精神、义利统一的价值观、刚健有为的精神等传统化的精华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精神支柱;因此,采取净化化环境、创造成才的氛围、赋予尊统化以新的时代内容、建立健全的化制度等措施,对于弘扬优秀的传统化,激励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于青少年道德思想的与时变迁的现实问题,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加大探究的力度。在巩固和加强对他们爱国、集体、社会三大主义理念教育的同时,要特别注重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因为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道德教育,对青少年学生端正三观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育根植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是什么样的?它究竟怎样影响着当代中国的教育?对这样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该怎样做?本文就一些文化现象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道德教育有着积极影响: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价值观、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养成坚定的民族精神等。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当代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形成良好人文精神的需要,也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更是教育者的责任。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剖析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群体教育中缺失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健全高校的教育机制、发挥大学生主体地位等措施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创造力、吸引力和凝聚力为视角,阐述了传统文化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积极影响,认为传统的爱国精神、仁爱精神、义利统一的价值观、刚健有为的精神等传统文化的精华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精神支柱;因此,采取净化文化环境、创造成才的氛围、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容、建立健全的文化制度等措施,对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励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以道德修养为第一要义,青少年的道德践行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维持和强化。本文以传统孝文化与青少年道德养成的相关性为切入点,阐述孝文化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传统孝文化有很多优秀的道德内容是青少年德育不可忽视并需要借鉴的,但是随着当前的社会转型、制度变迁,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孝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出现混乱。孝文化的当代困境,不利于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与全面发展,因此,如何通过加强孝文化价值来促进青少年道德教育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众传媒对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俏琳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4):67-69,139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大众传媒的影响与日俱增,大众传媒与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公众意见一起,被认为是影响个人社会化的五个最重要因素。我们认为,任何一种新传媒的出现,都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它使我们增加了一种新的生活资源,使青少年的生活更加方便和丰富。媒体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并不在于媒体本身,而在于媒体被运用的方式。我们的态度是正确规范、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9.
日本动漫具有作品多元化、制作多样化、内容风格化、营销产业化的特点,对我国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社会、学校、家庭引导,发挥日本动漫的积极影响,遏制其不良影响,对于青少年文化自信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属于亚洲儒家文化圈国家,儒家思想文化深深地影响着新加坡人的思想与价值观。新加坡政府和各级学校非常重视青少年的核心价值观教育,采用了文化传递法、设身处地考虑法、价值澄清法等教育方法,形成了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法制化、生活化、大众化、社会化特色,为我国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悠久的历史中,中华民族建构了一套成熟的,涉及个人伦理、家庭伦理、国家伦理以及宇宙伦理的道德价值与规范体系,还形成了以学校为核心的德育机构与制度及一整套完备的德育理论。德才兼备、以德统智的总体取向,修己达人、中和一贯的人生追求,寓理于事、化民成俗的实施策略,躬行践履、自律自省的修养路径是中国传统德育的精髓。对中国传统德育进行批判性继承和创造性转换,才能超越传统,适应现代,开辟中国德育的未来新路。  相似文献   

12.
文化传承是教育的主要功能,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的教育得到传承,同时也对教育产生了各种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宝藏”,我们不能全部抛弃也不能全盘吸收,要有选择的继承发扬,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现代教育,是我们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重视伦理道德教育是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主要表现在德育首位、德育先导观念的确立,伦理道德教育内容、方法、教材体系的逐步完善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灵魂,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力量。对待中国传统道德必须持辩证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当代大学生进行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应当与现实相结合,强调时代感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明代教育理论家刘基的教育思想以传承孔子儒家教育理念为主线,提倡“政教并举”的教育理念,鼓励兴办“义塾”以普及蒙学教育,并且认为学校的教化功能就是“教民明人伦”,此外,“富而后教”的施教原则与“类推”的教育方法也受到刘基的推崇。刘基的教育哲学恩想对于当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的具体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儒家思想之所以既能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又能为被统治阶级所认可和接受,与其道德教育的大众化密切相关。孔子道德教育的大众化表现为,道德教育的基础以人的活动为出发点,贴近社会实际;道德教育的内容以人和社会为主旨,贴近生活实际;道德教育的途径、方法以人的差异类别为前提,贴近受教育者的生活;道德教育的目的和理念贴近良性运行的和谐社会秩序,具有现实性。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药物工程系通过在部分学生中深入学习并践行《弟子规》,把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道德教育中的实践探讨。  相似文献   

18.
国学的基本内容是经、史、子、集,国学的基本精神是民本意识、良知实践,国学实践的至境是真、善、美。国学教育的现代化就是引领"马克思"与"孔夫子"共存共荣的思想文化现象,当代语文课程完全具备了这些条件。国学教育的语文课程化,就是通过培养青少年的中华信仰,发展青少年的良知情感,塑造青少年的中华人格,崇尚承载国学文化的中文尊严,在有国学知识内涵、有思维建构过程、有审美体验活动、有言语产品生成的中文实践中,把中文道路延伸向五洲四海。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青少年生存状况越来越不尽人意,引起了多方面的重视。为了关注和改善青少年生存境遇,需要对其实施生死教育。本文分析了青少年生死教育实施的必要性,以期引起各界重视。  相似文献   

20.
网络文化与青少年思想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 ,泛指一切由电脑网络所派生出来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产品。青少年在接受网络文化时 ,呈现出猎奇性、开放性、休闲性和实用性等特色。我们要针对上述特色 ,加强对网络的管理 ,作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