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唐五代湖北地区文人古体诗与韵文用韵共分25部,大都为部内诸韵相押。但亦有部间通押的特殊韵例现象。这些韵例或为仿古,或为临时通押,有些则是对唐五代通语语音乃至湖北方音的真实反映。对这些特殊韵例进行了全面分析,以归纳其出现的不同原因与其所反映的语音史价值。  相似文献   

2.
唐五代关中文人的用韵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五代关中文人用韵系统可以归纳为28部,其间有不少参差通押现象,可分为四大类59小类,反映出唐五代时期通语的韵类分合以及关中地区的某些方音现象.  相似文献   

3.
徐小兵 《文教资料》2007,(34):219-221
泰兴方言处于江淮方言与吴方言的交界地带,文白异读现象非常丰富。本文考察了泰兴方言文白异读的主要类型和文白异读的主要特点两个方面,并探讨了文白异读所反映的语音层次。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格律诗(也叫近体诗,分"律诗"和"绝句")在平仄方面有较为严格的要求。诗人们在写作格律诗时,往往要考虑平仄的选择。不合平仄就不是格律诗。我们在读格律诗时,务必在这方面多加留意。如果把某些关键的字读错了,那就不是格律诗了。弄混了诗体,也就谈不上把格律诗特有的韵味读出来了。  相似文献   

5.
俞晓红 《河西学院学报》2005,21(1):50-54,63
文章意在探讨唐五代白话小说中佛传题材篇目的佛典来源,试图理清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  相似文献   

6.
古代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异读不辨义的异读字,文章举例分析常用异读字中产生不辨义异读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唐五代一般百姓获得宅舍的途径与相关社会制度的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唐初 ,在均田制下 ,百姓的宅基地主要来自官府授地。中晚唐五代敦煌文书中出现的“口分舍” ,很可能指百姓在归义军政权所授的园宅地上修建的屋舍 ,它可以父子相承。唐五代百姓向官府请赐的宅舍一般为绝户和逃户的宅舍。政府向百姓授园宅地、百姓获得宅舍及宅舍地的同时 ,也意味着百姓须向政府承担赋役。吐鲁番文书中百姓宅舍随舍行之役使 ,至中晚唐五代发展为政府要向百姓征收房屋税。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小说在唐五代时走向成熟,表现之一是此时的小说中开始大量夹杂诗歌。唐五代小说中诗歌具有叙事性强、通俗化、多绝句的特点。从艺术功能上看,这些诗歌具有刻画人物和组织结构的情节因素作用以及抒发情感、发表议论非情节因素功能。  相似文献   

9.
唐五代假子制度的类型及其相关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五代社会尤其在军阀势力中很盛行假子制度 ,成为一种奇特的社会现象。唐五代的假子根据其不同的特征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究其根源主要是受胡族社会习俗的影响 ,其盛行的社会条件主要是兵制的转化以及藩镇割据局面的长期延续  相似文献   

10.
袁培耀 《新高考》2010,(4):12-13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因磁场变化产生的电动势叫感生电动势,因切割运动产生的电动势叫动生电动势,中学教材中统称为感应电动势,若磁场变化和切割运动同时发生,回路中将有二种电动势,如何正确处理其关系,现举例探析。  相似文献   

11.
唐五代敦煌牧羊业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乜小红 《家教指南》2001,(1):134-140
唐五代敦煌牧羊业较发达,有官营、专营、私营。羊在敦煌社会生活中的用途是食用、赐人、祭祀牺牲,羊皮制作冬装,羊毛用于纺织。牧子以举向羊司纳税。  相似文献   

12.
《唐五代文学编年史》以编年史的形式展示了唐五代文学发展的流程图,其成绩有目共睹。但在作家生平事迹、交游、作品系年等方面也有一些错误和疏漏。本文仅就其中的一些失误试作匡正。  相似文献   

13.
因概括的材料所限,《唐五代语言词典》的某些词条在释义和书证方面存有不足,本文以先前未被充分注意的初唐佛典语料(义净著作译经)等补正之。  相似文献   

14.
唐五代《切韵》系韵书中存在小韵首字所在韵部与切语归部不一致的现象,或是一个或一组小韵在不同韵书卷子里归部不一致,从而反映出的大韵相混现象。这种现象与当时的实际语音变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它是千古文化的积淀,包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占卜是民俗现象之一。唐五代笔记小说描述的占卜现象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和人们的精神希冀,亦说明了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不发达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唐五代闽中四诗人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五代闽中已有不少诗人,尽管其中大多数在其时名气不大,但值得研究的在当时闽中颇有影响的诗人也不少。本文即就其中的四位,略论其生平、诗文创作及文论观点。  相似文献   

17.
古代士人在处理"仕"、"隐"矛盾时,无法摆脱悬置头顶的"庙堂"观念。晚唐五代士人的"情隐"观将具有某种叛经离道色彩的"情"引入其隐逸价值体系之中,从而打破了隐逸思维"独善"、"兼济"的政治魔咒。这种"情隐"观由晚唐杜牧开启,李商隐、温庭筠在不同的方向上加以开拓,至唐末韦庄、韩偓得以最终确立。五代词人在深化其内涵的同时,也在背离着它的基本内核。可以说,在晚唐、唐末、五代三个时间维度上,构成了"情隐"观演进的三部曲。  相似文献   

18.
唐代宣州、歙州和池州所辖范围和现代概念的"皖南"大体一致,能够构成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文化地理区域。随着皖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唐代开始出现本土文人,并留下了大量文学作品。对唐五代皖南文人数量、具体分布地域及作品传世情况进行详细调查,从时间和地域的差异上来分析皖南本土文人及其创作的特点,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皖南本土文学创作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全唐五代小说》是一部唐五代时期的断代小说总集,它为这一时期的文学、语言研究和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文本。但书中还存在微瑕,文中对该书的校勘提出了十余处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20.
隋唐五代时期西北的经济开发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需供应是历代官方开发西北经济的动因和动力,隋唐五代也不例外。这一时期,中央王朝在西北屯田以益军储、养马以壮国威、贸易以睦四邻的开发思路和实践,在调剂各族生产生活余缺、怀柔远人以及促进民族心理认同等方面,都起了积极的作用,是当时国家强盛的思想和物质基础之一,也为其后各代西北的经济开发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