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霍华德.加德纳博士的多元智能理论和相关的智能教学专著,结合高校武术教学现状、个体优势智能及学生智能特点,按照完整教学模式结构要素:指导思想、教学程序、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构建教学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多元智能教学模式能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摘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从中国传统哲学观念和身体表现形式等视角来追溯中国传统身体观的典型特征、变迁并对未来如何强健国人体质提供一些思路。研究认为:循着历史的演进归纳出中国传统身体观的4个特征:不以形体为崇拜对象、不以人体为审美对象、不以身心为二元对立、知觉体验与气类感通。从近、现代以来国人身体状况的真实写照基本反映出目前国人忽视体育精神这一严峻现实。建议:1)在当今社会,重新审视中国古代传统身体观的有益价值,另外要从西方身体观汲取营养(比如源自于古希腊并崇尚“力与美”的西方身体观)。2)中国传统身体观对“心智健全”的认知要优于对“身体强健”的认知,因此,在中国传统身体观的基础上,要重视对每个人身体活力的培养,从而激发身体的潜能、高扬生命的激情最终提高生命的质量。3)寻求身体话语权,在当今社会环境转型下,要重视自己的身体传统,并勇于借鉴和吸收西方体育观,创新出属于自己的身体话语表达。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健身健美课程教学中采用"双主体互动参与型"教学模式,结合健身健美课程教学的特点,突出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互相参与,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教学更加和谐,师生的积极性更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和竞争意识。并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角度进行了教学效果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中华身体观视角下的武学修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中华身体观对武学的影响,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等方法,对比中西方身体认识差异,界定了身体观与武学涵义,认为:身体观是人对身体外部特征与内在特性及本质的自觉意识。;武学则是指以武术为对象的身体修为之道。同时,从宏观上阐述了中华身体观对武学修为的影响,从微观层面分析了武术对身体观的践履;并针对身体观与武学修为的研究现状,提出构建武学之身体论的建议,以满足武术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身体哲学的角度,以时间为轴,探索了身体沉睡、身体觉醒、身体缺席状态下体育自觉的实现程度,以及身体自由条件下的体育的应然状态.然后,以空间为轴,从身体存在的肉身、家庭、社会、文化等空间结构上展开了对体育自觉实现条件的探讨.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体育自觉具备了物质条件,但体育自觉的实现与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肉身、家庭、社会、文化是体育自觉实现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6.
以吉林省10所高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学生的健美需求与健美教学开展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大学生对健美的功能认识较全面,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价值观体系,他们对健美的需求带有较强烈的健身性,并已经开始把体育学习、体育锻炼和将来的工作、生活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想要更好地提高高校创业课程开展的效率,就应该首先明确创业课程教学的目标,加强创业课程教学的建设,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创业能力,这些都是高校甚至企业以及社会发展都需要深入考虑的问题。在高校创业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应该从体系理念以及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完善和创新,并且针对高校的创业课程开展当中所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更好地促进高校创业教学工作的良好开展。基于此,本文针对供给侧改革视域下高校开展创业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展开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促进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提升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传统儒、道两家和西方哲学的身体观入手,分析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神、西方体育文化精神产生与发展的哲学思想背景,阐明了二者在价值追求、情感方式、气质类型、生命理念、方法体系上的不同与对立。指出传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神在匡正西方体育文化的功利性倾向,实现现代体育文化价值整合,强化民族文化主体意识,促进世界体育文化发展进步方面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呼唤文化自赏,并提出了在体育实践中推广与践行中国优秀传统体育精神文化的路径:加强文化自觉,实现优秀传统体育精神文化的现代化。加强国家制度安排,突出中国体育文化形象。依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播中国体育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9.
摘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实施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给体育事业提出了新要求,开拓了更广泛的领域,健美健身运动作为时尚的简单易行的体育项目,吸引着众多群体参与其中。研究健美健身运动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地位和价值,是彰显其对全民健身开展和健康中国建设的独特作用。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践总结法等,探讨健美健身对于健康中国建设的价值: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合理膳食、健康生活,健美健身、提升素质,健康产业、健身科技,健身休闲、健美赛事,健康入万策、关键是人才。在此基础上,本着服务于实际,反映项目发展趋势,有利于项目普及推广,有利于组织竞赛评判,有利于接轨国际竞赛体系,有利于健美健身群体学习掌握为出发点,提出健美健身运动的发展路径,修订和完善竞赛项目、执裁方法、评判标准,改善健美健身人群形体,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树立健美健身运动的新形象,为健康中国的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0.
分析当前应用型高校大学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一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模式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融合,实现了预习、听课与复习三个环节的有效贯通,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将该模式在“微积分”课程中进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知识分子健身模式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响应全民健身号召 ,“积极为知识分子创造体育健身条件 ,倡导和推广适合其工作特点的体育健身方法” ,提高知识分子身体的机能状态水平 ,本文根据体育学的有关原理 ,结合当前体育健身的一些新观点 ,设计出符合知识分子特点的健身模式 ,为知识分子健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代健美操教学的特点,探索现代健美操教学新理念、新方式以及未来健美操教学的走势,树立“多维立体”观,旨在培养健美操人才。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形势和高校体育教学现状,提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构建“麦当劳型”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选择式教学新格局,教师、学生、教材三者处于动态组合,改变传统考核办法,实现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对现阶段高校实行的五类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比较,认为"三基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已不再适应现代高校体育教学的要求;"选项型"、"阶段型"模式教学针对性强,体育教学综合效益相对稳定,是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模式;"并列型"和"俱乐部型"教学模式符合现代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发展要求,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优越性,代表了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之一。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进一步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注意遵循主体性原则、民主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实践性原则,要从更新教学理念、加强师资培养、优化课程设置、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国际贸易实务》属于涉外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这决定了该课程必须遵循"重理论教学、突出实践环节、强化操作技能、提升外语应用"的理念,积极探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尝试构建"一体两翼"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开放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对成人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然而,由于传统的教学过程有一定的缺陷,导致开放大学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存在不足。现今,云计算、云平台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冲击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开放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了克服缺陷、弥补不足,云平台环境下开放大学思政理论课教学应该致力于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人本化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对于女性体型来说,在其先天获得性的基础上,后天形成的不同部位体围指数对健美体型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为给渴望获得健美体型的女性在训练时提供既实用,又操作方便,且符合审美体型特征的参照,通过对1999全国健美锦标赛女子各级别前15名运动员的体型进行测量和数据统计,经与国内常用女性体型指数作比较,并运用黄金分割法对不同部位指数进行验证后,获得了"我国健美女性理想体型标准".  相似文献   

19.
隐喻意识是语言学习者对隐喻形式及功能增强的察觉程度和敏感程度。本文借鉴Boers的教学模式并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培养隐喻意识的具体途径,目的就是要使无意识的隐喻习得变成一种有意识的学习活动,以期对英语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外汉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连贯表达能力,但教材编写与教学中都存在"语篇意识"和"语篇教学意识"缺失的问题,尤其是在初级阶段.因此,从教学、教材编写状况的考察角度来看,初级汉语的"语篇"教学要建立在实际、实用的基础上;教师首先要有语篇意识和语篇教学意识,而"语篇"能力的培养可贯穿在中、后期的听、说、读、写四个环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