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街村在改革开放环境下坚持自身的价值观,形成了其特色,从传播形式和传播效果考察南街村模式的塑造是一个新的视角.通过借鉴传播学中的大众传播模式考察了南街村的对外传播,从组织传播角度分析了其对内传播.媒体的宣传及定位使南街村凝聚了“向心“力,成为模范典型,形成了旅游及工业等优势产业,促进了南街村特色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同时它作为典型模式需接受媒体及大众的监督.  相似文献   

2.
南街村以其特有的经济模式致富的现象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反应,而且褒贬不一,本文运用经济学的有关知识,结合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对具有典型性的这两方面观点进行分析,从而解释了南街村的成功原因。  相似文献   

3.
从大众传播走进网络传播时代,科学的传播由一种媒体中介的模式,转向一种由科学机构直接主导的公共传播模式。本研究通过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相关科学传播实践及其模式转换的分析,回顾其从电视直播时代的"媒介事件"制造,到社交媒体时代的品牌资产管理转变,考察科学机构应运时代变迁所采取的传播策略变动及其背后的动因。20世纪50年代开始,电视作为一种新兴的融合性传播技术,为抽象科学知识面向大众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与以往传播技术相比,尚显粗糙的视听媒介已展现出制造奇观的潜力。社交媒体时代,连接所带来的力量引发了新的传播想象。研究认为媒介技术及背后传播理念的变动,折射出一种复杂的社会角力和关系的重建。由此,本研究倡导一种多层次和历史性的视角,以探寻和理解科学传播与媒介技术研究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中国自媒体的繁荣发展,但是繁荣的背后却是大量自媒体品牌无法获得可持续发展,其中原因之一:如何科学制定传播策略成为众多自媒体品牌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文章基于马莱茨克模式开展自媒体品牌传播策略研究,得出自媒体品牌的传播过程是传播者、讯息、媒介和接收者4个主要因素相互影响的复杂过程,提出自媒体品牌传播时需要合理选择目标消费者,塑造自媒体品牌的个性特色,持续提供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多平台整合营销传播,加强互动增加粉丝黏性等策略,并提出自媒体品牌要适度开展商业化活动,兼顾社会效益,传播正确价值观等注意事项。文章希望为自媒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想启发。  相似文献   

5.
我没想到,南街村的末路会来得这么快。中国三大明星村之一的河南南街村,如今已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笑话。《南方都市报》的深度报道《南街真相》,破灭了这个神话——原来,支撑"共产主义小社区"南街村的,是两个能量巨大的"隐形外援":巨额银行贷款及大量廉价外来劳动力。银行的巨额  相似文献   

6.
向冬梅  伍星 《科教文汇》2014,(32):183-184
在教育技术学的研究中,始终把传播学作为重要的理论基础加以援引,并逐渐形成了对教育传播的专门研究。已有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教育传播的过程模式,并利用现代媒体手段更全面便捷地实现教育传播过程的各个环节。本文由实践需要出发,转而关注教育传播的意义和价值实现,引入了传播的符号研究论述,从符号学的视角分析了教育传播的意义产生。  相似文献   

7.
自媒体作为互联网的新兴平台,以其低门槛传播广的特点已成为舆情形成和传播的重要平台。通过舆情在自媒体上的起源、传播模式、传播规律这几个方面,探究舆情在自媒体环境中的传播机制。具体研究了舆情的起源,剖析了意见领袖的作用,解读了"核心扩散"这一传播模式,并借鉴了元胞自动机数学模型来拟合,分析了传播中的"蝴蝶效应"和"群体极化"规律。对传播机制的研究为进一步维护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提供借鉴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伊拉克战争是当今世界最具典型意义的战争模式,但战争中没有硝烟的“新闻大战”更是引人瞩目:参与战争报道的媒体数量和记者数量,全程直播战争的媒体数量,美军采取的“嵌入式”的媒体管理形式,全球接受媒体宣传的受众数量,包括移动短信和互联网传播在内的传播形式之多,对战争现场的传播速度之快,“伪事件”新闻发布数量,强弱势媒体的持久对抗等等.介绍美军战时新闻传播的定位,分析当代新闻媒体的特点,探讨伊拉克战争美军战时新闻传播的运用特点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自媒体这种新的传播方式已经广泛渗入到人们生活领域中,自媒体传播中的科技伦理意识主体也从单一化“精英垄断”发展为多元化主体的大众意识。对自媒体传播背景下的科技伦理意识主体进行分类研究,有利于自媒体传播参与者形成科技伦理意识,促进其正确认识自媒体技术活动的本质,进而使自媒体传播活动向着合乎伦理规范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必然会给提高中国农民素质注入新的动力,同时也必然给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的挑战。本文以南街村——以集体主义和思想政治工作著称,中国最耀眼的明星村之一为例,探析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和经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以及自媒体出版形成的融媒体矩阵在扩大科技期刊传播范围方面的具体举措,以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方法】 以《遥感学报》“中国遥感20年”纪念特刊的宣传为例,通过融媒体手段创新出版和传播模式,总结实践经验,跟踪分析后期的宣传效果。【结果】 通过融媒体形成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的传播模式,扩大了阅读群体的辐射范围及传播效应,增强期刊在业内的影响力。【结论】 融媒体技术是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宋璞  朱学芳 《情报科学》2006,24(3):426-429,437
本文从流媒体的特点及相关技术入手,对流媒体技术在网络视频新闻传播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分析其网络传播中存在的难点及对策,初步探讨了流媒体新闻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胡吉明 《情报科学》2015,(1):15-18,34
本文着重研究了社会网络环境下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传播机制。首先,分析了社会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模式的变革,包括基于用户关系的非线性传播、低门槛平等化传播、信息级联增值传播等模式;在网络信息传播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化信息传播模型并从用户关系传播、社会化媒体传播两种角度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朱怡璇 《今日科苑》2007,(8):106-106
数字电视的出现,引起了媒体在传播模式上的变革。在新的传播模式下,传播者与受众的关系、受众的需求、收视习惯也都呈现出新的变化,并对电视传媒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技术层面、传播模式、传受关系三方面探讨了数字化对电视传播领域产生的影响和变化。  相似文献   

15.
传统传播环境下企业营销传播活动对用户品牌态度形成具有显著影响,但社会化媒体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企业营销传播的生态环境,现阶段企业的社会化媒体传播并未获得预期影响力,需要从理论上对企业社会化媒体传播的策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创新性研究。本文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基于企业传播信息内容主题、信息源、传播策略与用户再传播意愿和品牌态度间关系的理论假设,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社会化媒体传播对用户品牌态度有正向显著影响;信息内容主题类型、信息源、传播组合策略对用户再传播意愿有显著影响;用户再传播意愿对用户品牌态度的影响不显著等。研究结论丰富了企业社会化媒体传播的理论研究,对企业社会化媒体传播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秦雅萌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3):I0010-I0010
在现代化先进理论和科学技术的多重加持下,从新闻传播方式到新闻传播渠道、从新闻传播主体到新闻传播效率,新闻媒体传播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新时代新闻媒体传播也面临着多重困境,例如主流新闻媒体与大众媒体传播的相互剥离、高等教育新闻媒体人才培养与新媒体传播行业发展趋势的脱节、传统新闻媒体传播与数字化和现代化等新兴传播模式的相对滞后等,需要紧密结合国内外新闻媒体的发展现状,从多方面深入探索可行性路径和发展策略,推动传统新闻媒体的转型升级,切实发挥其媒体传播的诸多功能。  相似文献   

17.
从传播学的角度,通过北京奥运会来考量中国媒体所发挥的作用,有其特殊意义。传播奥林匹克精神,让世界了解现代中国,宣扬人文奥运,中国媒体承担的任务,不仅仅是对体育赛事的直观报道。奥运能激励媒体进步,媒体也能引导奥林匹克生活方式的深化。而在传播人文奥运方面,中国媒体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杨林萍 《科教文汇》2009,(6):256-257
从传播学的角度,通过北京奥运会来考量中国媒体所发挥的作用,有其特殊意义。传播奥林匹克精神,让世界了解现代中国,宣扬人文奥运,中国媒体承担的任务,不仅仅是对体育赛事的直观报道。奥运能激励媒体进步,媒体也能引导奥林匹克生活方式的深化。而在传播人文奥运方面,中国媒体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新媒体的普及与传播使受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从教育者、受教育者、传统教育模式、教育资源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科技期刊传播力评价模型,为我国科技期刊传播力建设和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法,以5W传播模式为理论框架,探讨科技期刊传播力评价的特征和内涵。透过评价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现状,对应传播维度、梳理评价要素、归纳评价方法。【结果】构建包含品牌权威度、信息服务力、渠道输出力、需求响应力、活动认同度5项一级指标及媒体矩阵等13项二级指标的科技期刊传播力多维评价模型,实现对科技期刊传播活动及成效的全局性、系统性揭示。【结论】围绕科技期刊传播力评价各项关切议题形成解决方案,完善期刊评价研究和管理体系,切实发挥评价机制功能,促进我国科技期刊能力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