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科“问题解决”教学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问题解决”是一个被多个学科领域所重视和研究的课题。在理科教育教学领域中也掀起了“问题解决”研究的热潮并对理科教学实践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理科问题解决在教学实践的操作层面存在着不少需要引起注意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在理科问题解决教学中要在如下几个方面引起重视:1.“问题解决”不等于“解决问题”;2.“问题解决”教学不可轻视“问题提出”;3.“问题解决”教学不可异化为“题海战术”;4.“问题解决”教学不可简单化;5.“问题解决”教学不可程式化。  相似文献   

2.
“问题解决”教学体现知识问题化与问题解决知识化的思想,以问题构筑教学的主题,以主题体现教学的精髓,问题式教学有赖于教师对知识的活化,有赖教师对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及对问题的呈现方式,问题式教学侧重于意义性教学与对象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以“问题串”的形式来体现“问题解决”的教学思想.介绍如下,供同行评论、参考.1“推广”问题串推广是事物发展所遵循的规律之一.当我们从研究一个对象过渡到研究包含该对象的一个集合,或从研究一个较小的集合过渡到研究一个包含该集合的一个更大的集合时,就是推广.例如:在讲授空间直线的位置关…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实施“问题式教学法”,可以紧扣教材体系,在教学中建立多层次的“问题”体系,逐一进行问题解析式教学.将统一的教材内容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紧密与“问题”体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纲要”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感染力,从而实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大学生进行以史为鉴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堂学习动力与"教学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研究从认知的视角出发,在考察数学课堂学习现实的基础上,首次提出“教学用问题”,它是数学课堂学习的动力源,包括:元认知提示性问题、开放性问题、导向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唤起性问题和判断性问题.这些问题在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系统中的“启动”、“维持”和“意向生成”3个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教学用问题”的系列作和构成“教学用问题链”.“教学用问题链”是高效数学课堂学习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学生“知“与“行“的统一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做到“明理“与“导行“.“明理“是解决学生从“不知“到“知“的问题,“导行“是解决从“知“到“行“的问题.“明理“是教学的着眼点,“导行“是教学的着力点,二者密不可分,融会贯通,统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真正做到“知“与“行“的和谐统一,才是最优的教学过程,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问题诊断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依据诊断结果组织实施教学的一种模式.本文以高三“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复习课为例,阐述“问题诊断式教学”的3个环节.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问题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探索来学习数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将“问题解决”模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利用“问题解决”模式展开教学工作.基于此,本文就“问题解决”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进行研究,简单概述“问题解决”模式的相关内容,然后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模式的价值与原则.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标背景下,数学教学离不开问题驱动.事实证明,问题驱动教学应遵循如下几个基本观点: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教学内容,以“再创造”呈现教育形态,以问题揭露知识本质.文章从问题驱动教学的一般步骤出发,分别谈谈“悬念式”“质疑式”“矛盾式”问题的设置方法以及设置问题的几点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教学艺术应追求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了解“有意味的形式“的内涵,有助于理解教学当中追求有“意味“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理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意味“的教学情境创设和“有意味“的合作学习,探究教学、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0.
“MM 方法”即“数学模型方法”.教学中应用“MM 方法”,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提高学生解题水平,发展学生创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应用“MM 方法”教学,应教会学生将不同类型的问题构造相应“模型”,再应用这些“模型”解决实际的问题.行程应用题的环形跑道问题,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列方程解应用题.本文以环形跑道应用题基本模型教学为例,拙谈“MM 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林飞 《化学教与学》2013,(11):28-30
“问题导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是对课堂教学的一次改革.文章从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出发,阐释了“问题导学模式”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问题导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证明,“问题导学模式”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探究教学需要教师观念的更新,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积极的尝试.“问题”是学生思维的源头,“问题——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模式的指导思想是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要以学生为主体.探究式教学应当充分展示出生物问题的提出、讨论和解决的思维过程,并采取一系列教学管理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3.
问题驱动视域下探索初中数学深度教学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之一.研究者从问题驱动教学与深度教学这两个核心概念出发,以“平面几何”的中考复习教学为例,分别从“画图,问题驱动确定研究对象”“研图,问题探究揭露图形本质”“用图,问题解决引发深度思考”三方面展开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编后语     
《数学教学研究》2007,(7):F0004-F0004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有人提出数学教学应以解题教学为中心,这似乎有道理.但部分教师把“问题”仅仅理解为“习题”,将“解题教学”仅仅理解为“习题教学”;把数学教学“从问题开始到问题结束”,仅仅理解为“从习题开始到习题结束”.这就不能不说是一种认识上的偏颇了.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有的教师进而曲解“淡化形试,注重实质”的理念,曲解“淡化概念”的本来面目,过份强调“熟能生巧”、“精讲多练”,这就从认识上为我们在第5期提到的那种错误倾向提供了“依据”.在教学中,对概念,特别是最基本的概念的本质属性不做深入研究,课上“…  相似文献   

15.
研究性地理教学与传统的地理教学不同,它强调地理知识的综合性、过程性、创新性和应用性。“问题解决模式”的教学方法,较好地体现了研究性地理教学的特点。一、“问题解决模式”的一般程序 1.创设问题情境 2.提供(收集)科学事实 3.探求解决问题方法 4.得出科学结论 5.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二、“问题解决模式”在研究性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中实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这一要求 ,“讨论式教学”是一种常用和有效的方法 .“讨论式教学”是在“问题”的引导之下 ,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推进手段的教学方法 ,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活动 .正确认识和实施“讨论式教学”将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1 教师在讨论中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必须思考以下几方面问题1 .1 讨论时机在什么时间讨论 ,问题讲到什么程度讨论 ,针对哪个问题讨论 .教师都要依据教学需要 ,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 ,课前进行认真考虑 ,精心设计 ,…  相似文献   

17.
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是新课程改革的初衷,亦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问题导学”就可以看作是一种对讲授方法很好的改进.在数学教学中执教老师利用“问题串”来实现教师教学的“情感转移”与学生学习的“身心投入”相结合,同时在“问题串”的引导下经过学生的思考、探究、老师的点拨与指导,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激情”和“探究冲动”,使学生与老师就“问题”在思想认识上产生共鸣,达成共识,进而解决“问题”.本文以“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第1课时)”教学为例,谈几点“问题导学”式教学的感悟.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革新和发展,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也不断的创新和发展.课堂提问作为高中历史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历史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方式却出现了很多问题,“伪问题”是目前我国高中历史教学中提问教学最为普遍的一种现象,因此,本文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伪问题”现象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9.
央吉 《华章》2011,(34)
在当前中学数学教学和管理的过程中,问题引导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巧妙的利用并组织好“问题引导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效率.本文就从这一问题出发,对“问题引导教学”展开了相应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创新始于问题的提出 ,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创新 .然而 ,我国的中学数学却过多地关注了问题解决 ,长期忽视了问题提出的教学 .导致学生只会做学“答” ,不会做学“问” .我们不否认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创新 ,但我们更强调问题提出的创新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此 ,我们应当而且必须把提出数学问题的训练和培养作为数学教学创新教育的切入点 .本文是“正切和余切”的教学实录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以期引导学生学会从最自然、最朴素的角度提出问题的方法 .不妥之处 ,还望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