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国的这段历史很有意思,它的确比我们此前的明朝历史、清朝历史要有色彩。如果真是想发现彩色历史的话,这个民国历史最有可能是彩色的。它很多可以呈现出非常截然相反的,面目各异的面目出来,很好看,也很好玩。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教育普及率低下,在今天看来已是低学历的小学生,在当时还被社会认为是精英秀才,从某种意义上讲,今天我们津津乐道的民国小学范儿,是牺牲大多数孩子识字权换来的。民国教材热销引争议《民国小学教材》《民国小学生作文》等书的热销,引来媒体上、网络间  相似文献   

3.
近代民主革命家,国学大师章太炎(炳麟)先生,在清末积极鼓吹民族革命,堪称最激进的人物之一。他对于清朝政权的憎恨,处处溢于言表。尤其对清朝皇帝的斥责,更是直露无忌,曾把光绪皇帝骂作“载湉小丑”。但到了民国时代,这位排满反清最激烈的革命家,却能以史学家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来对待清朝历史,反映了他尊重历史的求实态度。 民国伊始,《三字经》一书颇为流行,成为当时启蒙教育的必读教材。当时经过增补而通行的版本中,对清代的历史是这样写的:“乞援  相似文献   

4.
清朝推翻,民国成立,建设伊始,经国要图何在?怎样才能使国家日臻富强?一时成为爱国人士最关心的热门话题。胸中唯有祖国、同时身为革命领袖的黄兴,对此更加热心。民国元年(1912),他多次发表演说,阐述他的实业建设主张。在已往的研究中,人们的注意力集中于黄兴的政治、革命活动,对他的经济思想很少问津。本文拟集  相似文献   

5.
辛亥鼎革,清季士子大部分以积极的姿态融入民国,即使自况为"遗老"、"遗民"者,其身份界定亦大有讨论余地,其中曲折甚有探讨之处。以云南绅耆在鼎革之际的政治选择的过程及其对辛亥革命的认知为例,我们可以看到清朝与民国之间存在明显的延续性,民国建立的特殊方式,为清季士子接受和进入民国创造了一个更为宽松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台湾省一所中学阶段考试的几道语文试题:1.为了多了解推翻满清、建立民国的详细经过,政学乘时机来到清朝末年。走着走着,看到前面有个人背影很像国父,便出声叫住他。请问政学喊哪个名字,并没有引起国父的回头注意和答腔?  相似文献   

7.
袁世凯,这个晚清、民国政坛上的风云人物,直接影响了晚清、民国初年的政局,而时局也反作用于他,决定了他的人生浮沉:清末新政期间,他与奕劻沆瀣一气,使清朝政治更加糜烂,为清王朝灭亡埋下了隐患;武昌起义,以载沣为首的满族王公亲贵束手无策,清政府内部权力的真空,为袁世凯复出提供了条件,而革命势力也面临重重困难,在这种局势之下,袁世凯被推上了大总统的舞台;当上了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却逆时代潮流而动,帝制自为、残害异己,用封建思想控制国民的头脑,恶化了民初的政局,毒化了社会风气。最终,袁世凯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帝王梦随之破灭。曾经被时局选择多次的袁世凯最终在人们的唾骂中被抛弃。  相似文献   

8.
姜广平(以下简称姜):陈思和的文学史说到先锋作家时谈到你对民国题材特别迷恋,而且由此影响了很多作家。他认为这里面有着一种低迷与颓废。但我却非常喜欢你的作品。有时,我觉得即便是在文学上也还是有着一种宿命的东西的。譬如,我读你的《花》系列,就觉得这些篇什应该是与叶的名字连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9.
职校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职校不仅有技能范儿,也有青春范儿、时尚范儿……为什么要让这些青春时尚的学生埋头在教室、操场呢?他们应该有更广阔的舞台、更开放的视野,有姿态就应该让更多人知道,有能力就应该让别人了解,这就是青春应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天气已不像昨天那么冷,可是太阳依旧没有出来,散起步来并不怎么愉快。可是有一件事很不错。有一家子人就在我面前走着,你看得出他们刚从哪一个教堂里出来。他们一共三人———父亲、母亲,带着一个约莫六岁的小孩子———看去好像很穷。那父亲戴着一顶银灰色帽子,一般穷人想要打扮得漂亮,通常都戴这种帽子。他和他妻子一边讲话一边走,一点也不注意他们的孩子。那孩子却很有意思。他不是在人行道上走,而是紧靠着界沿石在马路上走。他像一般孩子那样在走着直线玩,一边走一边还哼着歌儿。我走近去听他唱些什么。他正在唱那支歌:“你要…  相似文献   

11.
梁济是一位倾向于文化含义之"遗"的清遗民。他在清末反对暴力推翻清政府,主张温和的改良。在清帝逊位民国建立后,梁济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从对民国寄予希望到失望,但反对复辟清朝,选择殉节保存中国传统文化。从梁济在民国后的价值取向,认识其有别于其他清遗民的文化遗民情结,这是梁济既传统又趋新的人格特质形成的,反映了民国新旧转型时期的时代特征。文章从梁济的价值取向得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价值在于树立坚定的文化信仰,不断发展变通传统文化,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永不消失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衰迈而多难的时代。这不仅表现在政治上清朝的统治已极端腐败,既使在社会的层面,亦充斥着愚昧与颓废,蔓延着恶俗与陋习。因此,矢志改造中国,振兴中华的孙中山,在致力于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国的同时,也追求移风易俗,促进社  相似文献   

13.
<正>最早见识文艺范儿,是我上小学的时候。学校的老师里有一个上海知青,教我们音乐。他的穿衣打扮、言行举止,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非常有文艺范儿。想想吧,在全国人民一水儿的布鞋、短发、蓝黑衣服主打的时代,唯独他,蓄着电影《追捕》里矢村警长的长鬓角,翻着洁白挺括的衬衣领子,常年一身素白。每次上课前,他从长长的过道款款走过  相似文献   

14.
小舅舅     
妈妈说过,我们每人心中都有一个小秘密,我的小舅舅也不例外。在他心里有个朋友———一只小猪崽。他没告诉任何人小猪崽叫什么,也没告诉任何人猪崽长得怎样,不过,他把小猪崽当作自己的小弟弟看待,很关心它。比如:在吃饭时常常自言自语,默…………我最不服气的是,他比我小几个月,我要叫他小舅舅呢!唉,谁叫他妈妈是我妈妈的阿姨呢。小舅舅长得十分英俊。他五官端正,浓浓的眉毛,黑黑的眼睛,白白的皮肤……在他生活中有许多故事,只可惜,他太小气,不肯告人,可惜!可惜!但我和他在一起没有一次玩得不开心,譬如我们俩都喜欢唱…  相似文献   

15.
李白还是个四海为家的人。他一生中至少成过四次家,最初招赘在湖北安陆,娶了已故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生下一子一女;许氏死后,他跟一刘姓女士同居;后来又在山东济宁跟另一不知姓名的女士同居(村野也传是入赘),并生了一个儿子;后来他又跟山东那位女士分手,在河南开封再度入赘,娶了已故宰相宗楚客的孙女。他的家乡可能在四川绵州,也可能在吉尔吉斯斯坦,事实上他从来没有真正的家乡,或者说每一个漫游的地方都曾经是他的家乡。像李白这样的生活,肯定离不开钱,因为走陆路要雇车,走水路要雇船,即使李白武功高强,能够陆地飞腾、登萍渡水,他也李白是个喜欢漫游的人,他从18岁到62岁,每年都要出去漫游一阵子。有很多地方他是一去再去,譬如扬州,譬如武汉,譬如太原,譬如开封,去了就住下来,住烦了再离开,隔不了几年,又故地重游。  相似文献   

16.
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城邦涌现出一批专门从事传授修辞学和辩论术为职业的教师,哲学史上称之为“智者派”。早期智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高尔吉亚是智者中著名的演说家和修辞学家。他在著作《论非存在或论自然》中提出了三个著名的命题:(一)无物存在;(二)如果有某物存在,该物也是人们无法认识的;(三)即使该物可以认识,人们也无法把它说出来告诉别人。他对这三个命题都作了“严格论证”———逻辑上环环紧扣,步步推进,穷尽各种可能。人们甚至怀疑他是在真心诚意地探讨哲学,还是在开巴门尼德的玩笑———玩弄语言游戏。许多研究者仅指…  相似文献   

17.
金地藏被认同为地藏菩萨化身不仅源于他的僧人形象,更在于他寂后的特种奇异现象。从现有资料分析,认同金地藏即是地藏菩萨化身及其道场在九华山之说,如果是发端于宋代,普遍认同于明朝,那么在清朝及民国就已稳固不可动摇了。这种认同的意义,使地藏菩萨成为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使九华山成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前不久,在南通市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方式·高效课堂"专题研讨活动中,我聆听了张学青老师执教的《三棵银杏树》一课。《三棵银杏树》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曾被选入他主编的《开明国语读本》。课上,张老师一袭长裙,颈间松松地系着一条长长的丝巾,显得娴静优雅,颇有近来流行的"民国范儿"。这节课想必是一堂清新雅致的课。《三棵银杏树》不像后来新中国流行的状物文章(如杨朔的散文),用事物承载道义,从  相似文献   

19.
阿璋轶事     
阿璋是我的好朋友,相处得久了,他的言行爱好便影响着我。譬如足球,譬如关心国际形势。所以一直想给他立个歪传。而阿璋也曾说要给自己立传的,而且这种想法在他念六年级就有了。我说阿璋我给你立传吧,就像鲁迅先生给阿Q立传一般。阿璋这时便瞪大眼  相似文献   

20.
清代名将年羹尧是汉军镶黄旗人,相传幼时非常顽劣。他父亲前后为他请了好几个老师。都被他打跑了。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敢去应聘教席。最后当他老师的是一隐士,有说是顾亭林的兄弟——自愿任教。顾亭林虽然一生不做清朝的官,从事反清的地下活动,但为了同胞的福祉。还是叫别人出来做些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