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匡卫红  李湘刚 《考试周刊》2011,(81):184-187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根据大学生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而不断创新,增强针对性和提高实效性。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必须与时俱进。我们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定位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在某种意义上,高校公民教育就是培养现代文明人的教育。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需要一个健全自律的公民社会,需要高校培育无数健全自律的公民。面对目前高校公民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发挥高校公民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的和谐互动关系的实现,有利于高校全面开展公民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律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律能力的意义 "自律"是相对于"他律"而言的,即在认识、接受一定行为规范的基础上,以这些规范为行为准则,自我约束自己的行为."自律"是成年人行为健康的基本特征和要求,是可塑性较强的一种素质.因此,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自律能力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公民意识的培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议题,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高中阶段公民意识的培养在学生公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当逐步渗透公民意识的培养,完善公民意识教育体系,培养具有民主、平等、自由的理性自律精神和客观理性分析能力的新时期公民。  相似文献   

4.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是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开拓进取的创造型人才的客观需要。在科学的班级管理中,必须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做到自律、自悟、自强、自创,成为学习和生活的小主人。 一、学会自律,做班级的小主人 培养学生自律能力,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由“他律”走向“自律”,养成“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良好习惯。 确定自律目标。没有目标,自律失去奋斗目标,难以取得更大的进步。开学伊始,让全班学生根据其个性特点或个人优缺点,制定自律目标,张贴…  相似文献   

5.
公民意识的培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议题,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高中阶段公民意识的培养在学生公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当逐步渗透公民意识的培养,完善公民意识教育体系,培养具有民主、平等、自由的理性自律精神和客观理性分析能力的新时期公民。  相似文献   

6.
初一思想政治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爱国情操,增强自律能力的养成教育.这既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四有"新人的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通过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要让学生能够正确看待自己,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懂得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自律、自尊、自强,热爱祖国,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下面谈谈本人对初一学生的养成教育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美国中小学普遍开设“公民学教育课”。教育者认为,作为一个合格的美国公民,至少应具备以下17种品德: 1.自律。不仅要做自己认为应做之事,而且要做自己虽不愿意但社会需要自己做的正当的事。2.守信。唯能如此,别人才会相信你说的“我将做什么”和“我不做什么”。3.诚实。在生活的一切方面包括商业活动和政府机构  相似文献   

8.
<正>"自主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立、自为、自律,靠自己的力量有所建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按照要求进行自我约束,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在老师的合理教导之下,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一、六大"核心素养"的具体确定在人的终身发展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很多素养来面对和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一般情况下,共同素养主要分为核心素养以及通过核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育,使受教育者能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然而,现在的中学生,独生子女较多,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大,自律能力较差,这就需要在家长和老师的教导下,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相似文献   

10.
1999年4月,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在<阿德雷德宣言>--面向21世纪的澳大利亚中小学教育目标--中提出,中小学教育应当全面开发所有学生的天赋和能力,尤其是在学生毕业离校时,要"有能力在道德、伦理以及社会正义等事件中作出自己的判断并承担责任,有能力对已知世界作出判断,思考事物发展的规律,对自己的生活作出理性的、有根据的决策,并对自己的行动承担责任""理解并尊重澳大利亚政府体制和公民生活,成为积极向上、有知识的公民".  相似文献   

11.
<正>中学阶段是培养健全自律的、具有公民意识的、具有公民美德的现代公民的关键时期。中学阶段的公民教育要用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积累自我实践的经验,激发他们自我教育的愿望,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受教育者真正变为教育的主体,以此提高公民教育的实效性,不断增强他们的参与技能。一、积极推行课程实践活动在教学中通过主题演讲、专题研讨、小组活动、研究性小论文、辩论赛、情景模拟等课程实践形式,达到培养  相似文献   

12.
一、自主管理,理念先行 自主管理,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与指导下,自己主动处理自身学习、生活及班级事务的管理模式.在学校教育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又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体.只有将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要求时,教育才会有效.教师的管理,应当善于将"要你怎样"转变为"我要怎样",从而指导学生在"自己说服自己,自己感受自己,自己战胜自己"的体验中,主动修身,主动求知,主动劳动,主动管理,主动健体,主动参与,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律走向自觉、自为,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使其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学会自立、自信,进而走向成功,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3.
现代德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道德方面的主体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自由的发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积极主动的道德能力与素质,即道德上的自律能力.21世纪.随着青少年主体意识的增强,自我利益的保护,自我价值的提高,加之社会上多元价值伦理观并存,如何引导青少年的道德逐步由"他律"走向"自律",是学校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下面笔者谈谈具体的做法.  相似文献   

14.
丁俊霞 《成才之路》2012,(32):42-43
作为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应努力贯彻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着力培养学生"自律"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主动地把社会层面的思想道德规范,在自我内心加以理解和体验,从"他律"走向"自律"。  相似文献   

15.
道德和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的良好德行,追寻人的价值,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道德的需要是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的统一,德育过程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化过程.个体的"自由选择"在客观上是困难的,而且是有条件性、层次性和目的性的.  相似文献   

16.
爱祖国,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可对尚处于懵懵懂懂的小学生而言,爱祖国的"题头"就显得过于空、大、泛,若照以往"强行"灌输的做法,那么往往起的是事倍功半的效果,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不利于国家的建设.为此,每一个小公民只有先学会爱自己,才有可能学会爱祖国、爱人民等等.所以,为人师者应从"塑文明形象""学会做人做事""强化小公民意识"等方面,引导孩子学会爱"自己",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美好的人生,让社会对祖国的未来的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17.
形形色色的"自由主义的共和主义"与"共和主义的自由主义"在当代政治理论争论中造成了严重的理论混乱.这种现象背后的根源,主要是因为自由主义的理论家们试图构造自由主义的公民美德,以回应共和主义的批评.传统自由主义的公民美德是私人性的,因此,能否构造出具有公共性的公民美德确实是共和主义对自由主义提出的真正挑战.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通过塑造一种特殊的慎议政治模式,体现了公共自主性的要求,同时又确保了公民的主观自由,从而在自由主义的语境中提出了公共性的公民美德,即公共理性.同时,由于以承认公民的道德能力为前提,而不是以培养公民的道德能力为目标,这种公民美德观念成功地使自己摆脱了完善论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设计 (一)说明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这是当前每个语文教师应该特别关注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生应该"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自己",说的就是个人自律能力。人的行为轨迹是受价值判断、自我需要和外界影响等多重因素交互作用后由主体决策执行的结果。抑制短期、享乐,着眼长远,承担责任,符合人类通行普世价值(人类文明发展需求),是自律的价值追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公民社会逐渐形成、公民意识逐渐觉醒的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公民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具备一种建构能力,使学生能够建构自己的公民身份,进而能够建构公民社会,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成为公民的教育”是一种直面我国现实的、具有创生取向的学校公民教育新理念.“成为公民的教育”落脚于学校日常教育实践,创建班级公民武生活,让学生在班级中正如“公民”一样生活.“成为公民的教育”是在创建班级民主法治的公民式生活中完成的,即:通过班级自治与民主,实现学生的主动、健康发展;通过班级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培育学生的法治精神;通过参与班级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通过班级公民式生活体验,使学生自主养成公民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