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是对同一对象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结构形式、不同的藕联关系去探索结论的思维方法,是一种不落俗套,不拘泥于传统的创新性质的思维方法。求异思维具有新奇、独特、流畅、变通等特征。表现为思路开阔,追求多问多解,勇于对问题提出假设,善于联想,富于想象,长于变化,敢于标新立异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几个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一种从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来思考问题的方法,其主要特征是具有多向性、独创性、灵活性.多向性是就其广度而言,要求思路宽广辐射,善于多方求索,不拘一格;独创性是就其深度而言,要求思路不落俗套,善于标新立异,独辟蹊径;灵活性是就其灵活度而言,要求思路活泼多变,善于联想推导,随机应变.这三种特性息息相关,互为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维侠 《考试周刊》2012,(40):74-74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形式。发散思维表现在对问题不急于归一,而是提出多方面的设想或各种解决办法,经过比较、筛选,从而找出比较合理妥善的解法。这种思维方法的特点是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多发性。它表现为思维开阔、富于联想,善于分解组合,引申推导,敢于创新。培养这种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求异性、创新性。在教学中,教师应从以下方面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玻利亚说过:"掌握数学就是意味着善于解题".习题教学是数学工作者数学活动的基本形式与主要内容.在习题解决过程中思维定势的负效应会抑制解题思路,妨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有必要从构建网络体系、加强变式训练、培养求异思维和注重解后反思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的正效应,注意思维定势负效应的校正.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求异思维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性思维。其主要特点有 :独创性、多向性、灵活性和批判性。本文用解题来说明如何通过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1 关于独创性求异思维独创性表现在思维不落俗套 ,善于独辟蹊径。教学中经常注意引导学生突破固有的解题模式 ,寻找更优更简捷解法是培养独创性的重要手段。例 1 有十七个乒乓球运动员参加个人冠军赛 ,比赛采取每输一场即予淘汰的淘汰制。问决赛出冠军一人 ,共要比赛几场 ?学生常用的解题思路主要有两个 :( 1)认为是排列组合问题 ;图 1( 2…  相似文献   

6.
中学阶段正是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关键阶段,而这一阶段的创造性活动主要是通过发散思维来实现的.所谓发散思维,就是一种不依常规,善于变异,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探求结论的思维方式.它的特点是:富于独创性,思路不落俗套;善于标新立异,独辟蹊径;富于多向性,思路宽阔发散;善于多方求索,不拘一格;富于灵活性,思路活泼多变;善于联想推导,随机应变.为了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经验,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发散思维也叫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在同一个材料中探索不同结果的思维过程,思维方向比较分散,存在于各个方面,可以表现为富于联想、思维开阔,善于引申推导、分解组合,敢于采用创新思路.本文主要介绍了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几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疑,创造思维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尤为重要的是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它是创新思维的一种形式,又是思维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和逻辑性的综合体现。那么,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呢?一、激发求知欲,训练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四维度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极其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求异思维属于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核心思维形式,即是一种从某点出发,运用能想到的有关全部已知信息(条件)进行放射性联想,追求多种多样的思考路线的思维方式。它具有流畅、变通、独特等特征。教学经验表明,经常加强求异思维的训练,能很好地扩展学生的数学解题思路,提...  相似文献   

10.
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慧玲 《考试周刊》2010,(33):77-78
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逆向思维或多向思维,是从同一来源材料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思维方向分散于不同方面,它表现为思维开阔、富于联想,善于分解组合,引伸推导,敢于创新。教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求异性、创新性。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就必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可采用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发散思维是从不同方向考虑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因而发散思维富于联想,思路开阔,善于分解组合和引申推广。发散思维具有三个特征: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数学教学其实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能力和方法将直接影响整个理科的学习,乃至文科甚至日常生活的处理方式,尖端科学的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12.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成分,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教育、教学关注的热点问题.发散思维是从同一来源材料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思维方向分散于不同方面,它表现为思维开阔、富于联想,善于分解组合,引伸推导,敢于创新.培养这种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求异性、创新性,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就必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就得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求同思维,而且还要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我们知道,从同一材料来源探求一个正确的答案,这样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心理学上称之为求同思维(也叫收敛式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要求学生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这是毋庸置疑的,求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和求同思维相对而言是求异思维(也叫发散式思维),即是从同一材料来源探求不同的(包括特异的)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求异思维强调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思考,想出多种可能,具有较强的思维选择性。这种思维富于联想,思路广阔,  相似文献   

14.
发散思维是从同一来源材料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思维方向分散于不同方面,它表现为思维开阔,富于联想,善于分解组合,引申推导,敢于创新.培养这种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求异性、创新性.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就必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就得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45°角思维体操内蒙古通辽市二中张宇民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中往往蕴藏着迷人的思维结构.善于发现富于变幻的几何图形中直观简捷的数学语言,勇于探索几何论证中逻辑推理的本质属性,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充分发挥联想的“创造”意识,突...  相似文献   

16.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这种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用多种方法来思考问题,寻求变异,探求新的多种多样的结论的思维方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求异思维的训练,不仅能使学生思维开阔,妙法频生,而且对于培养开拓型、创造型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训练求异思维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敢于变“异”,善于变“异”,在“异”字上下功夫。现分述如下: 一、同中求异 “同中求异”即以同一题、式、图、条件、结论、解(证)法等素材为求异出发点,引导学生不局限于某一框架之中,不受思维定势的束缚,敢于突破、敢于以新的角度去审视问题、认识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思维定势现象是思维的一种趋向性,它总是按照习惯了的比较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这种心理因素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却会产生消极影响,妨碍问题的解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学生形成僵死的“思维框架”,应相机引导,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力求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灵活地运用知识,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供求异思维时机。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提供质疑  相似文献   

18.
广义上的比较思维用一句话来讲就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而“同中求异”是求异思维,“异中求同”是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善于抓住事物的个性,利于把握事物的特征;求同思维则善于抓住事物的共性,利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比较思维,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9.
扩散思维又称“发散性思维”或“求异思维”。它是一种不拘泥定法、不墨守成规,善于开拓、变异,注意从多种角度考虑问题,从多种途径探求解决问题方案的一种思维活动。它是创造性思的维一种重要方式。现就数学教学中扩散思维的若干类型,作一初步的探讨。一、材料扩散“材料扩散”即以某一致、式、图形等材料为扩散点,设想它的多种来源或变式。这种同一材料的扩散思维愈流畅,解题时便愈能变换自如,愈加思路灵活。例1.有教师在某高中  相似文献   

20.
扩散思维,即求异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中一种很为重要的思维形式,它要求思维不落窠臼,能从多方面进行思考,思路开阔,应变能力强。在教学中能不能训练学生扩散思维能力是现代化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根本点,是能否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