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 ,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是目前我国哲学教科书在说明矛盾同一性与矛盾斗争性关系时普遍所持的观点。我认为这一观点与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的原理相矛盾 ,其论证方法也是值得商榷的。一、从理论上看 ,“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 ,斗争性是绝对的”观点与矛盾的绝对性原理相悖   1 从矛盾的属性来看 ,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是矛盾的根本属性。只要有矛盾就存在同一性和斗争性这两种属性。也就是说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与矛盾共存的。承认矛盾的绝对性 ,就得承认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绝对性。有人说 :不能因为同一…  相似文献   

2.
“物化”与“移情”分属中西文化领域的两个范畴,二者有相似,有不同。相似之处是它们都是关于主客体之间即心物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范畴;不同之处却是根本的,二者发生的背景及文化氛围不同,其各自所包含的美学内涵和实质不同。“物化”的实质是“我”与物中“我”之同一,而“移情”实质是“我”与“非我”(物)的同一。  相似文献   

3.
同一性的相对性与斗争性的绝对性是对立统一规律的重要内容、唯物辩证法的一个科学原理,也是我们在哲学教学中公认的一个理论难点。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联系过去讨论中的有关看法谈些粗浅认识,不妥之处希望得到批评指正。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矛盾双方之间的两种属性。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的相互联结,表现为: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表现为对立面之间的相互否定的趋向。同一性与斗争性是同时存在紧密结合的。我们所说的同一,乃是相互区别着、斗争着的对立面之间的同一;没有相互区别和相互斗争着的对立面,当然就无所谓同一,同一只是表示着有差别的东西之间的一种互相依赖的关系。同样,我们所说的斗争,乃是互相依赖着、  相似文献   

4.
矛盾是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诸要求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心线索。理解矛盾概念必须区分两个方面和两方面之间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区分同一性和斗争性产生的条件。既要从斗争性中理解和把握同一性 ,也要从同一性中理解和把握斗争性 ,不能把它们作为各自独立存在的两个属性来理解 ,而应该把它们作为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的属性来理解。  相似文献   

5.
基于语料库的"冷"的隐喻概念汉英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丽 《现代语文》2010,(7):114-116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比分析了英汉语言中“冷”的隐喻概念,结果表明:英汉两种语言中“冷”的基本意义是相同的,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着差别。这一现象发生的理据主要归因于两个民族的生理特征、地域环境、对世界的感知能力、文化背景下的思维以及英汉语言特点等方面的同一性及差异性。隐喻投射不仅能投射到心智情感域、外在经验域,而且还能投射到人体本身,即“以身喻心”“以身喻物”“以身喻身”。  相似文献   

6.
品牌同一性和品牌识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品牌同一性是品牌同一性实施的起点,品牌识别是品牌同一性实施的终点。从品牌同一性实施流程可以看出,品牌管理实际就是实现品牌同一性与品牌识别的同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完善品牌同一性、塑造品牌个性、整合品牌传播、优化品牌体验成为实现同一性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品牌管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由于对“德”、“法”本源的理解不同,进一步影响到对其关系的认识也不同,于是便出现同一概念及其相关理论在中西的解释中具有差别性。西方理论以“善”和“正义”为起点阐释“德”与“法”;中国传统认识则从“礼”和“刑”出发论证之。这是中西传统理论对“德”与“法”在认识论上存在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纵观中国的文学理论,“道”和“美”一直是文论隐含的两个层面。所谓“文以载道”中的“道”,在古代文论中主要指的是儒道,在五四文论中主要指的是民主自由精神,当代“文以载道”表现出多元化倾向,在当代文论中“道”的渲染功能也在不断减弱。所谓“美”,主要是审美精神。这种审美精神无论在古代文论还是在现当代文论中都是存在的,因为不管是不同时期还是同一时期不同人或同一人在不同时空之下的审美体验都不同,所以要对审美进行分类是很难也是不可能的。主要就中国文论中“道”和“美”这两个方面关系的流变来谈文学理论对人文精神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Unconscious术语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体系的基石,而在汉语语境中该术语的翻译乃至其人格结构体系中Preconscious和Unconscious之间关系的界定存在着混乱状况.经过考察弗洛伊德著作的英文译本以及中国最初引介弗洛伊德理论的文献,可以认为,Unconscious既可以翻译成“无意识”,又可以翻译成“潜意识”,但是在同一部著作中它被作为两个不同的概念来使用是错误的.Subconscious可以翻译成“下意识”,但它不是弗洛伊德的术语.同时,前意识是描述意义上的无意识,不是动力意义上的无意识,因此在弗洛伊德理论体系中,无意识不包含前意识.  相似文献   

10.
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反映客观事物的概念之间也有种种不同的关系。从概念的外延看,概念间的关系,可分为相容和不相容两种关系。 相容关系:指相关概念的外延,并不互相排斥,总有重合的地方。如:从属,同一,交叉。 不相容关系,指相关概念的外延,是互相排斥的,是甲就不是乙。如:并列、对立、矛盾。 根据以上定义,那么“左手”与“右手”这组概念,它们的外延互相排斥,是左手就不是右手,是右手就不是左手,应该属于不相容关系,具体属于不相容关系中的哪一类呢? 这倒是老师们一直争论的问题。如我们卫校四位语文老师,对“左手”与“右手”两个概念间的关系,就有三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是并列关系,有的认为是对立关系,有的认为是矛盾关系。从而导致学生的练习中也有三种不同的答案,那么,到底谁是谁非  相似文献   

11.
一、什么是同一性? 由黑格尔提出和加以表述的辩证法的同一性,指的是具体的同一性、真实的同一性。这种具体的、真实的同一性,无非是告诉人们,每一具体事物,既是这同一事物又不完全是这同一事物,用黑格尔的话来说,就是:“同一是一个有差异的东西”,“概念以及理念,诚然和它们自身是同一的,但是,它们之所以同一,只由于它们同时包含有差别在自身内”。从黑格尔的这些话中可以看出,同一性这个概念同具体事物一样,既有其肯定的一面,又有其否定的一面。其肯定的一面即事物“诚然和它们自身是同一的”,这说的是事物与自身的等同性——某物就是某物,统一体就是统一体。其否  相似文献   

12.
反义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义现象,语义研究绝不可轻视它的存在。英语反义词不仅限于反义词对,也包括具有对比关系或对立关系的多项词词群。英语反义词必须具有共同的词义系统和概念系统、相同的词性和语法功能,能共同出现在某种语境中,形成对立或对比现象。根据逻辑原理,我们认为英语反义词之间只存在两种复杂关系:一种是两个概念语义上绝对相反,逻辑上相互排斥,之间可进行非此即彼、非彼即此的推演的“矛盾”关系;一种是两个概念外延不同,相互排斥,但不能进行非此即彼、非彼即此的推演的“反对”关系。  相似文献   

13.
“道”是老子的核心思想,这一思想具有同一性特质:“无”与“有”的同一;人与宇宙万物的同一;境界与意义的同一。“道”的这种同一性的不同表现又具有其不同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哲学范畴的同一性,反映了矛盾着的两个方面的同一关系。这种关系的本质是什么呢?简言之,就是对立面的同一。它以差异、对立为前提,是对立两极的同一;它是对立面之间的运动的、发展的、活生生的关系,通过转化,达到对立面的同一。对立面之间的同一关系有多种表现形式,但归结起来,只有两个内容,即它们之间的互相依存和互相转化。互相依存指的是矛盾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孤立地存在和发展,它们互为存  相似文献   

15.
"行政"概念辨析--从"三权分立"到"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要讨论的是一个在政治学教学中经常被提出的问题 :“政治与行政二分法”中的行政与“三权分立”中的行政是否为同一概念 ?如果不是同一个概念 ,其区别是什么 ?彼此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 ?笔者以为 ,这一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文翻译的原因造成的 ,因为上述两个“行政”分别来自英文中的“ad ministration”和“theexecutive”。本文尝试从学理角度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基本的梳理 ,并通过这一梳理 ,考察西方政治制度的内在矛盾及其历史演进。按历史顺序的先后 ,我们先从三权分立中的行政概念说起。一、三权分立脉络中的“行政”及其…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大学方华教授主审,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姜全吉先生编的《逻辑》一书,在论及概念的全同关系时,有这么一段话:“全同关系的概念与同一概念不同。全同概念是两个概念,同一概念则是一个概念,是‘同物异名’,即不同的语词表达同一个概念的现象。如‘土豆’和‘马铃薯’是同物异名,而不是具有全同关系的概念。”姜先生认为“土豆”和“马铃薯”不是具有全同关系的两个概念,而是用不同语词表达的同一个概念,其理由是“土豆”和“马铃薯”是同物异名。由此可见,姜先生是把同物异名的概念看成是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同一个概念的,同物异名的概念间的关系不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了《化工原理》不同章节间存在着“比较”关系,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到《化工原理》作了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具有很强的知识内涵可“比较”,有“理”可循;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比较”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概念更加清晰,进一步扩展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8.
“同一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哲学概念。解放后哲学界的几次论战,如关于“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争论,“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争论,事物发展动力的争论等等,莫不与这个概念的不同理解密切相关。因此,弄清这个概念的含义,就是十分重要的课题了。  相似文献   

19.
在普通逻辑学中,概念间的同一关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讲清、弄懂这种关系,对于判断、推理以及逻辑的基本规律等内容的教与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中,有相当多的学生把概念间的同一关系混同于用不同语词表达的同一概念,对同一语词所表达的不同概念也难以理解。 概念间的关系,指的是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概念间的同一关系,是指几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但内涵却不同。从概念与语词的关系上看,表达同一关系的几个概念的语词(短语)之间是同位关系。 具有同一关系的几个概念,实际上是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同一个对象。这是由思维对象本身决定的。由于一个思维对象有许多属性、因而我们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有所侧重地交替使用同一关系的概念而避免用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中协同副词“一起、一齐”使用频率较高,存在可替换的现象。采用词频统计、替换比较、综合分析等方法考察,两者的可替换度存在等级差异。这些差异的形成跟它们的语源义有关。“一齐”与“一起”之间的关系既有对立的又有交叉的,并不完全是非此即彼的。从语法化的角度对两者共时平面的差异进行解释,可以廓清它们的使用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