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俊年 《新闻前哨》2003,(10):58-58
观众的年龄、职业、文化、习惯、爱好差异,不同的新闻内容和形式,会对观众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一种情况是,观众通过收看电视新闻提高认识,开阔眼界,激发感情,获得信息等,使新闻在心理上产生了顺向效应;另一种情况是收看了他们不感兴趣的新闻,甚至是很反感的新闻,在心理上产生了逆向效应。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和广大电视工作者的努力,我们的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2.
直播报道,是国际电视新闻传播方式发展的方向和潮流。国内新闻综合频道特别是新闻频道,充分利用这一报道形式,既有效地提高了新闻宣传水平,打造了电视荧屏新亮点,又取得了收视率和传播效果的双丰收。一、直播:行之有效的新闻宣传手段直播报道作为一种电视新闻报道方式,最能发挥电视传播的优势,最能展现电视台的实力,也是观众最为喜闻乐  相似文献   

3.
电视,做为新时期迅猛发展起来的新闻媒体,它所面对的受众群正在发生着悄然无声然而又是深刻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只有媒体本身才能更深切更具体地感受到。观众的视野较以前宽了,要求高了,判别力强了。一个信息丰富的社会环境使他们的选择机会不断增加,一个开放丰富的世界使他们更注重新闻的说服力和吸引力。观众的这种变化,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可喜标志和结果,同时,这又使电视面临着更多的挑战。讲究导向艺术,使舆论宣传入耳人脑,就变得更为迫切了。  相似文献   

4.
背景材料的运用,是以事实帮助记者表明自己的观点,也帮助观众把事物置于特定环境、条件中去理解、分析,从而引出深层次的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视新闻事业的飞速发展,让观众参与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传播方式。让观众直接上镜头,说自己关心的事,表达心中的想法,  相似文献   

6.
现在,新闻竞争的程度日益加剧,怎样才能胜任宣传任务、发挥喉舌功能,而且在激烈的竞争中留住观众、守住阵地、保存实力,笔者认为,在电视新闻报道中时刻做到“换位思考”,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观众收视心理研究与电视收视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观众是构成电视消费市场的首要因素。对电视观众的研究,现在虽然越来越被电视台所重视,但在栏目的策划和影视剧的编排上,我们更多研究的还只是收视对象的成分构成,也就是节目是做给谁看的;而对观众的收视心理,研究得还远远不够。即便是由权威机构提供的收视率调查数据分析,也是从收视群的组成成分入手,而对于观众的收视心理,即节目为什么会赢得观众青睐或为什么不受观众欢迎,则涉及得并不充分。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因为有视听兼备、长于再现、时效性强、家庭式接收方式等独特优势,从而深受观众的普遍欢迎。然而,它与受众的关系不像法律条文那样对公民有约束力,又不像文件那样有指令性。它要依靠新闻事实本身的吸引力、影响力、感染力去说服观众、诱导观众、打动观众。所以,电视新闻报道能否适合观众心理,为他们所接受,对于增强报道效果,增加收视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周春雨 《记者摇篮》2009,(12):25-25
电视新闻因为有视听兼备、长于再现、时效性强、家庭式接收方式等独特优势,从而深受观众的普遍欢迎。然而,它与受众的关系不像法律条文那样对公民有约束力,又不像文件那样有指令性。它要依靠新闻事实本身的吸引力、影响力、感染力去说服观众、诱导观众、打动观众。所以,电视新闻报道能否适合观众心理,为他们所接受,对于增强报道效果,增加收视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杨丽红 《新闻窗》2014,(4):86-87
电视新闻是画面和声音有机结合后的视听呈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深度报道即是对视听效果进行完善和丰富,让观众从所见和所闻中获取更多有效、有用的信息,从而对新闻事件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1.
应为众 《声屏世界》2003,(10):26-27
2003年初,一项全国电视收视率调查报告显示,在所有电视节目中,收视率最高的是气象预报。虽然从广义的角度理解,天气预报也能归纳到新闻的范畴①,但对专职从事电视新闻的人来说,这一调查结果多少令人有些沮丧。天气预报拔得收视率头筹,至少说明两点:一是公众关心和需求程度最高的是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二是被电视媒体视为“喉舌”主功能标志的新闻节目,其传播效果未必如自我感觉的那么良好———尽管电视新闻从业者为此倾注了极多的心血。电视新闻报道岂能不问传播效果?在我们的电视新闻栏目设置上似乎有不成文的规矩,如果有两档以上…  相似文献   

12.
周历历 《视听纵横》2006,(5):117-118
近些年来,随着电视新闻事业的突飞猛进,县级台电视新闻节目也在不断改进和发展。在各种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办活、办好县级台的电视新闻节目,提高收视率,扩大传播效果,显然已经成为县级台的宣传工作重心。  相似文献   

13.
孙林  张玮 《新闻前哨》2005,(1):48-48
一般来说,电视新闻观众心理有三个特点:随意性、交融性、互动性。电视观众心理是把电视新闻传播者的意图转化为观众行为的中介。观众心理的这个中介功能是实现其社会效益的关键。一、电视新闻观众心理的随意性  相似文献   

14.
新的形势,对我们从事新闻宣传的部门和记者、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宣传工作必须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有所作为,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我认为,加强电视台的骨干节目——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是时代对我们的呼唤。  相似文献   

15.
有人认为电视不适合进行深度报道,因为电视的声音是易逝的,画面的含义是模糊的、多义的,而且电视的文本琐碎,根本不适合独立成文。笔者认为,这是还没有真正认识电视媒体功能的人所持的偏见。事实上,电视的深度报道不但出现了,而且日益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陈进 《记者摇篮》2007,(8):79-79
一般来说,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指反映重大事件与问题并就其发生、发展、结果、未来做透视性分析及解释的报道,深度报道具有深层次、大视角、高思辨的特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从事深度报道的记者来  相似文献   

17.
孙靖雅 《新闻传播》2023,(4):102-104
本文重点阐述了电视新闻中观众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内涵,主要从三个不同的层次来描述如何加强电视新闻的观众意识,这三个层次主要是新闻制作、新闻传播以及新闻编排。本文主要阐述了电视新闻观众意识内涵以及在电视新闻中渗透观众意识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了电视新闻观众意识的相关策略,以期为我国的电视新闻发展作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深入成就深度。所谓深入就是对事实的占有,作为记者,获得的事实越多。离深度就越近。多年的新闻从业经验让笔者深深地感悟和体会到:新闻的深刻归根到底是事实的深刻。哈尔滨电视台一档以新闻深度报道为定位的《新闻观察》栏目开播近两年,直着力把新闻事实作为核心,围绕主题深入挖掘新闻事实的广度和深度,从而为观众提供尽可能多的实用信息。  相似文献   

19.
宋义  陈欣 《新闻前哨》2003,(2):31-31
回望20世纪,我们的电视新闻改革几乎都是围绕着曝光与纪实这两股热潮在展开。应该说,这两股热潮使电视传媒有了难能可贵的“受众意识”和“用事实说话”的勇气,电视新闻由此开始告别“假大空”,而渐渐回复其真实与交流的本来面目。然而,面对近乎顽症式的“两张皮”新闻、“四季歌”新闻和没有前瞻性的总结式报道,我在想,这种新闻到底做给谁看。受众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编排与受众心理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泽宇 《记者摇篮》2002,(4):59-59,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