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受到社会大环境及高考、中考的影响,长期以来,历史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初中历史课,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课,有些学校没有历史教师就让其他专业的教师代替,有些学校则不开设历史课;有些教师也认为历史课是一门讲故事、哄学生开心的课,只要学生爱上就行,学到没学到知识无所谓;大多数学生则认为历史课不是必考课,学不学无所谓,有些学生甚至产生“厌烦历史”的现象。如何使“厌烦历史”的学生对历史课产生兴趣?如何使学生在历史课上获得更多的知识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教师“要与学生互动,共同发展“”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  相似文献   

2.
有的同志说,上好一堂中学历史课的标准,主要是看教师能否正确、具体、生动地讲授历史基础知识,我同意这个意见。如果一堂历史课讲得不正确,讲得干巴巴,学生不要听,当然不是一堂好的历史课。因为正确、具体、生动地讲授历史基础知识,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智能的基础,这一点我看大家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分歧,问题在于要达到这一目的还必须解决一个教学方法问题,这正是目前争论之所在。譬如有的同志认为:中学历史课只要讲得正确、具体、生动,有条有理、逻辑性强,即使教师“一讲到底”也无坊。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值得讨论的。我们知道,教学方法和教学目的是密不可分的、互相制约的;教学方法应该服从于教学目的。“一讲到底”作  相似文献   

3.
上好一堂中学历史课的标准是什么?有的同志认为,“主要是传授知识,”也有同志认为是“教好书又教好人”。对于如此具体的回答,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4.
有的教师认为历史课很好教,讲故事谁不会?这种看法有两个误区:一是在事实上把史实和故事混为一谈;二是认为历史课就是以讲故事为内容。 实际上,中学历史课有很多种教法,如:示图法、列表法、演绎法、谈话法等等,只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对历史课学习的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南开区教研室最近召开了部分中小学历史教师“学习王杰”的座谈会。会上,许多教师以王杰同志“一心为革命、一切为革命”“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作对比,找差距。一些中老年教师说,教学改革以后,历史课不考试、不记分、又减少课时,思想上认为历史课不重要,放松了教学的要求;特别是碰到有的学生对历史课学习劲头不足的时候,不是想办法去积极改进教学,却产生畏难情绪,应付了事。新参加工作的青年同志说,我们对工作有一股子热情;但由于没系统学过历史,又没教学经验,碰到问题,有了困难,思想上就有波动。有的老师虽然也意识到历史课教学为培养革命接班人负有重大的任务,但在教学中深入学生、抓活思想和其他艰苦  相似文献   

6.
一九六四年以来,我们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加强了毛主席著作的学习,初步把学习毛主席著作和思想改造、教学改革结合起来了。以前有一个时期,我们在思想上有些苦闷,感到教历史课没啥意思,有悲观情绪和埋怨情绪。一是埋怨学生不重视历史课。有的学生很坦率地向我们说:“我们把历史课当做是睡觉课、休息课、完成作业课。”老师讲,学生不听。因此埋怨学生不积极。二是埋怨课本编得不好。字数不多,但是牵扯的内容不少。史实不多,但是涉及的理论不少。认为课本本身就是多而杂,叫我们做到少而精,这真是个难题。三是埋怨历史课的时间少。仅  相似文献   

7.
从几种情况谈起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往往有这样几种情况:有的教师认为教科书上的内容学生自己可以看懂,因而讲课的内容离开教科书,补充过多的不必要的材料;有的教师把历史课上得象语文课,用语文课常用的“串讲”从头讲读到底;有的教师虽然按照教科书的要求进行讲课,讲得也很好,但一节课上下来,学生始终没有使用过教科书,不知道教师讲  相似文献   

8.
课文分析是文科生学习历史的重头戏,也是文科生对历史进行全面识记,培养多方面历史能力技巧的第一步。怎样才能分析精当、透彻,更是广大历史老师一直在孜孜追求并不断探寻的一个高深问题。有的学生认为,历史课文一读就懂,没有必要详细分析。事实上,只要我们其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证明历史课文决非“一读就懂”,起码是“相当难懂”。下面列举说明。  相似文献   

9.
历史课本来是一门很有趣的课,但是许多学生并不爱上。其主要原因是,我们教师把历史课堂变成了演讲的舞台,只顾自己讲,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这种“死”的历史课,也就难怪学生厌倦了。因此,让历史课生动有趣起来,是我们历史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讲故事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许多中学生的眼里历史课是那么的枯燥乏味,死气沉沉,认为学习历史没有用的。出现教师难教,学生不重视,厌学的现象。笔者就如何让历史课摆脱“农家破瓦罐”变成“金凤凰”做出了自己的一些浅显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李龙勤 《考试周刊》2011,(58):173-174
初中历史教科书语言简洁,述说简单,于是,有的老师认为历史课“好教”,学生也产生历史“好学”的心理。然而,考试成绩达到理想的不多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首先是老师的教法与技巧没把握好,其次是学生的学法有待改进。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探索历史教学方法与技巧,充分利用45分钟,把丰富的历史再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受到感染。使课堂气氛教学变得生动活泼,直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历史。“寓教于乐,其乐无穷”。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了努力,使学生学习历史的快乐指数得到了很大提升,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教学《秋水》时,由于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课堂上产生了对寓意的多种理解。有的学生认为寓意是“要不断奋斗,因为强中自有强中手”,有的学生认为是“要不断进取,就要勇于面对现实”,有的学生认为是“只有保持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的态度,才能不断超越”,有的学生认为是“有比较才有区别,有反思才有进步”,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3.
最近,笔者有幸观摩了一堂讲解《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历史课。 其中,对“圣马丁引退”之谜,课本上没有现成的答案。教师故意抛出一己之见:“圣马丁非急功近利,引退说明他胸怀远大,品行高洁。”继而提出“可有不同看法否?”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闸门一下子被打开:有的立即反驳,当时圣马丁已完成阿根廷、智利、秘鲁独立大业,功成名就,自己认为该引退了;有的说,圣马丁的引退是缺乏政治报负;有的说,圣马丁担心与玻利瓦尔闹僵,消极避世才引退的;有的说,来自于玻利瓦尔对圣马丁有人身要挟,出于安全考虑才引退的;还有的说…  相似文献   

14.
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中,学生问我一些关于中学历史课发展学生智力的问题,现将部分交谈内容摘录如下,请大家指正。学生:发展学生智力,是中学历史课的重要任务之一,这是大家都承认的,但是,到底要发展哪些智力,它都包括一些什么内容并不很清楚,您能给说说吗? 答:一些文章和讲话把中学历史课发展学生智力的内容,归结为“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这样四个方面,认为这些就是历史课要发展学生智力的主要课题。不知道你们注意到了这些文章和讲话没有。学生:是有这样的说法。您同意这种说法吗? 答:不。我不同意这种意见。学生:为什么呢? 答:把中学历史课发展学生智力的内容说成是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这一种意见,是侧重从心理学的角度考虑的,或多或少地忽视  相似文献   

15.
葛峰 《学周刊C版》2011,(4):45-45
历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现在的中心任务是建立“高效课堂”。如何真正实现历史课高效课堂.我认为关键在于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信心十足地在学习中“当家作主”,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给历史课以“灵魂”□兰州一中范多宝历史课的“灵魂”,是历史课生命的源泉。没有灵魂的历史课,犹如一副苍白、呆板的面孔,很难激起学生的共鸣与情趣。教学中如果没有赋予历史课以“灵魂”,或者对此不屑一顾,作为教师就会逐渐蜕变成一个教书匠,他就很难跳出照本宣科...  相似文献   

17.
据调查,高中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学生不喜欢历史课既有教材的原因,也有教师教学的因素。反思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不得不思考高中历史究竟该怎么上?优秀的高中历史课应当具有情感性、人文性、历史性、文化性。对照上述历史课“四性”,反思目前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还存在诸多薄弱之处。如何让学生喜欢历史课,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相似文献   

18.
以“情、景、理”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谈小学历史课教学西城区教研中心贾世明江泽民总书记强调坚持不懈地进行“两史一情”教育,其中重要的就是爱国主义教育。历史课是一门感情色彩十分鲜明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应采...  相似文献   

19.
如何上好一堂历史课?它涉及到许多方面的问题,如教师对教材掌握的娴熟,教法得当,教学经验的丰富,等等。但是,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觉得最关重要的还是对于历史课的教学任务如何理解的问题,也即是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中学历史教学任务的问题。谁都承认,中学历史教学任务包括着向学生传授基本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智能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三个方面。但是,在怎样理解这些教学任务的本身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上,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如有的同志认为,传授历史知识只是一种手段,历史课的中心任务或终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智能,这就不仅降低了历史课传授基本知识的任务,而且把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也从历史课中或多或少的抹煞了。由于有这些看法,于是有的同志在上课时,就只是着  相似文献   

20.
彭伟萍 《职教论坛》2002,(22):40-40
历史课教学的“自主体验”是调动学生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理解、认同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一种教学方法。“自主体验”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而且是一种学习方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这种过程融入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意愿和思维方式,因而也是一种自主探究的过程。笔者认为,自主体验的方式的确有助于历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自主体验”教学方法要求让学生自己去把握、去发现、去描述,这必然对历史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历史课教学采用什么方法,才能让学生以自主体验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