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乔申颖:他是新闻热情的源泉 在2009年《经济日报》年终评估时.在报社工作多年的乔申颖获得了“热爱新闻事业”、“敢打硬仗”的好评。同事们时常问她,为什么对工作如此有热情。面对这些问题,乔申颖却无法作答。“我没有办法告诉他们,那是因为我知道自己载着什么样的期望”。  相似文献   

2.
南昌武装暴动又称“南昌起义”,提起南昌起义的胜利,我们不能忘记朱德元帅的功勋。朱德(1886-1976)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朱德元帅的赫赫大名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他在革命战争中一步一步打出来的。1927年8月1日凌晨,随着起义军攻打南昌枪声的响起,朱德的名字和有关他与南昌暴动的事迹,便被中共党史永远记载下他那辉煌的战绩……  相似文献   

3.
戴季陶是国民党著名的理论家,对国民党政府的理论建设建功卓著,深得孙中山和蒋介石器重。他撰写的《孙文主义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等小册子,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封建道统思想进行了巧妙融合,提出“仁爱是革命道德的基础”,革命“是从仁爱的道德律产生出来,并不是从阶级的道德律产生出来的”,鼓吹阶级调和论,取消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闻周刊》2014,(18):83-83
今年春天,我们应邀来到普洱茶的故乡——景迈山,冰川季,青藏高原阻挡了致命寒流,使这里成为古老物种的天堂,最早的茶树就生长在这片原始森林中。  相似文献   

5.
陆思采(1905-1961),又名陆思晖、陆芹生,湖州菱湖镇人.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2月至1929年12月三次出任中共湖州县委书记和中心县委书记.在此期间,他为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奔走呼号、不遗余力,领导工运和农运,是一位在中共湖州党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对湖州地区的早期革命斗争作出重要贡献的中共地方党组织的早期领导人.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活跃着一支令日本侵略者闻风丧胆的回民支队,毛泽东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而我的爷爷周志坚,当年曾是这支部队的营教导员,他在赫赫有名的马本斋队长率领下参加作战,被人称为"周大胡子"。上世纪四十年代,马本斋任命我爷爷担任冀鲁边军分区"回民大队"大队长……本文所要讲述的,便是我爷爷那具有传奇色彩的戎马故事……  相似文献   

7.
1925年1月,无锡第一次中共党员会议在城中公园多寿楼西侧空地举行,出席会议的党员有董亦湘、薛萼果(孙冶方)、唐光明、徐萼芳。会上建立中共无锡支部,公推薛萼果为书记。5月,中共上海地委派周启邦担任中共无锡支部书记。周到任后,建办西水墩工人夜校,培养出一批工人运动骨干。9月,中共江浙区委决定,中共无锡支部改建成  相似文献   

8.
王雅新 《云南档案》2014,(10):18-20
<正>日本侵略者为施行侵略政策,在伪满洲国建立了兴安陆军军官学校,培养为侵略战争服务的炮灰,对军校的蒙古族军官和学生进行法西斯统治下的奴化教育。笔者的爷爷就是该校少年科第12期学生,和其他学生一起经受着日军的各种欺辱和虐待,学生们在奴化教育中逐渐认清了侵略者的真面目,日军的行为激起了蒙古族师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情绪,于是1945年8月11日爆发了"八·一一"抗日武装起义。从那天起,19岁的苏日图走上了抗  相似文献   

9.
南竹杆胡同113号 1975年7月12日中午,我的爷爷夏衍,被"无产阶级专政"了八年零七个月之后,由"敌我矛盾作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在没有任何结论的情况下,拄着双拐,从秦城监狱回到了东城区南小街南竹杆胡同113号的家中。那时候,不在北京的我只有六岁,既没有亲眼目睹,  相似文献   

10.
“原来你这么年轻” 1913年10月15日,习仲勋出生于陕西省富平县。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初,受党组织委派到西北军杨虎城部做兵运工作。1933年3月,与刘志丹等创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历任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副主席、主席等职务。1934年11月上旬,年仅21岁的习仲勋当选为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  相似文献   

11.
我至今都搞不懂,上海本地人(浦东人)为何要把祖父或外祖父叫作"大大"(音"达达").但我知道,这个"大"字不是"一股独大"的大,也非"普天之下唯老子为大"的大.这个"大"字就是老男人的意思,可泛称一切男性老人.  相似文献   

12.
<正>在我的印象中,外公是一个爱笑的、从不发脾气的、瘦瘦的孩子般的老人。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住在外公家中,对外公的过去却知之甚少。不过,正像他所说的,每一个和他同时代  相似文献   

13.
黄楚九是我从未谋面的曾外祖父,我是在他离世近二十个年头后,才来到这个世界的.知道他的名字,是在"史无前例"的"文革"中,而当时对他的所谓了解,则是来自张贴在父亲单位还有居所外墙上的大字报.无数触目惊心的字眼,至今仍然无法从我的记忆中抹掉:"奸商"、"万恶的资本家"、"剥削劳动人民的不劳而获者"……我实在不愿--回忆这些不堪人目的字眼.父亲因为有这样一个外公,也被那些造反派"顺理成章"定性为"资产阶级的孝子贤孙",甚至被打成"里通外国"的"特务",因为黄楚九的长孙黄绍组在台湾……我也自然被列为"黑五类",再加上我"划不清界限"而被认定不能成为"可以被教育好的子女",我的"阶级立场"遭到拷问,说我不能背叛自己出身的"资产阶级",说我不肯坐到"无产阶级"这一边.我实在不明白,一个我从未见过的人,怎么就会影响了我的"阶级立场"?而他又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相似文献   

14.
说起爷爷,还是先从一组保存在台湾“国史馆”中的档案目录说起: 编号:002090300017092《蒋孝先电蒋中正据逮捕共党供称潘冬舟现任剿匪总部秘书本年间曾窃取剿匪计划转送北方特科》(1934—11-17)  相似文献   

15.
正一百多年来﹐国强民富﹑社会安定﹑民主法治﹑安居乐业﹐一直是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理想。抗战胜利之际﹐举国欢庆﹐这个中国梦似乎正在来临。但是﹐几年之间﹐南京政权犹如沙塔销冰﹐顷刻瓦解﹐一代中国人亲眼目睹了一个腐败的政权如何被历史抛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历史的必然。65年来﹐中国人对这场历史转变记忆犹新,对当年企望国家强盛富足﹑社会民主平等﹑人民安居乐业的梦境刻骨铭心。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3月16日,是我的六爷(爷爷的六弟)孟秋江罹难50周年,他的后半段人生一直在寻找追求真理、为革命奋斗的路上。是坚守那份纯洁和忠诚信仰,让他坚定地走下去。在这里,容许我回望一下三个华彩片断,讲述信仰的力量……离开太原的印象1937年10月初,太原战役的最后关头,大公报记者孟秋江在太原八路军办事处见到了周恩来,见到了萧克和彭雪枫(在那里,他和彭雪枫等同食宿)。在文水,孟秋江聆听周恩来作抗日战争的形势报告。11月3日,孟秋江迎着撤退人  相似文献   

17.
<正>一封捐款信1981年9月,上海普陀区委统战部收到了一位老人写来的一封感情真挚、言辞恳切的捐献信。写信人是我的祖父曹启东先生。他在信中写道:我自解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蒙党和政府的关心和照顾,生活安定,心情舒畅。  相似文献   

18.
正祖父李又然(1906-1984)生于上海,本名李家齐,笔名又燃、李则蓝、马义等。1926年秋在上海南洋高商英文专修班读书,后人上海群治大学法律系学习。1928年赴法国、比利时留学,先后就读里昂语言学院巴黎大学,在那里加入法国共产党,属巴黎中国支部成员。回国后在上海从事世界语运动,全  相似文献   

19.
正当代著名学者、诗人、教育家、一代书法大师沈尹默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四十六年了。沈老的音容笑貌、谈吐雅姿似在眼前,无法忘怀。岁月荏苒,如今自己也年届耄耋,对沈老的怀念更是有增无减,总感到这些年沈老似乎是寂寞了,就让自己回忆一点真实的历史以纪念这位长者,也讲几句心里话给沈老听,解解他在九泉之下的寂寞。让沈老知道,现在活着的许多人仍很想念他。他所披荆斩棘开辟的书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